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舆情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分析

2015-07-16 17:16贾朋俭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贾朋俭

摘 要:陆续开通的高校官方微博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要充分挖掘微博舆情的独特优势,引导、完善微博舆情的相关工作制度,使微博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影响得以发挥,同时限制其消极影响。

关键词:微博舆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机制

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交流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启了新的有效途径。作为教书育人的高校,应充分利用微博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不断通过微博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寻找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想教育形式。

北京高校官方微博概况

课题组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首都高校调查发现:按照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外宣办、北京市网管办、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的要求,北京市70%以上的高校(含教育部直属高校、北京市直属高校、区属普通高校和民办高校)分别在新浪网、腾讯网等开通了学校官方微博。更可喜的是,在高校内部,除党委宣传部开通的高校官方认证微博外,招生就业处、学生处、各二级学院、学生组织及其创新活动等也开通官方认证微博。也就是说,开通官方微博的高校不止一个官方账号。但官方微博开通之后,运行情况却有千差万别:内容更新比较及时的有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经常跟粉丝互动的比例则较低,仅占到11.11%[1]。更有一部分高校微博只是开通,内容更新却不及时,更谈不上互动交流,成为“僵尸”微博。以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在新浪网开通了共青团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官方认证微博。该微博2013年12月25日10:35开通,2014年5月7日9:37停止更新,共关注142个、粉丝63个、发布微博60条。

微博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影响

大学生是微博使用者中的一个庞大群体。在所调研的各高校中,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开通了微博或浏览过他人微博。微博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学生群体并对大学生的交往、学习、生活等产生深入的影响,微博舆情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也日益彰显。

1.微博舆情成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新途径

科学高效的微博舆情工作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是高校科学管理、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信息化的今天,微博舆情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依据,微博舆情信息也成为影响高校维稳和安全工作的一个全新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一般很传统,具体为课堂教育、面对面谈心、校园活动等,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经常是在不自愿、不主动的情况下参与其中,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微博的便捷性能够大批量地将信息及时、准确、生动地发布、浏览与转载,在教育双方深度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思想的碰撞,这个过程恰恰成为大学生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也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微博舆情成为高校聚集正能量的新平台

认真研究微博在舆论引导中日益凸显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微博弘扬主旋律、宣传党的教育政策、提升学校的综合形象。微博因其信息传播快、受众广、成本低等优势,成为当下高校聚集、宣传正能量的新平台。高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德育教师等充分发挥微博这一优势,主动推送党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理念,宣传师生中的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北京市各高校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开通学校官方微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做好高校微博舆情的汇集和引导工作,引导大学生利用微博媒介发表个人意见以及参与话题讨论,并在这一互动过程中主动渗透政治教育,积极进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课题组在北京市各高校的调查中显示:近年来,大部分校园舆论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均有高校官方微博的介入,其中2/3的热点事件在一天内被微博曝光,广大师生群体在同一个主题下迅速集中,在数量庞大的粉丝转发和评论中,信息流动和舆论整合加快,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场”,产生令人难以预料的放大效应,带来巨大的舆论影响力,加速了高校微博舆情的形成与扩散。一些北京高校通过官方微博开展“微采访”“微直播”等微博活动,实现了网络媒体、平面媒体等的“共同发展”,促使高校的宣传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3.微博舆情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空领域

高校微博使辅导员、班主任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对大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发生改变,甚至可以直接通过微博媒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时间的覆盖面非常受限。在时间方面,大多局限在白天的8个小时,除此以外,主要依靠大学生自律。而高校官方微博的及时性扩大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空间的覆盖面。高校可以通过官方微博途径把握大学生的24小时思想动态,更深入地了解校情民意,了解大学生的需求和想法,有利于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微博粉丝的匿名性使大学生们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促使大学生张扬个性、表达诉求,微博互动则为大学生提供了更方便、直接和恰当的新方式。课题组调研发现:大学生利用高校官方微博发表个人意见以及参与话题讨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在空间方面,微博空间已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得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以及表达交流的重要领域。高校微博舆情的内容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原创性微博看,主要有校园新闻、社团活动、招生宣传、师生交流、学术交流、危机公关、讲座影讯、考试招聘等内容。高校通过“微活动”“微互动”等方式实现了师生、高校与社会的网上网下“同频共振”,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领域。

微博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

高校微博舆情在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其消极影响也非常明显,高校微博舆情的管理控制也面临全新挑战。

