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基层电视新闻节目编排与内容探析

2015-07-22 10:41邱丽珊
科技传播 2015年4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电视新闻基层

邱丽珊

龙岩市新罗区广播电视宣传中心,福建龙岩 364000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层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模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以往作为一种播出顺序的安排,层次性不强、整体感较差的编排方式,逐渐向节奏感、流动感强,包装精彩多样的立体编排转变,这种转变使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得到了提高,为新时期基层电视台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1 当前制约基层电视台发展的几个现状

1)基层电视台的新闻采编、制作专业人才较少。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对一些重大新闻或者有价值的新闻深层次报道和挖掘能力不够;新闻包装制作陈旧落后,缺乏创新及多样化。

2)基层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内容比较单调。对于一些会议的报道较多,而关于民生和社会热点报道相对较少;对于一些浅显的、动态的新闻报道较多,而对于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有深度的、有层次的报道则较欠缺。

3)基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表现形式比较单一。新闻编排仅限于后期的文字编辑、画面组合,不太注重整组新闻节目的层次与衔接,以及新闻内容的分析选择。新闻播音的形态多年不变,播音员播报新闻的语速和语调没有个性化和艺术性的体现,在电视上没有良好的表现效果。

2 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意义

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是节目变成成品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它集中反映了记者、编辑、主持人等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劳动成果,是一个体现编辑意图、发挥节目集群效应的能动的创造性工作过程,体现着电视新闻的总体形象。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绝不是新闻稿件的堆砌串联和新闻画面的简单拼装,它是把分散的新闻按照新闻价值要求和观众的接受习惯,依据一定的报道思想和规定的时间限制,进行科学合理的排列组合,使之成为一档完整的电视新闻节目。在整个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电视新闻编辑居于核心地位,编辑工作的水平影响和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因此,不断创新,常编常新,创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电视新闻来吸引观众,就给节目编排提出了新的课题。

笔者认为,通过巧妙编排,可以改善基层电视台由于人才等因素,新闻报道内容单调,新闻表现形式单一等制约发展的状况。编排时,既可以将报道多而不深的同类题材新闻串联组合,产生具有全局性、影响力大的宣传效果,弥补了单条新闻浅显、片面报道的不足,又可在篇幅和比重上,适当平衡时政新闻和民生、社会新闻报道,避免了新闻内容的枯燥、单一,使新闻趋向民生化,更加贴近生活,服务于人民。笔者所在的栏目就是一档基层电视新闻栏目《新罗新闻》,节目时长为10分钟,是新罗区唯一一档新闻栏目。2012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新罗新闻》开设了“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专栏。笔者作为当周值班编辑,将十几组记者分点采访报道的相关新闻进行编排组合,当天新闻最终以《我区各界收听收看十八大开幕式盛况》、《重点项目建设者科学施工为党的十八大献礼》、《采茶歌舞 喜迎盛会》等内容播出,全面展现各界群众祝福十八大、期盼美好未来之情,引起了岩城观众的热烈关注和反响。2014年元月,《新罗新闻》进行全面改版,通过节目在编排上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如今《新罗新闻》已成为龙岩市中心城区家喻户晓的知名栏目。

3 基层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和内容的建议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进行科学、富有变化的编排,对提升栏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将新闻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才能推动新闻栏目良性发展。电视新闻的编排和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1)要选好头条新闻。电视新闻的播出方式是按先后顺序依次播出,所以,其编排次序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头条新闻的选择,既是一定时期报道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一次新闻节目的重中之重。那么什么样的新闻才能做头条呢?笔者认为,具有权威性的重大新闻题材,体现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相关新闻,都可以成为头条。主要包括当地举行的全局性的重大会议和活动;重大的突发性事件以及当地民生、社会、经济领域关注度高的新闻事件、热门话题,可以是对一个新闻事件的深度采访报道,也可围绕一个中心议题,从不同角度选择若干条新闻组合构成,形成主导舆论。长度大约在2min~4min。

以2014年1月16日的《新罗新闻》为例。当天的头条新闻即“今日关注”是围绕着“春运第一天”而展开的。主持人开场先报告了“为期40 天的春运从今天起拉开序幕,期间,全市预计客流总量的情况”。然后编排的3 条新闻,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介绍了客运站、火车站等重要客运场所全力以赴做好春运工作,保障旅客顺利出行;交通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强化监管,查处“甩、卖、倒、宰”旅客行为 ;严查客运“黑车”,确保出行安全。这组新闻节目编排的特点是以“春运第一天”为主线安排新闻事件,体现出了新闻的时效性和主题的凝结性。

