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福作品中鲁宾逊和摩尔的人物对比分析

2015-07-16 08:15邹黎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宗教财富婚姻

邹黎

[摘要]《鲁宾逊漂流记》和《摩尔·弗兰德斯》是笛福作品中的姐妹篇。两部作品的男女主人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的历史背景下,为了追求财富所表现出的不同抗争史。本文从笛福的小说的特点及这两部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的经济个人主义、婚姻观以及对宗教的态度进行分析,从而更深刻地认识笛福小说的主旨。

[关键词]财富;婚姻;宗教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178-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87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十八世纪初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阶段,海外殖民扩张及对外贸易的昌盛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英国确立了其海山霸主的地位成为了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资本主义强国,同时工业革命在无形而有序地进行着,中产阶级和相应的文化快速发展。笛福,出生在伦敦一个工商业家庭,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作为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重要作家,笛福正是时代的代言人,他从青年开始就喜欢从商,同时也关心政治活动。作品以现实主义写作风格而出名,被誉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者”。

一、笛福作品简介

《鲁滨逊漂流记》写于1719年,被认为是英国第一部小说。自从发布以来,成为世界文学最畅销的作品之一。它被认为是一部冒险小说,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一面镜子。小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告诉我们鲁滨逊的三次航海经历和在巴西种植园的生活经历。第二部分描述了鲁滨逊的荒岛生活;第三部分主要是他返回英国的经历。作者通过对鲁滨逊的形象塑造,表达了作者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歌颂了鲁滨逊那种不安于现状,敢于冒险,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

《摩尔·弗兰德斯》是一部“贵妇”奋斗史。它是笛福的第一部以女性为小说主人公的长篇小说。笛福在他作品中涉及妇女问题的观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资本主义时期,妇女的地位低下,这就使摩尔的“贵妇”奋斗历程显得特别的艰难。摩尔这部小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摩尔的童年生活以及为了追求经济独立所经历的五段婚姻。第二部分阐述了摩尔的犯罪行为;第三部分描述摩尔回到弗吉尼亚种植园,辛勤经营种植园,最终成为贵妇人。

二、笛福小说的特点

(一)“荒岛文学”。虽然在笛福作品中出现的很多主人公是在城市中的抗争,没有明显的荒岛情景,但是他们与在荒岛中为了求生存的其它主人公一样具有进取、不放弃的清神。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是资本主义时期,人们为了追求财富不断奋斗且充满艰辛的社会背景的真实写照。

(二)现实主义。笛福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加入自己的想象,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情节设计以及朴实的语言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笛福作品中出现了女性,这也开创了小说中物化的女性个人主义的形象。其次,笛福小说的叙述风格别具一格,它的语言质朴,利用通俗易懂,大众化的口吻叙述故事情节,易于被接受,在细节描写上既朴实又精确,达到逼真的境界。他采用自传的形式进行叙述,通过这样的形式拉近了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使他的作品更具有真实性,可靠性。而自传的主人公常常是经历种种罪恶,遭受惩罚,然后不断忏悔,最后得到救赎。但是他们的忏悔往往带有功利色彩,这与他本身的清教思想是分不开的。

(三)清教思想。笛福出生在清教徒的家庭,因此家庭环境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他的宗教信仰。他的小说都含有其独特的清教思想。不仅如此,他的作品的宗教信仰还表现出了世俗化趋向,这也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笛福的道德观受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色彩。

三、笛福小说主人公的对比分析

(一)经济个人主义

笛福作品中的主人公都视金钱至上,财富是他们一生的追求。亲情,友情以及爱情对他们而言无足轻重。

鲁滨逊对财富追求是他唯一的人生目标。他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都源自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他生活在荒岛这个大自然中,虽然获得了丰厚的物质,但是却没有对荒岛上的自然景物有所欣赏或者留恋。而是把荒岛上的一切作为自己开发的对象。从人到物,出现在鲁滨逊脑海里的观念就是占有。把荒岛当做自己的土地所有,并自命为“总督”;荒岛上救了土人“星期五”后,便把“星期五”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把他定位为奴仆;教“星期五”英语词汇,还向他传授宗教信仰。他的一切行动动机包括对人际关系处理方式从根本上都是功利主义的,一切以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他曾卖给葡萄牙船长一个青年黑人修利,而修利却曾经帮助他从奴隶主手中逃脱出来。一开始他还想把修利培养成一个成功人,但是还是抵挡不了经济利益的诱惑,最后以可观的价钱卖给了葡萄牙船长。对经济利益的狂热追求逐渐导致了各种关系和感情的削弱,特别是对亲情和爱情的缺失。

摩尔内心具有强烈的金钱欲望,追求财富是她一生的追求。她认为贫穷是可耻的,只有富裕才能让人感觉到幸福。因此她从小立志要当“贵妇人”。然而摩尔出生的那个时代,女人的地位是很低下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代,如果一个女人想要发财,想要经济独立,只能依靠男人,或者说婚姻。因此,摩尔以她敏锐的经济眼光,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把婚姻作为一种投资,当做一种“市场”交易。摩尔认为最恐怖的事情莫过于把自己“最重要的股本白白浪费掉”。她和鲁滨逊同样具有冒险精神,被认为是女冒险家。她用自己的美貌和智慧周旋于婚姻市场,在五段失败的婚姻结束后,开始被迫扒窃。以其惊人的扒窃手段和能力而出名,获得了她的经济利益。摩尔在城市这座荒岛中孤立地对抗着环境。为了追求经济独立投入到婚姻“市场”以及盗窃生涯,甚至在为了保全自己的婚姻而不顾对自己孩子的抚养,想方设法摆脱孩子对她造成的负担。

