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课堂中的理解性学习

2015-07-21 02:33李渠晶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4期
关键词:主体教室美术

李渠晶

四川师范大学

浅谈美术课堂中的理解性学习

李渠晶

四川师范大学

本文首先介绍了理解性学习的含义,然后以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做到理解性学习做为主要研究目的。通过研究总结主要归纳为四个步骤,首先理解教育是前提,只有师生间在情感上达到相互理解,才有利于理解性学习的建立;然后以培养学生的理解性学习主体性为重点,有效的课前预习,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适当的发问和适量的课后作业都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解性学习主体性;其次教师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理解性学习;最后还需要反思课堂经验,建立多主体评价,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性学习。

理解性学习;学生;美术课堂;教师

前言

学习美术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和创造性思维,把理解性学习融入美术课堂中,对提高美术课堂的质量,对今后美术教育的发展和创新都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理解性学习的研究有很多,有对理解性学习进行全面分析的,也有将理解性学习和教学课堂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本文建立在前人对这些内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美术课堂的认识,把理解性学习和美术课堂联系起来,作更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

一、什么是理解性学习

理解是指我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而学习是指我们获得知识的过程。所以理解性学习就是指为了了解事物的本质而进行的获得知识的过程。理解的过程就是根据我们现有的经验,将新认识的事物同化,从而形成我们自身的固有知识的过程。理解性学习则是根据学生的“以往理解”,对新知识进行加工,最后求同存异,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根据学生以往知识的差别,他们的理解性学习的能力也有所差异。对于美术这样的艺术学科,主要是为了学习美学和美感,其知识点很多没有专门的定义,学生的“以往理解”对理解性学习产生的作用更加明显。例如即使他们画的都是教室一角,但不同的学生画的一定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提到教室他首先想到的是教室是由座椅构成的,而有的学生可能想到的是教室里学习的学生,这就是因为在学生的“以往理解”中对教室这一实际存在的物体的认识是不同的。

二、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做到理解性学习

(一)理解教育是前提

理解教育是指以人为本,从内心情感出发,再通过各主体间的相互影响,最终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的教育方式。理解教育和理解性学习有本质上的区别,要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最终能够完成理解性学习的前提应当是理解教育。只有遵循理解教育的“感情先行”,师生间从心底相互理解,才能为我们课堂中的理解性学习奠定情感基础,使教师更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达到理解性学习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理解性学习主体性

理解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体性又表现在其独特的创造性,而学习是我们产生创造性的前提条件,这几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使学生达到理解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训练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最终实现自身的发展。表现在美术课堂中就是学生画画时首先根据以往的理解性学习对要画的对象有自主的认识,从而为绘图创造了艺术创作的基本条件,再通过理解教师所讲授的新课,最终学生画出了各自不同的作品,从而体现各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各自独特的创造性。“在理解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不断从‘待证主体’向‘现实主体’的转变,也就是说,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主体性的量不断增加,从而引发质的变化并确证自己的主体地位。”所以要让学生充分确立自己理解性学习的主体性,必须充分让他们参与到实践学习中来。

(三)教师发挥正确的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理解性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理解性学习。在学生进行理解性学习时要避免出现含有教师自己感情因素的引导。例如我们拿出一副画来问学生“这幅画是不是非常漂亮?”,在这个提问中“非常漂亮”一词就含有了教师自己的理解,学生在这时基本会遵循教师的隐形引导回答说漂亮,如果我们换一种提问方式,变成“大家觉得这幅画怎么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可能得到的答案就不尽相同了,这样正确引导下的理解性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同样,教师在引导学生评价作品时的提问不应是“你觉得哪一幅画得更好”,而是应该用“你更喜欢哪一幅作品”这样的提问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也需讲究,在理解的重点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理解产生错误的时候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轨迹,以此促进学生的理解性学习。

(四)反思课堂经验加深理解性学习

这里的反思课堂包括教师对自己的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只有这样的多主体评价反思才能够让教师和学生更加明确自身的不足,从而为理解性学习的最终实现创造条件。

教师通过课后的自我反思,并认真分析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以促进学生达到更深层次理解性学习为目标,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师还可根据课后学生的作业反馈,对学生的理解性学习效率进行评估,从而设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达到理解性学习的最终效果。美术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立自己的档案袋,把每位学生每次完成的作品依次放入档案袋中,包括课堂作品和课后作品,教师便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学生理解性学习知识体系的构建,在有不足或偏差时给出及时的正确引导。

学生在自我评价,教师对自己评价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中应以自我评价为主,结合教师和同学给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自身。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也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哪一幅画得好哪一幅画得不好,对美术作品的好坏的鉴赏应当是学生在长期不断的经验积累和理解中最后建立出的自主的审美体系。

结语

为了让学生了解美术课堂的实质而进行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美术课堂中的理解性学习。学生是理解性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理解性学习的引导者。我们的美术课堂重点应当是在理解教育的基础上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课堂实践来促进学生的理解性学习。通过不断的探索,相信美术课堂必定能够更好的带动学生身心发展,从而拥有更美好的教学前景。

[1]郭晓娜.理解性学习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侯静敏.试论教学语言与课堂理解[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61--64.

[3]杨一鸣.理解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11,(3):26--29.

[4]王玉红.课堂因理解而精彩——构建理解性学习课堂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14,(31):16--18.

李渠晶,女,四川达州渠县人,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

猜你喜欢
主体教室美术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不要在教室打闹
“313”教室
何谓“主体间性”
美术篇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