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①

2015-07-14 14:57沈阳工学院邹丽
中国商论 2015年20期
关键词:创业能力提升路径

沈阳工学院 邹丽

技能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①

沈阳工学院邹丽

摘要:“大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提升”是集教育学领域和社会学领域的综合研究课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亟需解决的民生问题,鼓励大学生提高创业能力能够缓解就业困难。本文从政府、学校、家庭、学生四个方面提出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就业竞争 创业能力 提升路径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外介绍,2011、2012、2013、2014、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分别为650万、680万、699万、727万、749万,呈明显的快步上升趋势。再加上往届已经毕业没有就业的人员,人数会更多。而新增工作岗位数量与人才培养比例失调,就业机会与毕业生的就业素质能力无法合理匹配,造成就业滞留!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青年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也是中国政府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2015年两会召开,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对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极大鼓舞,“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形式,并引起了教育系统、人力资源部门及社会的关注。与985、211这样的重点大学相比,应用技能为主的高等院校就业更难。沈阳市以培养应用技能为主的高等院校,主要有高职高专院校、民办高等院校等,现共计将近百所,占据了我市青年人才培养教育的半壁江山。

1 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意义

1.1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战略意义

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力措施,当前,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迈进,毕业生人数骤增,大学毕业生数量将远远超过空缺岗位的数量。自主创业成为传统就业方式的有效补充,并成为未来就业的重要形式和发展趋势,加快青年大学生资源强国的目标实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宏伟性标杆。

1.2 化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意义

(1) “创业教育”促成一种新的教育体制、新型教育机构的产生。在严峻就业形势下,不仅传统的应试教育需要从观念、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办学模式上深化改革,也会出现很多专门的创业教育培训机构。(2)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岗位,更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就业市场进步的重要动因。(3)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严峻的就业形势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正值青春的大学生们,有很强的求知欲、表现欲和受人认可度,易情绪化,诱发心理问题,甚至影响社会治安问题。创业能力的提高易增强成就感,降低紧张和矛盾,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1.3 对提升“沈阳市”技能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际意义

沈阳数十所的应用技能型高校,处于发展转型期,作为教育主体,需要解决和培养人才的新路迳,以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为创业教育的质量提供保证。(1)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我市就业市场的平稳、和谐与繁荣。(2)为我市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发展契机,实现就业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提高创业能力,实行充分就业、保证就业质量是发展趋势。(3)为潜在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参考。未来大学生也要创业,其参考作用是长久的。(4)有利于我市政府开展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服务。

2 影响技能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创业能否成功, 与多方因素有关,其影响因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省、市) “政策”的因子分析:国家政策优惠、鼓励力度如何,成为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宏观因素,也是重要的调控手段。(2)“高校教育”因子分析:高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手段严重影响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3)“环境”因子分析:一是社会环境,社会工作岗位多,自主创业人就少;就业率越低,产生的自主创业者较多。二是家庭环境,近几年的调查表明,来自“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员”、“个体工商户”等家庭毕业生的自主创业较高。(4)“所需资源”因子分析:包括创业资金资本、场所、专利性的无形资产、所需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传媒力量,都在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5)个人能力因子分析:这是一项综合因素,包括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应用能力、交际能力、领悟能力、创新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等。(6)其他因素。比如性别、喜好、是否有赞同者、做事的目的性、经验积累等。

3 技能型大学生创业过程的现存特点

从学生的创业心理、自身主要问题、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评价总结以下特点。

(1)创业愿望极其强烈。尽管如此,但创业有风险,学生压力还是很大。(2)不善于把技能转化到实际中。技能型大学生还是有一定的技术,但不懂得把技能技术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不会使技能升值,常走弯路。(3)对国家(各省、市)的创业政策不了解。(4)大学生缺乏经验,没有平台。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指导, 没有工作经验,更谈不上创业的经验。加上创业平台不稳,面对风险,缺乏足够的勇气走上创业之路。(5)创业项目和方式的选择比较盲目。很多学生都有创业的想法,但却苦恼找不到合适的创业项目。(6)创业资金筹集困难。资金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第一道难题,对于那些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学生还好些,但是对于需贷款创业的学生们来说,无疑更是一道坎。成为了大学生创业的一个瓶颈。(7)创业成功率低,收益低。主要是欠缺管理经验,不能保证资金的合理运营。(8)社会对大学生创业容忍度不高。传统观点认为,铁饭碗式的固定工作比较稳定,也是大家追捧的就业方式,而自主创业难获社会认可。(9)难寻合作伙伴、机会较少。主要是对市场缺乏深度了解,宣传不够,影响力小。(10)成功例子不多。这也与社会因素、就业机会、个人能力和素质等综合因素有关。

