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人与海》中的“形合”与《边城》中的“意合”

2015-07-16 08:18尚香潇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连接词老人与海

尚香潇

[摘要]形合与意合是英语与汉语最明显的差异之一,这是由中国人综合性思维与西方人分析性思维差异所致。英语的形合与汉语的意合在不同的语言层面上都有不同的差异,如在词汇方面,英语显性连接与汉语隐形连贯;在结构方面,英语的树式结构与汉语的竹式结构。

[关键词]形合;意合;连接词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19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93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英汉句子结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就如美国翻译学家E.Nida认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和和意合的对比。”英语有综合语的特征,受形态的约束,所以“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汉语是分析语,不受形态的约束,所以“语法是软的,富于弹性”。

二、《老人与海》的“形合法”

(一)连接词“and”

英语的形合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英语中连接手段和形式数量大,种类多,而且用得十分频繁。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就很善于运用“and”一词,“and”出现的频率排第二,共出现了1258次,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例如《老人与海》中老人用鱼叉制服大马林鱼的描写:

“The old man dropped the line and put his foot on it and liftedthe harpoon as high as he could and drove it down with all hisstrength, and more strength he had just summoned, into the fish'sside just behind the great chest fin that rose high in the air to thealtitude of the man's chest. He felt the iron go in and he leaned onit and drove it further and then pushed all his weight after it.”

这段描述中,一共使用了七次连接词“and”,使句子衔接更自然。用“and”连接这些简单句,不但显示出海明威的“简约”风格,也表现出英语的表达中注重“形合”。

又如文章中小男孩看到老人回到窝棚时的反应:

“The boy saw that the old man was breathing and then he sawthe old man's hands and he started to cry.”

在这一句中,and的表达含义超过了连词的范围,两个and在感情上层层递进,衔接的十分自然。把男孩从“看见”到“流泪”的这一过程,从动作到感情,从情感的酝酿到爆发,用极为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介词

英语句子中,由于英语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受动词形态变化的约束,英语句子的扩展和准确意义的表达往往是通过介词来实现的。

在《老人与海》中,介词“of”出现了544次,介词“with”出现了205次,介词“on”出现了203次,这是本小说中出现排前三的介词。这也足以说明海明威也善于用介词进行表达。介词也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重要手段。

例如老人初见大鱼惊人外貌时的这一句:

“But he was that big and at the end of this circle he came tothe surface only thirty yards away and the man saw his tail out ofwater.”

在这句话中,用了两个介词短语和一个介词将句子扩展开来。用介词短语“at the end of”传达出了方位的信息,介词“a—way”传达出距离信息,介词短语“out of”传达出动作信息。这句话话中主要是用介词连接向读者描述了一系列的动作,加上几个简单的动词,就将画面形象而简单地描述出来。

(三)关系词

关系词包括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用来连接主句和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或定语从句。在《老人与海》中,关系副词出现了183次,关系代词出现了96次。

例如下面一段话:

“Then he began to pity the great fish that he had hooked........ But perhaps he has been hooked many times before and heknows that this is how he should make his fight. He cannot knowthat it is only one man against him, nor that it is an old man.”

这段话中一连用了7个关系词,四次“that”,两次“who”,一次“What”。

第一句中的“that”用来连接定语从句,接下来的三个“that”则是用来连接宾语从句。在英语造句中几乎离不开这些关系词,用来解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还有意义。

三、汉语的“意合法”

(一)语序

汉语少用或不用关联词语,语义与语序密切相关,洪堡特(1985)也认为,“汉语没有形式的语法区别,抛弃了一切无用的附属装置,从而是句子跟思想的顺序密切对应。”endprint

文中有一段白河风景与物的描写,在描述过程中并没有用到连接词,但也衔接自然。在这段描述中,句子和作者思想的顺序密切对应。

例如在描写白河时,“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范围是由大到小,先是大范围描写白河下游,上游,然后才细致描写河底石、水中鱼。

而在描写白河两边景物时,“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是用由远及近的语序,先是两岸大山,然后是近水人家。而接下来描写近水人家情况时,是按照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的顺序写的,“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人目。”所以即使没有任何连接词,也可以使句子自然地接下去,也能让读者能以这样的语序顺应作者的思想。

(二)排比、对偶、四字格

中文中喜欢用排比、对偶等方式,而忽略连接词。这些句式简单,但词句整齐,结构匀称,可以互文见义。运用对偶的句式,简单但不失美感。

例如下面一段话:

“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镇日长闲,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使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做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

这段话就是运用了排比句,连用三个“或把”,句式整齐,可以互文见义,并不需要任何关联词。语言表达朴实,将翠翠爷孙两人平时生活的情景形象化的展现在读者眼前。

文中在描述景物是使用很多对偶句,比如“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黄泥的墙,乌黑的瓦”,句式对称,简单。

四字格是汉语中广为运用的语言形式,四字格往往历经锤炼,言简意赅,常常是意合法的佳作。比如描述小溪时“溯流而上”、“清澈见底”、“逼人眼目”等四字格,简单有节奏感,句子形式上没有什么结构,可是能把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形象地表达出来。

(三)流水句

汉语中还有许多流水句,这类句子的特点是分句之间,似断还连,全句主要靠意合。这些句式主谓难分,形散神聚,富有弹性,恰似流水。像这段划船比赛的描写,形散神聚,意思主要靠意合。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这段中句子就是流水句,是跟着作者的意思“流”出来的,表面看“形散”,但从全段看却“神聚”,段落意义很明确,并且也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本段几乎没有连接词,但一连使用了十一个动词“持,随了,为,把,向,划,坐在,缠裹,拿,挥动,指挥”将桨手划船的情景形象地展现给大家,是划船比赛的情景和自然地流出来。

参考文献:

[1]Ernest Hemingway.The Old Man and the Sea[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8.

[2]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8.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刘宓庆.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

[5]罗浩.《老人与海》审美风格构成的语言学分析[D].昆明:云南大学,2013.

[6]沈从文.边城[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7]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8]吴世娟.沈从文湘西作品的语言特色及其成因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9]余健明.海明威风格汉译研究——以《老人与海》为例[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10]朱晓嘉.英语中的意合与汉语中的形合——论形合与意合的相对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3):138-140.

[11]朱敏会.浅析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1(10):56-58.endprint

猜你喜欢
连接词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节选)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宾语从句的语序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吸引阅卷老师的“连接词”
英语连接词:传统与反思
英语连接词的显功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