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蒙克绘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2015-07-25 00:36李伟哲
戏剧之家 2015年12期
关键词:玛多蒙克苏菲

李伟哲

(大连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辽宁 大连 116000)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是伟大的挪威画家、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他曾经说:“女人是一种很有乐趣的动物,我应该只画女人。”

一、起点:姐妹

《病中的孩子》

蒙克5岁移居奥斯陆,母亲劳拉因肺结核病去世。之后,蒙克最爱的姐姐苏菲也因相同的病症而去世;弟弟彼德是家中唯一一个结过婚的孩子,却在结婚几个月后早逝;妹妹劳拉患精神分裂症住进过医院;蒙克本人也患有支气管炎和关节炎,疾病缠身,少时也几乎被死神夺去生命。死亡和精神疾病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这也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蒙克以他的姨妈和一个叫贝特西的小女孩为模特,开始创作一幅帆布油画——他的姐姐苏菲之死,即《病中的孩子》。作品表达了蒙克对于姐姐苏菲弥留之际最痛苦的回忆。画面中,透明的光线附在病童美丽而苍白的面孔上,她倔强地半睁着疲倦的双眼,双唇颤抖,不知在呢喃着什么,优美的脖子隐藏在略显凌乱的长发下。尽管此作问世后遭到了外界的猛烈抨击,但不可否认的是蒙克突破了自己的艺术概念。

二、1893年《生命组画》之初

1893年,蒙克做出了一个循环的画作组,即“粗糙的生命”,来揭开存在的意义和自然的秘密。《玛多娜》、《声》,就是其中的二幅。

(一)《玛多娜》。1892年,蒙克受邀参加了柏林的画展,展出了“生命组画”的作品,结果引起轩然大波。正是在这时,蒙克认识了达格尼·幽尔(杜夏)。根据蒙克的朋友斯特林堡的描述,达格尼·幽尔高瘦,由于熬夜和酒精的作用而显得十分憔悴,说话的时候声音沙哑。但她在酒吧里却是极有魅力的,她常常是周旋于几个男人之间,在作为蒙克的情妇的同时,也和其他男人在一起。蒙克在圈外悄悄地注视着围绕她的三角或四角关系。

后来,蒙克绘出了以达格尼·幽尔为原型的《玛多娜》。画面中是一个裸体女性,姿态慵懒,长发披散,皮肤柔滑,腰肢圆润,胸部丰满,面部神情似乎告诉我们刚刚的性事让她很满足,她还未从满足感中清醒过来。画面中,双臂被模糊掉,只突出性感的躯干。在她头部环绕的光圈。微微隆起的腹部提醒着我们这是孕育着神圣生命的圣母玛利亚。可是,蒙克却将他心中的圣母画成“一具尸体的微笑”,他构思的是“生命和死亡仅此一瞬”。

(二)《声》。此画最初的画题叫《仲夏夜之梦》。穿着白衣的少女,红色长发披肩,在夏夜里伫立在阿斯噶德斯特兰森林里。她似乎毫无戒备,神情却有些紧张,显得心绪不宁。她昂首挺胸,双手背后,像是在挑逗男人,却又背对着划船取乐的年轻人站立,且对他们的邀请置之不理。

三、“波希米亚”的影响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克里斯蒂安尼亚有一小群激进的作家、艺术家和学生,他们经常在一起抨击现有的社会制度。克里斯蒂安尼亚的中产阶级称这个组织为“波希米亚”,他们崇尚极端的自由,提倡所谓的“自由恋爱”、性解放。蒙克的《青春期》充分地体现了“波希米亚”思想对他的影响。

《青春期》

此画又名《春情》。画面中描绘的是半夜被初潮惊醒的少女,蒙克用精致的笔触表达出了少女细腻内心矛盾的状态。她夹紧双腿,并用双手遮掩着私处。左手沾染上的触目惊心的血迹,让少女害羞又惊恐万分。惊恐的不是初次的月经来潮,而是对即将迎来的崭新的未来感到不安。逐渐成熟的生理及心理,对性事充满好奇与渴望,同时又充满担心与焦虑。少女背后巨大的黑影也寓示着这份不安定。

四、结语

蒙克对女人有三种感受:“诱惑者”、“贪婪者”,他对她们既憎恶又深深渴望;“贞洁者”、“无辜者”,他尊重她们;“生命赐予者”、“母亲”、“牺牲者”,他对她们报以怜悯。因此,在蒙克的画作中,女性形象多担任着多重象征意味。蒙克极善于用光和色来表现画面,而画面中的女性形象又刚好能够体现出蒙克内心深处的艺术理念,表达出他的内心独白。

[1]阿尔夫·比伊,李仲·爱德华·蒙克[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0(01).

[2]约翰·布顿·史密斯.写出自己经历的巨匠——表现主义绘画大师蒙克[J].金忠敏译.西北美术,1998(4).

[3]何政广.蒙克——北欧表现派先驱[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4]王文新.象征的图像——蒙克绘画情感的理式表达[J].美与时代,2003(03).

[5]杨中华.关于死亡的诠释——爱德华·蒙克的《生命之路》[J].包装工程,2003(05).

[6]徐志戎.你应该了解的100个西方名画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262-267.

猜你喜欢
玛多蒙克苏菲
另一种时间观
蒙克与《呐喊》
开悟
2021年玛多MS7.4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S 7.4地震总结
树林里那看不见的稻田
蒙克的《呐喊》
论《苏菲的选择》中极权主义对于女性的影响——以女主人公苏菲为例
苏菲寻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