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研机构、高校的技术转移
——以马克思-普朗克学会技术转移模式为借鉴

2015-07-18 09:56王春莉于升峰青岛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00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年14期
关键词:技术转移科研机构高校

王春莉 于升峰 肖 强 何 欢(青岛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00)

浅析科研机构、高校的技术转移
——以马克思-普朗克学会技术转移模式为借鉴

王春莉于升峰肖强何欢
(青岛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马克思-普朗克学会(简称马普学会)是德国科研实力最强的科研学会之一,具有先进的技术转移模式和国际合作成功经验,对我国科研机构、高校的技术转移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校;科研机构;技术转移;马普学会

一、我国科研机构、高校技术转移概况及存在问题

技术转移是指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工艺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从技术供给方向技术需求方转移的过程。科研机构与高等学校技术转移是科研与经济建设相结合,为国家和区域发展做出贡献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提升科研机构与高等学校的技术转移能力,加快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对于提高公共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的效率、实现科技是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国家高度重视科研机构与高校的技术转移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技术转移的法规政策,建立了技术交易活动的法律规范,对技术转移实行税收优惠,对技术转移成效突出的科技人员予以奖励,实拖了“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科研机构、高校建立了一批技术转移机构,不断创新技术转移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转移活动。技术交易市场、科枝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为技求转移、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提供了重要的配套服务。科研机构与高校技术转移活动日益活跃,技术合同数量、成交额持续增长。

同时,目前我国科研机构、高校技术转移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自身技术转移体系不健全,专业化、高层次的技术转移人才严重缺乏;技术供求信息共享网络不完备;有利于技术转移的评价制度、激励轨制、无形资产管理政策有待完善;对技术转移的资金投入不够;服务于技术转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薄弱,市场环境不完善。推动我国科研机构、高校技术转移的进一步发展,应多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下面主要以马克思-普朗克学会技术转移模式为借鉴,希望对推动我国科研机构、高校的技术转移工作提供启发和思路。

二、马克思-普朗克学会技

术转移成功经验

(一)马克思-普朗克学会简介

马克思-普朗克学会(Max-Planck-Gesellschaft,MPG),全名为马克思-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简称马普学会。其前身是1911年成立的威廉皇家学会,1948年9月为纪念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马克思·普朗克的杰出成就,学会以他名字命名。马普学会总部设在慕尼黑,主要分布在德国,涉及物理技术、生物医学、基础科学技术与人文等众多学科领域,主要致力于国际前沿与尖端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马普学会是一个非盈利组织,它旗下运作的研究机构主要致力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其次是人文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务求涵盖全部学科的高校系统不同,马普学会可以将资金和精力集中于选定的重点基础研究领域。

(二)马普学会基本原则

马普学会,作为德国乃至全世界四大著名科学联合会(马克思-普朗克学会、弗朗霍夫学会、赫尔曼-冯-赫姆霍兹学会、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学会)之首,具有非常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表1显示了马普学会在管理和学术质量评估方面的主要手段。

在基础研究的支持方面,马普学会是精挑细选的。它并不打算填补所有学术空白,而是计划对一些精心挑选出的研究领域给予雄厚、集中的支持。对此,MPG有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互补性原则——马普学会信任高效、全面的高校科研,其支持的基础研究主要是为了对高校科研进行补充。

2新兴性原则——马普学会支持的基础研究领域一般有着很好的前景,往往需要进行跨学科研究,同时对于研究所的灵活性与国际导向方面也有较高要求。MPG力图迅速吸纳已有学科之外的新兴学科。

3杰出学者原则(Harnack原则)——为了完成其功能,MPG需要吸纳顶尖的科学家参与其中,他们必须能够胜任相应部门或研究所的带头人角色。对于每一个新项目而言,很关键的是找到杰出的研究人员,其履历能够证明其具有杰出的创新能力,由此MPG才能期望其能够利用获得的科研机会与自由取得超凡的成就。

