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石油装备特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15-07-19 03:03陈东霞王慧彬东营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山东东营257091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年8期
关键词:东营市东营特色产业

陈东霞 王慧彬 薛 斌(东营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山东 东营 257091)

东营市石油装备特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陈东霞 王慧彬 薛 斌
(东营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山东 东营 257091)

东营石油装备特色产业不仅为我国油田稳产提供了技术装备及服务保障,而且成为东营市一大支柱产业。东营石油装备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家,占东营市总量的37.2%;石油装备企业里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75家,其中10亿元以上23家。东营石油装备特色产业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1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10家,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而2008年仅有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东营;石油装备;产业

东营石油装备不仅为我国油田稳产提供了技术装备及服务保障,而且成为东营市一大支柱产业。2013年,东营市拥有石油装备企业423家,比2008年增加213家;规模以上企业102家,占东营市规模以上企业的11.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2.9亿元、利税110.9亿元、利润85.5亿元,分别是2008年的2.6倍、2.7倍、2.6倍,分别占地方规模以上工业的8.0%、9.4%、9.2%。石油装备产业体系日趋完整,产品涵盖了石油勘探、钻井、采油、管道运输、地面工程各类专用设备、工具及配件和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等领域,陆地钻机、抽油机、石油专用管、抽油(电)泵、抽油杆、燃气发电机组、油田特种车辆等主导产品居全国前列,抽油机、抽油杆、重油开发专用管产能国内第一,潜油泵国内第二,皮带抽油机、连续抽油杆国内独家生产,3000m~9000m系列钻机、油(套)管产量超过全国1/3。

二、石油装备企业发展情况

表1 石油装备特色产业总体概况指标

1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情况

东营石油装备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家,比2008年增加24家,占东营市总量的37.2%。2013年,东营石油装备特色产业里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1.7万人,其中研发人员3285人;投入研发费52.2亿元,占当年销售收入的24%;高新技术产品收入142.5亿元,占企业总收入的65.3%,占石油装备产业总收入的17.3%;授权专利435项。

2 骨干企业发挥作用

2013年,东营石油装备企业里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75家,其中10亿元以上23家;列为全市重点调度工业企业7家,占东营市重点调度企业的1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5.6亿元,占产业总收入的35.9%。胜利高原、孚瑞特、科瑞、胜机、胜动、胜利泵业、胜利伟业等企业在全国同行业稳居排头兵地位。胜利高原在2013年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行业协会评比中获综合实力第一名,科瑞集团是中国首家打造产业链一体化高端石油装备产业园的企业,胜机公司迈入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五十强行列,孚瑞特石油公司是中国石油设备制造业10强企业,胜动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燃气发动机制造企业。

3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

东营石油装备特色产业共拥有417家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8.6%,一批中小企业技术先进、成长性好。汇安公司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利润854万元,与2009年比,年均增幅24.3%和12.9%。海森密封公司开发了居国际先进水平的液膜密封技术,2013年1月吸纳鲁信创投参股,发展步入快车道,正在建设10万套高端机械密封研发生产基地。金地公司开发了随钻测量仪等产品,获7项专利,美国斯伦贝谢公司加盟,该公司实现了上市发展。

4 产业集群培育和产业链各关键环节的企业分布

以东营高新区、胜利经济开发区、垦利经济开发区、河口经济开发区为依托,培育了4个石油装备特色产业集聚区。2013年,东营石油装备特色产业规模以上企业60%以上集中在4个园区。其中,东营高新区、胜利经济开发区、垦利开发区荣获省高端装备制造石油装备产业示范园区。2011年,东营石油装备特色产业基地被列为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产业集群试点单位。

东营石油装备产业链包括勘探设备、钻井装备、采油装备、油气集输设备、测井设备、海洋石油设备等。产业链各关键环节企业分布情况为:一是勘探设备产业链:地震勘探船、勘探车、三维地震测量仪、测井仪等,胜利物探、胜利伟业等企业从事油气勘探设备的研发和生产;二是钻井装备产业链:钻机代表性设备(绞车、泥浆泵、转盘、顶驱)—固控设备—套管—钻杆—钻头—钻井工具—电控系统等,胜利高原等企业从事陆地石油钻机成套产品研发和生产,科瑞集团等企业从事深井钻机成套设备和海洋钻机,胜机、孚瑞特等企业从事钻井工具及配件的研发和生产;三是采油设备产业链: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有(无)杆泵—油管—注水泵—采油工具—修井机—三采设备—控制系统等,高原、胜机、孚瑞特、盛运、万达、博森、胜鑫防腐、金岛、科瑞等企业研发生产抽油机、石油专用泵、抽油杆和石油专用管、三次采油设备。众多小企业研发生产井下工具;四是测井设备产业链:钻井测井仪器—采油测井设备—测井辅助设备,形成测井设备系列产品,孚瑞特、高原等企业开发中智能化测井仪绞车等测井设备。五是油气集输设备产业链:输油(气)管—输油(气)泵—储油罐—压缩机,形成系列油气集输设备产品,新大、孚瑞特等企业研发生产技术设备;六是海洋石油装备产业链:海洋平台(普通平台、深海平台)—海洋钻采水下器具(井口头、防喷器、隔水管)—水下采油树等,科瑞集团等企业研发生产海洋石油装备;七是其它配套产品:胜动集团等企业开发燃气发动机及发电机组;万达、胜利泵业、东辰、宝世达、胜油钻采、赛瓦、胜岛、海森等企业开发潜油电缆、海底电缆、石油工程专用工具、自动控制仪器仪表、新型阀门管件、新型泵筒、石墨制品、磨料与金刚石、机械密封等配件材料和设备。当前,东营石油装备特色产业由陆上向海洋、由浅井向深井、由采油向采气、由装备制造向工程服务升级趋势明显。