2)要选择好新闻题材和内容,掌握好新闻编排节奏。

首先,电视新闻可以采用一些栏目的划分,对新闻节目进行各种资源的整合。如设置以时政新闻为主的“今日要闻”,以记者深入一线采访、体验,描述社会变化、发展,表现基层酸甜苦辣,反映百姓感受、愿望的“记者在基层”,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身边感动”,以挖掘当地乡村名品、乡土文化、名胜风景的“‘醉’美乡愁”,以关注网络新闻热点,市民参与热议的“微话题”等不同栏目。同时,根据各个时期的宣传重点,栏目设置主次分明,相互协调,使时政与民生相融合、统一,既宣传了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又和民生息息相关,满足了各个阶层的人们观看电视新闻的需求。

其次,在新闻的内容上要加强主题的策划,使新闻报道体现出鲜明的特色。针对观众不爱看表面现象的报道,在选材和报道上,就要研究其新闻价值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使新闻具有一定的深度。对于一些重要会议和领导活动等时政新闻的报道,要从大局出发,善于挖掘相关的新闻背景、资料进行链接、配发。涉及到一些新政策和新规划的出台,还可进行专题解读,使观众能够通过新闻及时对国家方针政策进行直观而详细的了解和学习。对于一些民生问题,要突出报道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对有关百姓福祉的惠民工程和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给予重点关注。提高公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做到新闻节目真实反映老百姓的心声,贴近人民群众。

再次,在编排的形式上对新闻事件进行有机的组合,合理控制新闻节奏。节目开始有内容提要,将当天最重要的新闻在节目开头进行预告,使观众形成期待;新闻间加强导语串联,承上启下,贯穿一体;由新闻片花将新闻分节、分段播出,把重要的稿件分散在每一节里,形成“波峰波谷”,使节目更加好看,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对于突发性事件的新闻,应第一时间进行编排播出,把一系列相关的新闻事实集中在一起,通过真实、连续、生动的画面报道出去,让观众产生更深刻、更鲜明的印象。比如2014年5月16日《新罗新闻》用大篇幅报道了因强降雨引发的水灾及抢险救灾情况。这组新闻共有8 条。主持人在开场白中告诉观众,今天上午,受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影响,龙岩出现了今年以来最大强降雨。在对雨情和汛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新罗区启动了防汛四级响应预案。接着是各组记者的现场目击:龙岩城区部分路段出现内涝,部分街道民宅进水;地处低洼地带的城区农贸市场被淹;大面积雨积水致使乡村部分低洼农田成为汪洋,农作物受损;部分乡村道路旁山体滑坡导致交通受阻等。通过记者目击,立即将观众带入事件现场,把市民特别关注的这一事件所释放出的信息充分地展示出来。紧接着又安排了面对暴雨侵袭,区、镇、村三级联动,积极采取转移群众、组织自救、排查隐患、严防次生灾害发生,消防部门紧急疏散被困群众,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关新闻。整组新闻编排张弛有度,不仅凸现了新闻的时效性,而且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吸引力,使观众受到刺激而全神贯注地收看。

3)要提高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包装的质量及播音水平。

电视新闻在编排时要实现节奏的控制,达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还需要制作、包装和播音的辅助。在制作中,更多的借用动画、flash、图表、字幕等形式,来加强节目的动感;在整体包装方面,对于新闻的片头、音乐和片花的宣传文字和图像,以及新闻标题模式、字幕等,要精心地设计和应用,突出当地特色元素,规范统一风格标准,形成鲜明独特的节目包装效果。在播音方面,应提倡朴实、自然的播音风格,给人予亲切感,同时根据稿件内容,把握播音节奏,使新闻的主题更加突出,为节目添彩,进一步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视性。

4 结论

电视新闻编排是一种综合艺术。要使电视新闻办出特色,受到观众喜爱,必须不断地创新和改进新闻编排,善于研究和总结经验,与时俱进,从而使基层电视台展现出焕然一新的风格和面貌。

[1]王东林.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内容与形式创新[J].科技信息,2010(24):321.

[2]季兴帅.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徐美蓉.电视台新闻节目编辑工作初探[J].西部广播电视,2014(2):47-48.

[4]孙渝丰.新时期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理念浅析[J].华章,2014(24):275.

[5]高有祥.创新——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灵魂——兼评陕西台、西安台优秀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J].新闻知识,2003(7).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电视新闻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