(三)马普学会技术转移模式分析

马普学会一直以来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对高效的技术转移通路有迫切的需求。马普创新公司是学会为此作出的卓有成效的努力的产物,专门负责马普学会研究所的技术转移工作。创新公司为马普学会服务,它将马普学会定位为德国领先的基础科研机构,因此其从事的技术转移工作也同等具有严格要求和创新策略。

1创新公司的常规技术转移模式解析

马普学会创新公司的前身是Garching Instruments,成立于1970年,1993年更名为GarchingInnovation(GI),也称Max PlanckInnovation。公司拥有一个具有科学教育背景的工作团队,现在约15人,其中5人具有科学背景,4人具有法律或经济学背景。GI有专门的咨询委员会,面向公司和学会,提供技术转移,尤其是知识产权转让方面的建议和政策分析。对应马普学会的学科设置,GI的工作涉及广泛的领域,这种分析对于帮助GI掌握工作规律,反馈实际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GI有十分明确的使命,那就是建立清晰顺畅的产学研渠道,为马普学会研究所的科技成果在国内外产业界中寻求合适的应用推广者。这个工作机制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表1马普学会质量控制

(1)为科学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具有科研背景的工作人员有主动联系科研所的责任,通常以电话问候开始,这也是一切技术转让工作的起端和根本所在。工作人员与马普学会研究所的科学家,尤其是年轻科学家保持良好的定期联络,科学家也知道GI代表学会和研究者的利益。经常围绕技术转让问题展开探讨,比如与科学家们沟通专利和许可方面的新可能和新信息,试图了解他们的兴趣,也让他们了解产业界的研发需求所在。通过这种途径,可能的项目被逐步确定下来,等待发明的审核和公布之后,工作人员会继续代理科学家完成一系列的法律和合同谈判工作。

(2)为产业界开启访问马普学会科技成果的机会

GI工作人员致力发展与产业界的良好个人关系。工作人员每次都是全程参与一个许可项目的工作。这个过程中,他们与产业界建立熟悉和可信任的个人关系,这十分有利于项目的成功,而且更像是一个社交和商业规则,实践证明这种主动的工作方式比被动等待有效得多。工作人员需要确认合适的企业和技术转移工作的负责人,他们通过参加技术交易会、学术会议、专业培训班等多种途径来物色这样的人选作为信息渠道,将GI的兴趣传达到企业。GI拥有数据库用来发布新发明和新技术的信息,而且GI工作人员能够利用自己的方式让产业界最快最充分地访问马普学会的新成果。

2创新公司的Spin-off模式解析

GI在代表马普学会进行技术转移的过程中实践了新的模式和做法。GI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新技术和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并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其中最典型的是Spin-off模式。

所谓Spin-off就是指从母组织转移出技术,成立新的公司,使技术得以商业应用,且能够增加就业和创造财富。产生技术的母组织,可以是研究者个体,也可以是公司、大学和其他科研机构。Spin-off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它帮助新技术绕开技术市场的中间环节,更快地投入市场。GI的两名企业经济学家负责这项工作,帮助科学家基于马普技术创业,这也成为近年来GI技术转移的新焦点。

马普学会对于其研究所和所有员工的技术转移活动有指导性纲领,属于学会内部法则,所有与学会有工作合同的科研者都必须遵守。GI虽然非常支持科学家开辟新公司,但必须在马普学会自身的法律框架内进行。举个例子,技术发明者首先是马普学会的雇员,他若打算独自占据新公司的金融权益,将不会得到马普学会的批准。在新公司的创立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权利归属问题。比如科学家并不可以同时任职于研究所和新公司。研究所有专门的主任委员会,总是希望尽早进入到新公司筹划阶段的工作中去。他们会在出现疑问时及时向所长或行政总部提出意见,以确保研究所的利益。GI的法律咨询意见将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规避纠纷,并作出正确的决定。这也保证了新公司的顺利成长。

