GPS—RTK与全站仪组合在测量放线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2015-07-13 04:39欧阳兆聪
城市地理 2015年7期
关键词:全站仪

欧阳兆聪

【摘要】在测量工作中,GPS-RTK技术可以准确、快速且及时地得出测站点厘米级的三维定位情况,且有较高的精度,然而,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因而使得其测量范围受到限制。而全站仪是一种较为系统且自动化水平较高的测量设备,虽然其有较高的精度,且使用范围较广,然因为受到测距、通视条件等的影响,继而致使其测量工作受到限制。针对这一情况,文章将对这两种测量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且将两者联合,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提升测量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测量放线技术;全站仪;GPS-PTK

近些年来,伴随着GPS技术的日益发展与进步,该技术因作业快速、成本低、精度高等优势,因而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而全站仪是一种自动化水平高,且能够完成一个测站上所有的工作。两种技术在测量放样工作中,有长处也有短处,对此,可将其联合使用,以扬长避短,获得更好的测量效果,这种方式被叫做无障碍测量[1]。以下本文将这两种方式的联合应用情况进行探讨。

1.GPS-PTK工作原理

GPS-PTK技术,是一种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依据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其是一种集合多种技术的组合系统,例如数字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GPS技术等等[2]。该技术的出现,不但是GPS测量技术的一个进展,并且网络RTK技术的进步,也可有效的处理传统RTK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如作业半径、基准站的设置等,操作者仅仅只要一个手持GPS接收器,即能够开展不同级别的实时快速定位,继而为测绘工作带来极大便利。

PTK的主要工作原理为:在基准站上放置一台接收机,在流动站(载体)上再放置一台及其以上的接收机,两站点(流动站、基准站)接收相同时间、相同GPS卫星所发出的信号,之后将基准站所接收到的观测值和已知位置的基本信息加以对比,以便得出GPS差分改正值。(见下图1所示)随后,经由无线电数据链电台,在第一时间内把该改正值传送至共视卫星的流动站,继而对其GPS观测值进行精细化处理,最终获得改正之后的流动站比较精准的所在位置。

2.全站儀的工作原理

全站仪,其是将若干个部分(如微处理机、测距以及测角等)有机连接在一起,继而构成一个整体,继而对测角、测距等进行自动控制,从而对高差、水平距离以及坐标增量等予以自动测量、计算的测绘设备[3];在此过程中,该设备还能自动显示数据,且予以记录、存储以及传输等,正是因为其可以将一个测站上所有的工作都完成,因而最终得名“全站仪”。

该设备的平面定位测量,是经由极坐标法,得到测量点的坐标;而其工作原理具体为:将测量站点作为中心,通过测站上已经知晓的方向,对该方向与所需测定方向之间的角度及其距离进行测定,继而得出所需测量点的具体所在位置;其中,高程定位测量,是经由三角高程来明确的。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通视条件、地形等,有一些测量点的位置无法通过全站仪来进行直接测量,所以,除采取极坐标法之外,还会采取一些其他的方式展开测量,例如两点前方交会、后方交会等[4]。

3.GPS-PTK与全站仪组合的实际运用

3.1地区情况

在对某地实施地籍测量过程中,采取了GPS-RTK和全站仪协同使用的方式。该地区的实际情况为:该地属于某集团1~5期用地,大约有五宗地,面积为500平方米。以往已经建成的厂区,其建筑物分布乱且密,而最近所建成的建筑物密度并不大,但是相对而言较为规则。从整体而言,该地区内并没有高压设备或者是楼层较高的建筑物,对GPS-RTK测量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

3.2现有资料和作业根据

首先,在该区的周围有GPS四等点,分别是G047、ST以及ST4等,是2005年7月地区国土规划测量事务所测定,其精度与测量要求相符,因而其四等点能够直接用做本次测量的起点,采取GPS-RTK技术,对一级GPS点进行布设。

其次,本次测量作业的具体根据是:国家土地管理局所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国家测绘局所发布的《地籍图图式》;国家测绘局所发布的《地籍测绘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2001-92;《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1997。

在测量过程中,所选用的全站仪型号为TOPCON GPT 7502,与Trimble 5800型接收器,以及灵锐S80一体化蓝牙GPS-RTK两台套,以及2台电脑。在测量前,均对所需仪器进行检测,结果其精度、性能皆满足测量要求。

