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技校学生的人生出彩

2015-07-15 03:22林忠侯
就业与保障 2015年3期
关键词:技校技工办学

林忠侯

2014年对我国职业教育来说,真是一个长春之年。先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部署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紧接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教育部等六部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相继出台,可谓春风劲吹。然而,福建省技工院校招生总数只与最困难的2013年持平,招生难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招生难的原因很复杂,但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观念问题,社会上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远没有得到改变,多少家长与学生都认定只有读大学才会让自己和家人脸上有光,而读技校,那就没出息。

这个观念根深蒂固,这个观念可以理解,也应当得到理解。哪个家长不期待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不期待自己的子女有出息,能出彩呢?如何让技工院校学生出息、出彩,无疑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对技工院校学生的根本看法,吸引学生来读技校,从而从根本上消解招生难的问题。因此,不少人都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突破教育体制的制约,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体交叉通道,让技工院校学生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也能获得大专以上学历文凭,解决家长渴望让子女取得大学文凭的问题。这当然应该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但是,我国技工教育数十年发展的经验,以及一些国家先进技工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职业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就业教育”,应该是面向就业,培训急需的技能型人才,技校学生的人生出彩的关键点——当在“技能”上,而非为文凭而来,否则,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就可能同质化,其优势就无从谈起了。本文所思考与分析的,就是技工教育如何突出自己的真正优势,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和提升技工教育质量与层次的问题,这是技工院校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也就是技工教育如何才能使技校学生人生出彩的根本性问题。

一是突出以能力为核心的办学理念。

技工院校要立足于职业教育的特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明确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的办学定位,坚持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技能水平的提高作为办学的基本目标,改革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强调根据技术工人成长规律,即“从新手-生手-熟手-能手-高手”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特点,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通过加强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和社会能力培养,特别是突出学生实训与工作的环节,锤炼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毅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一位技工学校校长总结技工教育特点时说,学生各科学习成绩优秀,但制作的产品不合格,仍然不是好学生,只有制作出合格产品才是好学生,只要制作出合格产品就会是出彩的学生。这句话很能体现技工院校办学特色——即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努力实现将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社会需要、社会认可的技能型人才,甚至是高技能人才,是技术能手和高手,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二是紧紧抓住“一体化”

教学这个重要手段。

观念到位了,手段跟上了,技工教育就一定会有新突破,新气象。那么,技能培养的有效手段是什么呢?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将理论教学课堂与实践教学车间融为一体,将生产与教学融为一体,实现理论、实践教学与生产实践融合的“工学一体化”。

福建省技工院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正分为两个梯队在推进着,第一梯队就是已成为人社部的“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的学校,试点的专业学科已经逐步建立了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加大了“一体化”车间、“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力度,将理论教学与技术实训在同一空间进行,促进专业课程与工作任务一体、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学习者与工作者一体的职业教学模式的形成。第二梯队是依据“一体化”教学理念进行自我探索与改革的学校,选择本校的优势专业学科推行“一体化”教学试验,一方面着眼于“一体化”师资的培养,以“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积极开展或参与“一体化”师资培训,各校逐步培养了一批“一体化”师资骨干,并以这一批骨干教师介入各校“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构建出了一套符合现代企业用人需求和注重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探索出各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另一方面,以“一体化”课程改革为抓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强化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致力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给技校学生更多的出彩机会。近年来,许多学校所派出的技能竞赛选手,在省级及国家级技能竞赛中获得了突出成绩,有学生参加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数控项目比赛,获得了前八名。

三是坚持以校企合作为

办学基本模式。

技工院校与企业建立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校企合作模式多样化,通过“基地+学校”“专业+产业”“教学+培训”“培养+就业”等链条,深化多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项目导入式”“订单式”等培养模式促进学校校园文化与合作企业文化紧密对接。“招生即招工、上学就定岗、毕业即就业”。从招生、教学、就业的全过程,实现校企无缝对接,直接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

技工院校的这一种教学模式,被誉为是一种 “无围墙学校”的新模式,甚至称为“工厂化学校”。学校拆除了“围墙”,架设了与生产一线贯通的“立交桥”“快车道”,或者直接办“工厂化学校”,“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探索现代学徒办学制度,实现了企业得人才、职工得技能、学生得就业、学校得发展的多赢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无疑将使技工院校探索出一条“接地气”办学有效途径,使技校学生的人生有更实在、更多的出彩机会。

四是落实以满足社会

需要、服务就业为导向的

办学目标。

福建省技工院校立足于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能人才,满足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多元办学为方向,坚持学制教育与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相结合。特别是近年来,技工院校面向企业在职职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等群体开展各类职业技能训练,如企业紧缺技术工种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培训等,为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发挥重要作用,也为促进各类劳动者就业发挥积极作用,这是技工院校深化改革的又一抓手与方向。

最近福建省正在筹划、制定提升产业工人素质的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是: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全职业生涯、全过程衔接的职业培训制度,贯通技能人才梯次成长通道,形成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理念先进、培训模式多样、载体多元、机制灵活、结构合理、具有福建特色、国内先进水平、接轨国际职业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为实现这样目标,福建省的技工院校注重学校教育向技工学制教育、职业培训、技能水平评价的转变。从培养学生的角度说,以教学质量求生存, 以内涵求发展,致力于各层次学生、学员的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和技能评价,创造更多机会与平台,让技校学生的人生出彩。从院校发展的角度说,全省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普通技工学校将进一步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按照全国和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要求,走好“能力本位,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特色立校”的院校发展之路,在促进就业、服务产业、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工作上作出贡献,最终无疑仍是致力于良好的技工教育平台的建设,让技校毕业的学生人生出彩。

猜你喜欢
技校技工办学
从技工到英雄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浅议技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