4 建立“1+2+3+4”式技能型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路径

4.1 “1+2+3+4”式创业能力提升模式的界定

为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出“1+2+3+4”式创业能力培养方案。“1”是指以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为宗旨。“2”是指培养学生的两种意识, 一种是社会责任与竞争意识,另一种创新创业意识。“3”是指创业身心素质、能力素质和专业知识素质三维要素来提高。“4”是指从政府、学校、家庭、学生四方面建立相互联动的创业链条,提高创业素质、充分创造机会。具体而言:

“1”是指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充分就业为宗旨。

“2”是指两种意识, 一种是社会责任与竞争意识, 学生是社会人,要注重培养在社会竞争中不服输的态度和紧迫性,准确定位、并把兴趣与实践、学习、创业就业结合起来。特别是对贫困学生要竖立自信、适应社会、承担责任。另一种是创新创业意识。只有积极地创新,才能唤起“勇于研究、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使命感,在创新中发展,做到不同和新颖,才会出类拔萃。

“3”是指从创业身心素质、能力素质和创业专业知识素质三维要素去提升。身心素质是指自我意识、性格、情感气质、精力旺盛、思路敏捷等;创业能力素质是指开拓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经营与管理能力等;专业知识素质,是指要掌握相关的科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技能。科技是根本,就如同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要过关,是一个道理,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竞争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是指从政府、学校、家庭、学生四个方面方面出发,建立相互联动的创业链条,充分创造机会,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实现创业愿望。

4.2 “1+2+3+4”式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内容与实施

4.2.1 政府合理制定政策

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政府对创业采取适合的调控手段相连接,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高度一致,建议采取下述方案。

(1)设立“大学生创业政策”商务与咨询免费平台。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创业就业信息,熟悉政策法规,在沈阳市统一设计大学生创业商务网站,也包括人工电话政策咨询平台,及时发布一系列的创业政策,资金取得方式、可创业的行业和岗位、申请创业的条件、办理流程等。(2)建议政府拨付一定创业基金。(3)为条件优秀的大学生颁发自主创业证书,这也是自身价值的证明。(4)从商业、市属信贷部门、金融部门提供创业贷款。(5)贷款利率等级分段式,即初期低利率,发展期较高利率;繁荣期市场利率。(6)在服务方面,开设大学生创业工商服务窗口、纳税咨询及简化手续、大学生创业专用物流公司等提高效率,政府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使人尽其才的任务艰巨!

4.2.2 革新学校的教育模式

创业从“学校孵化”期做起,为学生做好基础。在课程方面,勤开展“学以致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培训、学科指导等课程,让大学生有基础、有知识的去创业;在实践方面,指导学生参加国家、教育厅(市)等创业计划竞赛、企业家讲座、专业职称考试培训、企业模拟、到企业用工和项岗实习、例举典型创业事例等方式;在利用资源方面,把校园里面闲置的校园厂房、教室、校区利用起来,提供场地、仿真岗位锻炼、培养实践技能、熟悉工商税务知识、寻找项目机会,让那些有着强烈愿望、有一定创业能力的优秀大学生有用武之地;同时,邀请投资者进入,帮助学生寻找投资人、创业机会,形成一个产业链模式,即便不会立刻成功,也为将来创业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4.2.3 发挥家庭环境的正面影响

大学毕业生创业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较大。家长的认知程度、创新意识、择业观念、价值观念都会影响子女。作为家长,在一定条件下,帮扶学生,可多鼓励孩子创业,选择周围熟悉的行业和模式、与亲戚朋友一起创业等方式,让孩子多尝试,创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减少孩子压力,在困难时帮一把,也许就会创造出一个奇迹。

4.2.4 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

作为学习主体,要通过国家政策的实施、学校的培养、企业的实践和锻炼,珍惜学习机会,真正掌握多方面知识,能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寻找机会、抓住机会,处理好择业与创业观念、理论与技能相结合、优势教育、听各种类型的学术报告、发明制作竞赛、原创作品比赛、课外学术作品大赛、考取职业化证书、短期职业与长久职业的两面性等方面提高自己。

以上政府、学校、家庭、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一个系统化、全面性的社会工程,既需要社会、高校的帮扶和鼓励,也需要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支撑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实现国家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蔡忠兵.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实效性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12(09).

[2] 王峰.基于职业路径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江苏高教,2013(04).

中图分类号:F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7(b)-190-03

基金项目:①“2015年沈阳市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研究成果:立关于提升沈阳市技能大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研究(SYSK2015-22-6)。

作者简介:邹丽,女,沈阳工学院,副教授、高级会计师,主要从事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创业能力提升路径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高职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探讨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