3.3作业组织

依据所准备的设备,联系需测量地区的地形特点,然后开展作业分工,具体为:①先对GPS控制点进行布设,在点位密度设置上,需符合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②采用GPS-RTK技术,对所需测量地区的球场、管线、公路以及围墙等进行测量;③采用全站仪,对界址点、建筑物以及一些无法以RTK采集的地形等,进行测量、采集[5]。

3.4GPS-RTK的测量

将之前已经布设的GPS四等点,作为本次测量的起点,采用GPS-RTK技术进行一级GPS点的布设,共设25个点,其中任意一个点都必须和其2个附近的GPS通视,以便切实达到地籍细胞测量的需求。本次测量所采用的GPS-RTK,其平面标称精度是2cm±2×10-6D,这可达到一级导线精度的测量需求。

3.5地籍细部的测量

在采用GPS-RTK进行采点时,需确保净空状态,不可被遮挡住,从而确保设备可以接收到更高角度的卫星,且让卫星几何图PDOP大于6。所以,在新建厂区中,不包含建筑物在内的其他地方,大致上都能采取GPS-RTK对碎部点进行采;针对以前已经建成的老厂区,由于该区中的建筑物比较密集,所以采用全站仪进行碎部点的采集。

3.6处理内业数据

在完成外业数据的采集工作之后,把数据发送到电脑中,且采用软件(南方CASS5.1),开展地籍图的绘制工作,形成宗地图,对所测量面积加以计算,最终对全部数据进行汇总。

3.7精度分析

在结束内业与外业的全部工作之后,将所得样图打印出来,然后再到测量实地展开检查。最初,对精度的点位进行检验,采取GPS-RTK对准备检查点的实际坐标进行测定,之后和样图中的坐标相对比,点位误差在6cm以内,则满足相关检测精度的要求;随后,检查边长,采取钢尺量距,对边长进行测量,并且和反算边长相比较,差值同样需控制在6cm以内,这样方能满足相关精度的需求。之后,对实地的地物、地形等展开检验,针对之前测量过程中所遗漏的地物,需予以补充测量;在内业处理的过程中,将补充测量的坐标数据加入原地形图中,从而对地形图加以修正与补充。

在对界址点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对精度有一定的要求,即界址点对附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邻近界址点间距中误差以及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间距等,均需应当控制在正负5厘米以内。另外,地籍图对精度同样要求,即邻近两界址点之间的距离、界址点和邻近地物点之间的距离等,其误差必须控制在图上正负0.3毫米以内,宗地内部和界址边并不邻近的地物点,点位误差需控制在图上正负0.5毫米以内;另外,相互靠近的两地物点,其间距中误差应当控制在图上正负0.4毫米之内。

4.结束语

通过GPS-RTK和全站仪的聯合使用,大家可以发现其有优点,也有缺点。其中,优点表现为:集成化、自动化水平高。且测绘效果好,在GPS帮助之下,可较快的靠近放样点,快速完成放样作业;数据真实、可靠,且能够现场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有较高的定位精度,数据准确,无误差累积,各个测点之间不需要进行通视;使用操作简单、方便,有较强的数据处理水平。缺点表现为:会受到卫星状态、天空环境以及高程等的影响,继而对其测量精度带来影响。对此,工作人员应对其继续展开研究与探索,以便将两种测量技术的效果充分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张争鸣.GPS-RTK与全站仪联合作业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甘肃冶金,2013,35(4):88-91.

[2]宋铁军,赵志全.GPS(RTK)配合全站仪在公路施工放样中应用[J].价值工程,2014,(2):104-105.

[3]季军.GPS-RTK与全站仪结合在测绘地形图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1):1412-1412.

[4]刘金鹏,曹先密,曹玉凯等.GPS-RTK联合全站仪在道路施工勘察领域中的应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3,15(2):114-116.

[5]王志强.GPS-RTK与全站仪联合使用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3,39(27):187-188.

猜你喜欢
全站仪
全站仪在金属矿地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探讨
全站仪在工程放线验线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全站仪在建筑测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CORS与免棱镜全站仪联合测绘技术的应用
广州SCS G2004接收全站仪数据过程的相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