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视野下的文本解读与教学

2015-07-23 02:57马南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叙事视角叙事学文本解读

马南

摘要:小说类体裁从19世纪开始兴起,至今已有了众多变化与更新,特别是内容与形式上有着许多的突破。叙事学自20世纪中期开始就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在有关叙事技巧的探讨中,视角问题已成为热门的话题之一。视角的使用策略可充分体现作家的叙事谋略,从限制视角中的零聚焦到内聚焦和外聚焦,甚至特殊视角的探讨都已进入深层阶段。而现今学界对此的研究与探讨相对集中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上。通过对叙事学的研究揭示茨威格小说《伟大的悲剧》的叙事视角的独特之处,从而从中学语文叙事课文教学的角度对《伟大的悲剧》一文做关于叙事视角方面教学设计。

关键词:叙事学;叙事视角;文本解读;内聚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5-0058-02

在20世纪60年代的结构主义的背景之下,而且同样吸纳着俄国的形式主义(Russian Formalism),作为一门学科的叙事学正式确立。1969年,由文艺理论家托多罗夫(T.Todorov)提出了“叙事学(Narralology)”一词。叙事学分两个时期,分别是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它现已发展成了一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现今通过“叙事的视角…‘叙事的形式”等研究方法的不断转变,建立起了错综而繁复的叙事学体系。如今,受各类学科的影响,叙事学的研究范围也开始转向叙事的视角,叙事理论也在不断地走向成熟。罗兰·巴特就曾说:“以这些无边的形式出现的叙事存在于一切时代、一切社会。叙事是与人类历史共生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存在没有叙事的民族。所有阶级、所有人类的团体,都有着自己的叙事作品,这些作品甚至能与对立的文化的人类所共同享受。所以,叙事作品不分高贵和低贱,它已经超越了国度,超越了历史,犹如生命一般存在着。”可见,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叙事学视野下的文本解读。

小说作为一种虚构性的文学,始终离不开叙事视角的选择,而西方理论家多半认为,叙事的角度是小说叙事技巧的关键所在,在有关叙事技巧的不断探讨中,研究的焦点普遍集中在两个方面,即“视角”与“人称”。如热奈特、托多罗夫等理论家都曾经对此问题有非常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每一部叙事作品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视角,从视角中读者可以观察作者观察的世界,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显然体现着叙事学中规范与策略具有的不同寻常的重要作用。“叙事视角”能深刻地揭示作者的叙事谋略。

我们不断谈到视角,那么什么是视角?这是一个简单又复杂的概念。理论家热奈特从三种聚焦的模式对其进行了划分,分别是“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零聚焦”又被称为“无聚焦”,这种聚焦指的是作品在无固定视角的情况下全知的叙述,其特点是叙述者知道的事情比作品中任一角色知道的都多。其次是“内聚焦”,我们又称其为“限制视角”,“每件事都要严格地按照一个人物或者几个人物的意识与感受来展现。他只能凭借一个人物或几个人物的感官去看和听,并且只转述通过这个人物的体验而接受的信息与其产生的内心活动,对于其他人物,主人公则如同旁观者,仅凭接触去揣摩和感受对方内心活动和情感”。内聚焦包括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和第三人称的内聚焦。比起传统的叙事方法,第一人称的内聚焦与第三人称的内聚焦自身都拥有其特性。虽然第一人称的内聚焦与第三人称的内聚焦在人称上有所区别,但在其具体的行文过程中,还是拥有着众多相似的地方。文学家巴尔特认为:“在其引起语法代词本身的变化之外,并不引起任何其他话语的变化。”然而,“这两者还是拥有着差异。叙述者在行文过程中一旦采用第三人称的内聚焦方式,则会存在两个主体,作品既有人物自身的感觉,又有叙述者的编排。并且,运用第三人称内聚焦的叙事作品在视野范围上拥有广阔的自由度,即使此类文学作品中的叙事者悄悄变换一下角度,也不会产生像第一人称叙事文中那样明显生硬的感觉”。“外聚焦”则可用“叙述者<人物”这一公式表示。当然,还有一种视角被称为“视角的变异”,这种视角采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视角来叙述故事。具体来说,很多叙事作品并不只是运用一种视角类型来完成故事的发展,一种视角不会在作品中贯穿始终,一些作家在作品的创作中有意安排了多种聚焦类型,采用多个视角来展现,如鲁迅的《祝福》就使用了两种视角叙述,小说的开头与结尾采用了内聚焦的方式,在叙述祥林嫂的遭遇的时候则采用了非聚焦型视角叙述,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扩大视野,用变换角度的方式给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从20世纪开始,给了“叙事视角”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而现代小说家们对小说叙事视角也有新的认识,表现在对于传统作者作品中全知视角的强烈排斥。近些年来,对叙事学中的视角问题,学界关注相对较多,普遍集中在如作家茨威格的作品的写作视角。作家茨威格处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正是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过渡时期的小说家,所以其自身保留有传统风格与现代风格的双重痕迹。在茨威格的作品中,视角的运用多样,既有体现上帝般视角(即零聚焦)的作品,如《日内瓦湖畔的插曲》,但也有运用限制视角(即内聚焦)的作品,如《伟大的悲剧》。