(二)对宗教的态度endprint

笛福的清教思想集中地体现在鲁滨逊和摩尔这两个人物形象上。小说中,鲁滨逊在遭到天灾人祸、心里感到恐惧或者面临死亡时,他就开始向上帝求助,不断忏悔,诉说自己的罪过,从而寻找内心的平安。鲁滨逊在前三次航海冒险中,没有遇到过太大的惊险,因此对上帝的忏悔就没有那么的真诚,也就没有真正把上帝作为他的精神支柱。只有独自生活在荒岛时,遇到各种困难,他才需要上帝。岛上三次地震过后,劫后余生的鲁滨逊发出了“上帝救我”的呼唤声。患疾病做噩梦醒来后,他从内心深处悔悟到:自己是一个没有善恶的人,罪大恶极,多年来没有一次想到上帝或者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变成了一个麻木不仁、没有脑筋、作恶多端的水手;在危难中不知道畏惧上帝,遇救的时候也不知道感谢上帝,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苦难,却没有一次想到上帝的意旨。当鲁滨逊面临病痛、死亡时,他便开始觉醒,开始责备过去自己的生活以及所犯下的罪行。鲁滨逊从宗教中找到精神寄托,找到了在苦闷的生活中活下去的动力。因此,鲁滨逊的宗教思想是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的。

摩尔是时常忏悔的,可她的忏悔大都出自对未来的不安全感,而并非发自内心。摩尔刚进监狱的时候受不了痛苦开始忏悔她的过去,但这不是真心的忏悔。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犯的种种罪孽,因此不能和上帝交流,还是没有得到上帝的宽恕。与她的第四任丈夫在监狱意外重逢后刺激了她的心灵,恢复了她的思考能力,最后向牧师真诚地忏悔自己所有的罪恶,她自己也得到了内心的宽慰,最后更是得到了上帝的救赎。

(三)家庭婚姻观

在17-18世纪,英国的婚姻制度对女性而言是不公平的。一个女人结婚后她的财产就都归她的丈夫所有。没有财产的女人在当时社会背景条件下无论长得多么漂亮,或者多么聪慧也是没有用的。男人在选择妻子时首先看中的是这个女人拥有多少财产。摩尔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第一任丈夫去世后,开始利用自己的身体和所剩的财产以及男人对待婚姻的态度,把婚姻开始作为一种市场交易未经营。她根据自己的经验,很快懂得了这个道理:“世道变了,连婚姻也不例外。结婚是为了相互的利益,不是处于某种政治阴谋,就是为了做生意”。她深深地知道:男人为了寻找富家女而到处奔走,男人在婚姻中都想通过婚姻发财致富。摩尔自知在第一段婚姻后自己还有些财产,又有姿色,因此她想找个绅士,没想到却因这个“绅士”丈夫使她在第二段婚姻结束后,剩下不多的财产。因为当时经济情况不佳,为了找到富有的丈夫,摩尔开始扮成有钱的寡妇,嫁给了他的第三任丈夫。而当摩尔与他生活了几年后才发现她的第三任丈夫是她的亲弟弟。在这场婚姻闹剧中摩尔几乎走向崩溃,追求金钱的目的性表现得赤裸裸。摩尔与强盗詹姆士的结合更能印证这一点。摩尔与詹姆士都想通过婚姻发财,因此他们的婚姻是建立在彼此的谎言和欺骗的基础上。他们互相误认为对方都拥有大量财富而结合在一起,当婚后真相大白后,虽然两人感情很好,但是他们的结合不能给彼此带来实质的利益,最后就只能各奔前程。

对鲁滨逊来说,爱情和家庭对他更是没有任何分量的,他一生只求经济利益,只有在他的经济利益有所保证后才谈及婚姻,不仅如此,关于婚姻他也只是淡漠地评价说“对我来说既不算不利,也没有什么不满意”。

通过笛福这两部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的经济个人主义、婚姻观以及对宗教的态度分析,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笛福小说的主旨,也更明白了其作品被广为流传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周志坚.宗教视野下的文学理念——试论宗教对笛福及其作品《摩尔·弗兰德斯》的影响[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8):69.

[2]蒋珏.原罪与救赎——读《鲁滨孙漂流记》与《摩尔·弗兰德斯》[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7):72.

[3]阮世勤.一个女人的“史诗”——重读《摩尔·弗兰德斯》[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3.

[4]笛福.鲁滨逊漂流记[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5]杜曼·叶尔江.论《鲁滨孙漂流记》中表现的笛福宗教观[J].甘肃高师学报,2003(6):31.

[6]伍厚凯.欧洲近代小说的先驱——笛福[J].四川大学学报,1996(4):60.

[7]丹尼尔·笛福.摩尔·弗兰德斯[M].南京:江苏出版集团,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宗教财富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火红财富”的拥有人
吃苦也是一种财富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