5 协作情况

东营石油装备特色产业内企业加强协作,实现了错位协调发展。骨干企业以大型成套装备为主导产品,走研发、制造和工程技术服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中型企业大多从事1-2个专业领域的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走专业发展的路子;小型企业一般从事工具类产品的制造和销售,部分为大型企业生产提供配套。涌现出一批专业从事产品研发、设计、检测的技术服务型企业和机构。省石油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企业提供科研开发、前沿技术、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创新服务,加强了企业间的协作发展。共有36家中小企业给予高原公司协作配套,形成了完善的产品供应链系统,实现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双赢。

6 技术创新情况

东营石油装备特色产业共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1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10家,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而2008年东营市石油装备特色产业仅有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拥有“千人计划”1人,占东营市的1/6。拥有东营市唯一一名国家创新创业人才。五年来,石油装备特色产业累计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04项,其中国家级47项、省级54项,取得科技成果、专利965项。

三、创新体系建设情况

1 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体制机制建设

2013年,科技部批准东营市围绕石油装备特色产业开展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市政府印发并实施了《试点规划》,为构建“大产业、大科技、大协同”创新体系增添了新动力。近年来,东营市出台《关于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创新能力纳为重要内容。出台《关于推进油地共建协同发展的意见》,加快构建地方和胜利油田以及石油大学协同创新机制。通过合作,与高校院所共建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和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原公司联合石油大学、胜利油田采油院创建了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瑞集团与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共建胜利石油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

2 推进企业孵化和科技中介机构建设

建设了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4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1家国家级示范生产力和1家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孵化设施总面积达到60万m2,在孵企业560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业服务体系。大学科技园建成面积26万m2,吸引入驻机构230家,其中在孵企业156家,78家为小微企业,从业人员4200人,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验收,被评为国家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科技中介机构功能不断增强,成为推进创新发展的有生力量。东营市大势石油装备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转移、共性关键技术开发、检验检测和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服务,先后促成技术转移30多项,先后被认定为省级生产力、省级国际科技合作中心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3 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平台服务功能

积极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实施各级公共服务机构建设项目,提升了服务功能。“石油装备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等7个项目获国家创新基金补助资金支持,为聚合创新资源、促进转型提供了科技支撑。高原公司在建成省石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后,2009年联合石油大学、胜利油田采油院启动了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工程,2013年1月终获批建设。在建设行业高端科研机构的同时,又构建了产业创新平台。科瑞集团联合科研院所及高校建设石油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方案已通过专家论证并挂牌成立。

为进一步增强创新服务能力,投资1.92亿建设了国家石油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目前,已完成投资1.5亿。该中心是集科技研发、标准制定、产品检验、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质检中心,检验范围覆盖85%以上的石油装备产品,可面向社会和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技术评价、咨询培训等服务,开展石油装备产品研发、标准制定、型式试验、仲裁检验、国际间实验室检测能能力互认等工作。

四、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东营市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继石油装备产业先后被写入国家蓝黄经济区发展规划和省、市实施意见后,又印发实施《东营市石油装备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2013)》、《东营市石油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十二五”发展规划》、《东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5)》,根据实际适时梳理产业链和创新链,明确任务目标,提出了组织实施与保障措施。

在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的同时,突出企业主体地位,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努力实现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有机结合。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开展对外贸易、技术服务、工程承包、合资建厂等,建立全球生产营销体系。鼓励企业建立品牌联盟,共同投资组建品牌联合体,打造优势品牌产品出口基地。连续6年举办“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东营石油装备企业成为参加国内外石油装备产品展会主体力量,协力培育市场开拓能力。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要真正成为我国石油装备特色产业“领头雁”,东营在多个方面亟待提升。石油装备产业总体仍处成长阶段,特大企业数量少,抗风险能力较弱;高层次研发机构少,创新资源较分散,高端人才少,支撑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较少;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偏少,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现象,高端产品特别是高端海工装备攻关和市场开拓难度较大。

建议:依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议在国家层面选择一批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加强顶层设计,在政策导向、项目布局、平台建设、团队培育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连续支持,加快培育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基地,推动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加速转调创新驱动发展。

[1] 王军. 以产业集群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为例[J]. 开发研究, 2012(02):44-47.

F407

A

猜你喜欢
东营市东营特色产业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山东东营
山东东营黎宁化工有限公司
断—盖时空匹配及其对油气聚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南堡凹陷中浅层东营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