(四)马普学会成功实施的国际化战略

一是国际合作管理人才是成功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关键要素。国际合作管理人才是指长期并至今活跃在国际科技合作管理一线的高层次人才,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有在实践中不断提炼的国际科技合作理论、有务实的国际合作战略眼光等。既有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又具有国际科技合作管理经验的国际化管理人才,是马普学会成功走向国际化的关键。

二是目标管理是成功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有效机制。无论是马普学会,还是弗朗霍夫学会、慕尼黑工业大学,他们的国际化尤其是走出去布局,都采取了有效的目标管理机制,遵循产学研发展规律,确定年限(比如5年)为一个运转周期,推进优秀科研人员将自己的专利用于市场,再从市场转回研究所,从而形成良性产业化提升与推进螺旋。

三是知识产权等管理规范是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保障。国际化推进中的知识产权是重要问题,必须与时俱进,既要符合国际惯例,又要保护合作双发的利益。马普学会设有专门法律管理部门,知识产权协议主要合作原则是:合作产生的知识产权由合作双方共享并按各自投入和贡献大小拥有相应份额的知识产权,合作过程中由各自独立开发的知识产权归属开发的一方。

三、借鉴马普学会先进做法推动我国科研机构、高校技术转移

马普学会的经验证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转移离不开良好的技术转移体系,系统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能够为科研工作提供成熟、专业的服务,提高技术转移效率。

1鼓励科研机构、高校成立专业的技术转移机构

技术转移需要很强的专业技术和规范的操作流程。传统的信息发布和交换在技术转移的产出方面作用不明显。借鉴马普学会的技术转移模式,建议科研机构、高校成立自有专业的技术转移机构,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技术咨询、市场需求分析、立项辅助、企业合作、商务洽谈等多方面的服务,针对性更强的保证技术转移各环节的质量,提高技术转移效率。

2倡导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研发

在项目立项之初即考虑到科技成果的转化能更好的加强技术转移的效果。应倡导科研机构、高校的技术转移机构积极参与到项目立项筹备和审批工作中,将专业的市场需求分析和价值评估因素加入到立项依据中,加强科技研发的可技术转移性。

3引进国际化目标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国际化管理“目标评估标准”。制定国际化推进管理路线图,明确什么时间应该完成什么管理任务、实现什么管理目标,配之管理队伍遴选与淘汰机制。参照马普伙伴小组组长遴选机制,来遴选管理人才。

4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科研机构、高校应充分借鉴马普学会在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搭建科研机构与企业界的桥梁,设立专门机构为科研人员提供申报专利和知识产权转让方面的政策咨询服务,评估具体发明是否具有实际工业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

5鼓励发展衍生公司

积极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明确科研人员、衍生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利益,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得科研人员敢于凭借先进技术建立创业公司,加速技术转移。

参考文献

[1]李文波.我国大学和国立科研机构技术转移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4(06):48-51.

[2]帅凌鹰.马普学会的评估经验[J].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2005(11):27-33.

[3]论德国马普学会创新公司技术转移模 式[EB/OL].http://www.qikan5.com/ mianfeilunwen/zongheguanli/10744.html. [4]黄莺.德国马普学会“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保护”启示[J].网友世界,2013:130-131.

[5]刘仁文.访学马普(上)[EB/OL]. http://www.jcrb.com/n1/jcrb1468/ ca652297.htm.

[6]刘仁文.访学马普(下)[EB/OL]. http://www.jcrb.com/n1/jcrb1475/ ca654268.htm.

[7]彭颖、德国马普学会的启示[EB/ OL].http://news.sciencenet.cn/ htmlnews/2013/6/279255.shtm.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王春莉,1977年生,青岛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科技情研究/文献分析,发表文章十余篇。

猜你喜欢
技术转移科研机构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规模化转化模式研究
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分析
霍尼韦尔新型制冷剂获欧盟科研机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