《伟大的悲剧》的叙事学解读。

小说《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叙事性作品,主要讲述了英国斯科特队登上南极之巅却发现他们并不是第一个踏上南极之巅的国家,在极地最为寒冷的天气到来时,队员们体力不支,饥寒交迫,在返回途中与严寒搏斗了长达两个月的时间,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中的悲剧故事。文章采用第三人称内聚焦的方式,如“他们已经惊慌到了极点。在日记中,人们可以察觉出斯科特队员们是如何尽量掩饰着自己内心中的恐惧,但从强行的镇静中还是一再地迸发出绝望的厉叫:‘上帝保佑呀!我们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劳累了,再或者‘我们的戏将要悲惨地结束了。最后,终于出现了可怕的自白:‘只愿上帝能够保佑我们吧!我们已经很难期盼人的帮助了。不过,他们还是强拖着疲惫的身躯,绝望地向前继续走阿,走啊。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越来越成为朋友们的一个负担了。在一天中午,气温已经达零下40度。不幸的奥茨不仅已经感觉到,而且心中也十分明白,再这样下去,他可能会给队友们带来可怕的厄运。于是奥茨作好了最后的准备。他向队友威尔逊要了近十片吗啡,为的是在必要的时候能快速结束自己的生命,不拖队友们的后腿。队友们陪着这个绝望的病人又艰难地走了近一天的路程。但是这个不幸的奥茨却要求他们将他自己留在睡袋里面,想要把他们的命运同自己的命运分离开。但队友们坚决地拒绝了这个主意,尽管他们非常清楚,这样做无疑会减轻队里的负担。于是奥茨只好用冻伤的双腿踉踉跄跄地又走了好一段路程,一直走到夜宿的营地。他和队友们一起睡到了第二天清晨。清早起来,他们向外面张望,又是狂吼怒号般的暴雪”。在这里,作者以第三人称内聚焦的视角向读者展现了几个探险队员在面对食物与能源短缺而环境又极端恶劣的情况下的恐慌与绝望的心理活动。这种视角的运用,充分地敞开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淋漓极致地展现了人物内心中的起伏与冲突。这种叙述手法的好处是使读者能充分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情绪的起伏,从第三个人的视角观察整个事件的发展,“这种内聚焦方式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充分地敞开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淋漓尽致地表现其激烈的内心冲突和漫无边际的思路”。

猜你喜欢
叙事视角叙事学文本解读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叙事学经典/后经典划分争议20年考辨:后经典叙事学存在合法性论略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影像圆融:小议多元叙事视角的选择性后置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叙述结构和聚焦多重性——让·埃什诺兹《我走了》和《一年》的叙事学解读
新叙事学,复数的叙事学,还是复数的后经典叙事学?——也从《新叙事学》的译名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