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的思考

2015-07-23 02:35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高职教师培养途径教育信息化

马  瑜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4028)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的思考

马瑜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4028)

摘要: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基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教师应该抓住教育信息化的契机,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束缚,改变知识结构,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以全面推进高职特色的信息化教学之路。但是在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基于此,就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水平做了些思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职教师;培养途径

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完善四项基础:教学环境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手段和学习环境建设、教学组织和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手段,达到教学硬件环境、教学相关资源、教与学过程、教学组织和管理最核心的教学活动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对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教师更应该抓住教育信息化的契机,使之与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紧密结合,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束缚,改变知识结构,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从而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以全面推进高职特色的信息化教学之路。本文就如何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水平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观念不正确,机构不健全

大部分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应用水平低的问题。院校领导和教师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未能充分意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导致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现代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少、层次低、“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比较严重[1]。另外学校缺乏统一系统的规划,管理保障机构不健全,对教师的教学信息化过程缺乏管理和培训,日常的硬件软件管理维护工作滞后,使用率偏低,全员参与管理和维护的意识比较淡薄。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2.教师信息化素养较低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意识普遍较弱,他们掌握计算机知识的程度有限,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弱。在平时的备课和上课中,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课件、文字处理、资料搜索等手段,基本没有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所以信息化技术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不明显[2]。此外,很多教师缺少把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的习惯,从而缺乏实践经验;还有部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缺乏兴趣,墨守成规抱着老一套的教学方式不放,这也极大地制约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养途径

1.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首先,高职院校应从领导做起,树立正确的教育信息化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的信息设备和技术的引入,而是涉及到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方式的全方位的整体变革。其次,应该统一规划学校信息化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加大投资力度,规范技术标准。不能存在“走一步,说一步”的现象,彻底根除“面子工程”等急功近利的思想,应平衡硬件的投资和软件教学资源投入,避免造成有“车”无“货”或者有“货”无“车”的局面[3]。再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前提,管理是保证,为了保障学校信息化建设有效进行,学校应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班子,全面规划和管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规划,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同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保障。相反,若是相关信息化建设技术保障不到位,日常管理跟不上,全员参与管理和维护的意识比较薄弱,这些都将会严重阻滞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信息化意识

能否拥有一支教学业务水平高、信息化应用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关键所在。然而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转变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营造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氛围、重新定位学生课堂教学要求,是提高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的重中之重。

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使教师能分层次、分岗位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文字处理软件、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同时适当引入激励机制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定期举办教师多媒体课件比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比赛等[4]。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教学要求的不断变化,从而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其次,每一个高职院校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简单的教育手段、教育工具的硬件改变,而应该是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软件改革,我们应该彻底摆脱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束缚,积极应用多样化的新型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只有深刻体会到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当代教学中的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才真正能做到教学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3.基于教育信息化,开展教学与科研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都是围绕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然而在新型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转变为课堂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评估者、学习资源的搜集者和提供者,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应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另一方面,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原有知识,与时俱进,并且能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有效地挖掘最新的教学资源和信息。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除了把握自身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以外,还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遥控”学生课外的无限时间。如我们可以借助“空中课堂”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从而培养学生网络化学习习惯,这样既调动了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信息资源和教学资源,课堂形式和内容也变得丰富多彩。

另外,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能上好课,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如:我们可以利用当代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资源,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传统课程整合的研究,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学结构的转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总而言之,现代教育科研的手段和方法多样化,但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如:数据统计分析、科研汇报、信息搜集等,这些都为现代化的教育科研提供了有效保障。

4.师生共建,相互促进

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教育信息化教学通过音频、视频、演示等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和有效运用,强调学生为主体,突出个性化教学。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课外利用各种资源积极主动进行信息搜索与整合。学生信息搜索与整合的过程亦是他们对已学知识再复习、操练的过程,弥补了有限的课堂教学的不足[5]。在此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资源建设,勇于提出建议与意见,教师及时做好总结和记录,这样极大地丰富与优化了教学资源。不仅做到了课前师生预热、自主预习;课堂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信息共享;课后在线辅导,及时反馈。长此以往,教师可以不断创建和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库,从而更好地开展信息化教学,从而达到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三、总结

信息化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的整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教育信息技术化首先是教师信息化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极大地影响着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的改变,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应用性人才的需要,是每一个职教人的需要。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应当结合高职办学特点,立足院校实际情况,以提高信息化意识为前提,建立激励机制为保障,以师生共建教学资源库为核心,以开展科研为手段,以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为关键,实现教育模式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转变,从而提高教育质量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东霞.以语言运用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

[2]李涛.网络信息化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优势[J].中学生英语,2011,(3).

[3]宫立波.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问题探讨[J].教育信息化,2004,(8).

[4]柯和平,郭向勇.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教育技术中心的生存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5,(9).

[5]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2):30—31.

(责任编辑:朱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5-0038-02

作者简介:马瑜(1982—),女,江苏常州人,讲师,从事英语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2015-03-23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5.05.018

猜你喜欢
高职教师培养途径教育信息化
浅论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