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航空机电维修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5-07-21 02:33刘旭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4期
关键词:机电航空实训

刘旭

河北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国际机场分公司

分析航空机电维修的人才培养模式

刘旭

河北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国际机场分公司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针对我国目前航空机电维修人才缺少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航空维修人才的培养现状,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加强航空机电维修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航空;机电维修;人才培养;高等学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航空运输业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并成为全球最大的民用航空市场之一。但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是以飞机维修作为保障,中国航空维修市场极具潜力,需要更多机务维修工程人员。航空航天类高等学校应当探究我国航空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规划,从而分析出行业发展对航空机电维修人才的需求特点,建立合理的专业结构,从而提高航空机电维修人才培养模式的针对性。

一、我国航空维修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我国民航系统的机务维修人员现状进行分析,维修人员的普遍素质水平和总体维修能力,并不能满足航空运输业的发展需要。我国航空维修人才较为紧缺,但目前我国航空维修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人才培养成本高,设施投入过大

我国航空机电维修专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和高技术的行业特征,并且国际化属性较强,这也使得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成本较高,并且航空机电维修专业对于设备需求较大,专业投入远高于一般机械维修专业,各种类型的发动机、飞行器和零部件都需要较大投入,并且维修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更是需要长期的更新投入。航空机电维修岗位的工作语言为英语,针对国际化属性和国际标准,还需要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这都使得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的培养成本较高。

(二)人才培养难度较大

航空机电维修专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标准,并且工作过程中的专业性较强,导致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难度较大。民用航空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对机电维修人员的学历、技能和经验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要求,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培训和锻炼,加上个人努力才能成为成熟的飞机维护放行人员,长期的人才培养周期,也提高了人才培养难度。

(三)专业技术更新速度较快

我国民用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民用航空公司在引进新机型时,往往没有考虑到市场因素对机务维修人力资源的影响,机务维修人员的增长速度远低于飞机机队的增长速度,并且较强的技术和能力要求,也使得技术骨干在维修人员数量不足的情况下,长时间处于超负荷运转,许多员工并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技术研究和总结经验,只有定期的集中培训,才能更新维修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而航空机电维修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新速度较快的行业技术,使得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知识更新频率较高,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水平,才能提高人才的知识更新成效。

(四)培养渠道较少

我国航空机电维修专业具有特殊性和高准入条件的限制,许多高等学校无法满足专业实训设施条件和相关师资要求,很难独立完成航空机电维修人才的培养。并且我国航空机电维修市场发育程度不高,航空机电维修行业具有人力资源替代性较差的特点,这也使得航空机电维修人才培养任务只能规定在民航企业的培训机构,而航空机电维修培养渠道较少的情况,也制约了我国航空机电维修人才培养效率。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航空机电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成本高、人才培养周期长、专业技术更新速度快和培养渠道较少等问题,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的高等学校应当深入调查国内外的航空企业,并多层次、多渠道的征询行业专家的意见,充分利用民航院校和民航行业的人力资源优势,根据国际民航运输业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航空机电维修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打破传统的航空机电维修人才培养模式,将产业、企业和行业都融入办学模式之中,通过运行机制和校园形态的转变,掌握航空机电维修的专业优势,从而创新航空机电维修人才培养模式。

(一)强化“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

航空机电维修专业学校应当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传统学科教学模式的依赖性,根据行业一线人才的需求,将航空机电维修岗位的真实工作情况与专业课程充分结合,建设反映岗位真实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并合理借鉴国际航空企业的操作流程,对航空机电维修人才进行有效的技能训练,从而让航空机电维修人才满足国际民航行业标准。航空机电维修专业学校还应当积极争取企业支持,完善生产性实训和岗位实习,实现产学合作教育,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二)深化国际化合作教育

针对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的国际化属性,学校应当强化与国际先进民航企业的交流合作,推进国外航空院校的合作办学,从而提升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的国际化水平,引进国际民航行业的先进标准,充分结合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合作培养出熟悉国内行业服务标准,并通晓国际行业服务规则的航空机电维修高技能人才,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培养航空机电维修专门人才。

(三)加快实训平台建设

航空机电维修的教育培训应当抓住我国民航行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服务导向,结合产学合作的建设理念,通过资源共享来达到双赢。根据行业标准也企业管理要求,积极引进技术、管理、资金和人才,实现多元化的建设主体,打造教学、实训、职业技能鉴定和企业培训的公共实训平台,充分发挥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的社会服务作用,为我国民航行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1]吴万敏;余群英;李绍琳;张建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破解航空机务维修人才紧缺难题[J].中国民用航空,2009,(03):65-67

[2]崔旭;徐春艳.航空维修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10,(06):01-04

刘旭(1974-),男,河北高碑店人,河北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国际机场分公司,工程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航空机电维修;维修可靠性控制;航空维修安全控制;人为因素等。

猜你喜欢
机电航空实训
传感器在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BIM技术指导下的机电安装实施探讨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华夏航空首架ARJ21首航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以项目教学法在电工技术实训中的应用为例——谈职业院校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航空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