1.高校微博舆情管控难度增大

网络的匿名性,使得部分大学生不负责任地发表言论,使高校微博成为泄愤、出气的虚拟世界。而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既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又增加了高校微博舆情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甚至对高校本身造成致命的负面影响。随着教育公平、就业市场化等问题的日益突出,高校的一举一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微博等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高校不同程度地面临着网络谣言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中国一流大学,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象征,保持了相当高的媒体曝光度和公众关注度,近年来也饱受微博谣言的侵袭。 例如:2012年8月21日,前北京大学教授邹恒甫在新浪微博实名认证账户爆料:“北大院长在梦桃源北大医疗室吃饭时只要看到漂亮服务员就必然下手把她们奸淫。北大教授系主任也不例外。所以,梦桃源生意火爆。除了邹恒甫,北大淫棍太多。”消息发布后,迅速引起高度的社会关注,短时间内就被大量转发并成为持续的网络话题,对北京大学的指责、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质疑在网络中铺天盖地。微博发出后,北京大学官方立即通过北京大学新浪官方微博主动发布相关信息,并成立专门调查组对相关言论所指涉事件进行调查,新闻发言人就此事多次接受媒体采访。与此同时,一批活跃在新浪微博上的青年意见领袖开始对邹恒甫多条微博中涉及的虚假信息进行更正、评论,并就网络公共空间法治化及有序发展发表正面引导公众的言论。邹恒甫被北京大学、北京梦桃源餐饮有限公司告上法庭。[2]

2.微博舆情易引发大学生群体性事件

微博舆情的两面性、有共鸣性的微博话题都有较强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自身的特点与网络技术特点的契合,使得他们容易通过网络产生统一的、偏激的舆论情形,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大学生网民之间交流频繁、共同话题多,对于社会问题,他们缺少客观的、理性的分析,遇事又易冲动,容易受到他人煽动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我国高校在网络舆情监控方面存在的不足,又为这种“网络—现实”模式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可能,而群体性事件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非常不利。因此,要有效预防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发生,要在网络制度、网络道德的建设,自动化网络监控系统,高校教师的网络舆情监控意识和能力等方面作出努力。同时,要在微博舆情方兴未艾之际,主动作为,加强互动,及时疏导学生,化解其思想矛盾,避免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高校微博舆情工作的引导机制

结合对高校微博舆情认知的调查结果,课题组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1.建立高校微博舆情危机处置机制

一方面,建立微博信息汇集、分析、研判以及快速反应机制,确立高校相关责任人时刻关注微博的最新动态。构建“学校(高校党政部门)—院系(党委、学生工作部门及思政辅导员)—班级(学生骨干、普通学生)”三级微博舆情监测机制,高校可以通过微博舆情监测机制,随时掌握微博舆情的导向、特点和趋势,随时了解微博舆情的动态和方向。要时刻关注校园微博动态,通过官方微博进行校务公开,通过师生互粉、互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建立舆情信息汇集、研判、应对机制,使微博负面舆情无法形成规模化的传播。

另一方面,成立突发事件指挥中心。加强高校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提高应对处置能力。要特别关注重大突发事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等关键节点上的舆情走向,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舆情发展的第一时间获知,并正确研判走向、采取有效行动进行处置。要完善善后处理机制,处理好后续的相关事宜,必要时应对相关群体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

2.加强微博与师生的互动

高校要重视官方微博的互动作用,通过插入话题对高校热点事件进行报道从而组织引发讨论和信息转载,并在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满足大多数师生网民的心理需求。高校微博要遵循平等、自由、民主的对话方式,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实现交流互动和舆论引导。互动内容尽量丰富多彩,除了发布重大活动、教育政策之类的信息外,还应主动发布一些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资讯,增强微博内容的可读性。互动语言要契合微博碎片化信息传播的需要,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来发布信息,尽量淡化官方语言,增加传播亲和力。立足于校园微博平台,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微博“意见领袖”队伍,主要由具有舆情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学生辅导员、心理咨询教师等构成的专兼职舆情引导队伍,针对微博舆情的不同类别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疏导学生的情绪,用“旁观者”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互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同时,学校应培养一批在微博上积极发表言论、有引导力的网络大学生“意见领袖”,主要由学生骨干担任,因身份认同的原因,学生“意见领袖”的言论在网络舆论表达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通过主动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事件发表倾向性意见来强化传播主流观点,孤立弱化非主流意见,在网络中倡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3.加强微博舆情管理的法制建设

言论自由是相对的、有界限的,这个界限就是法律底线,如《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是不能逾越的。但目前的高校微博舆情管理并不规范,作为微博舆情的接受者和传播者,高校在使用微博时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化的现象。因此,要加强高校微博舆情监督的法律制度建设,逐步提高广大师生、社会人员的法律意识,时刻从法律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加强网络法律制度的建设,能有效预防更多的大学生受到舆论的危害,同时也是约束大学生不负责任的言论的根本方法,促使发言者时刻牢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不说危害学校和社会的话,不做危害学校和社会的事。

本文系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2014-2015年度支持课题(编号:BJSZ2014ZC113)成果

参考文献:

[] 刘长敏,孙黎萌.北京高校官方微博调查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4(3):16.

[2]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用读本[M].北京出版社.2014:119-121.

[3] 共青团厦门大学委员会.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及应对中的青年意见领袖分析[EB/OL].(2013-07-08) http://tw.xmu.edu.cn/s/134/t/410/a/139145/info.jspy.

(作者系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档案信息系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档案信息系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自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做到“十个坚持”
紧紧抓住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文化自信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调查研究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问题与策略初探
基于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社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