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教育的实验效果观察与研究

2015-07-25 19:29蔡宝忠闫卫于建平朴仁洙
武术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武德实验

蔡宝忠 闫卫 于建平 朴仁洙

摘要:文章主要采用实验观察法,在教学与训练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施加武礼;背诵“武德颂”;三级评价体系和填写“训练日记”等方法,来逐步规范学生的言行,并客观评定每个学生、集体的武德修养程度,以及武德修养对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武术技能及和谐人际关系方面的作用。通过一年的实验观察,得出主要结论:(1)武术队和武术兴趣小组学生与对照班在“武德条款、点首礼、抱拳礼、递接礼、技术评定”五项指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2)“训练日记”是记录训练情况和自我武德养成的有效方法,而三级综合评定方法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更适用于高中和师范学校,而不太适合小学生。

关键词:武德 武术礼仪 实验 学校武术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5-0001-03

学校武术教育目的不仅仅是掌握一些简单的武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武德修养。但长期以来由于学校武术教育开展的不甚理想,其武德教育成了一纸空文,难以落实。再由于武德教育是一种定性的评价,其规范程度明显不足,值得改进。鉴于此,开创具有可操作性意义的武德实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是选题的最重要依据之一。

这项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重点是专业性实验对象,以河南、山东、辽宁三省三所体育院校武术专业2012级1班学生(48人)和三所武术学校初中一年级1班学生(105)为实验班,而同学校、同年级的2班学生(共155人)为对照班,并撰写完成实验报告。本文涉及的是第二阶段的实验报告。这项研究的最大创新点在于改变以往说教式的或抽象的武德教育,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具体化的行为和可操作性的一种实践行动。具体化的、可操作性的武德教育本身就是对武德理论的丰富;具体化的、可操作性的武德教育会对体育院校、武术学校、以及习武群体产生示范性教育作用,若能广为推之,意义重大。

1 操作与调控过程

按照《武德教育的可操作性实验效果观察与研究》课题的总体要求,从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进入实验的第二阶段,实验前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总结和领会了第一阶段所得出的结论与建议。由于第一阶段的实验是针对专业院校和武术学校进行的,其专业性很强,不可能“拿来主义”,进一步修正实验因素、条件和操作过程是必要的。第一步,是要使课题组全体成员明确实验对象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分别为辽宁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武术队(25人)、沈阳市回族初级中学武术队(38人)和辽宁省实验学校小教部武术兴趣小组(45人)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为指定对应年级专科二1班(45人)、初中二年级1班(52人)、小学四年级1班(46人)。非专业特点鲜明,但有业余训练的性质,这一点与第一阶段是相近的。那么,有条件的将第一阶段的实验成果加以迁移是十分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两个阶段的实验是连续进行的,时限都是一学年两个学期。按照中国武术段位制教材之一《武德与武术礼仪》中的“武德核心内容”要求,有意识、有目的、有条件的施加武德教育,并将教育渗透到课上与课下,这一点是不变的。

第二步,对施加因素的调整。根据研究需要,课题组在实验前设计了统一的指标(点首礼、抱拳礼、递接礼、武德条款、日常言行和技术评定1因素。确定武德的“核心内容”;提出教学或训练环境的要求;明确“武德颂”内容;强调武礼(徒手礼、持器械礼)的规范要求;制定简明的“训练日记”,以及“三级综合评定体系”等。这些因素是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约束性的,一切从“武德教育”的可操作性意义出发。另外,课题组要求:三个实验班每学期要上实验训练观摩课1堂、研讨会1次;每学期任课教师批阅“训练日记”12-16周,课题组各组抽查15本;每学期对学生的“武德”和“技术”做1次综合评价。重视对操作过程调控。通过理论课讲授向实验班学生系统介绍武德的内涵,重点是“核心内容”,关键是让每个学生知道怎样去做;设计并创建适合武德教育的教学和训练环境,形成习武氛围;要求每个学生能够背诵“武德颂”;上课要严格遵守武礼(徒手礼、持器械礼),下课要自觉应用点首礼;通过学生“训练日记”、任课教师和教练员等建立评价体系,实行由任课教师、小组、学生三级综合评定方法,以获得综合评价反馈信息,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在“武德”和“技术”方面的真实成绩。

第三步,与实验学校商量场馆的布置,与专业院校要简单一些,形成一种武术氛围即可,同时与实验学校武术教师确定训练计划、活动内容和时间,课题组可以随时提供师资和技术支持与指导。活动场所必须悬挂国旗、中国武术协会会标;摆放十八般兵器,其他可以从简。另外,有关武术大师简介和武德名言等内容可以在训练之余,以小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们听,以激励学生的习武信念。

训练计划和活动内容以三所学校常规要求为主,课题组为中学部分增加了少量对抗性内容,小学增加了少量的器械套路,以提高兴趣和武术礼仪的使用频率,深受实验学校的欢迎。

2 程序与实验结果

2.1学生的武德教育要从施礼开始

上课,第一件事就是师生施抱拳礼问好,紧接着就是齐声背诵“武德颂”。

未习武,先修德;德不贤,不可传。

要练武,不怕苦;要练功,不放松。

爱国家,学岳飞;戚继光,文武备。

崇少林,尊武当,大门派,美名扬。

敬师长,孝为先,不骄傲,待人谦。

武会友,齐步走,和谐处,共拥有。

学武艺,扬武名,中国人,抖精神。

“武德颂”后,自然过度到教学与训练的各个环节。在课堂上,抱拳礼和递接礼是频繁使用的,如上课与下课的师生问好、学生分组上下场演练,以及攻防方法练习的前后都要施抱拳礼;在器械练习过程中器械的互换、器械的轮用、请教同伴或老师都要施递接礼。但有很多时候,往往是事到临头却忘了施礼,仍习惯于过去养成的不良做法,此时,教师的及时提醒和强化执行显得特别重要。在实践中,我们的体会是,宁可放慢上课节奏,也不能丢掉一个礼节。正如任课教师反映,实验开始时,部分学生对“递接礼”不适应,经常出现递接已完成才恍然大悟,此时,教师暂停,专门强调要重新完成“递接礼”,而且要达到标准为止。endprint

课题组要求每个学生在课下,以及自由活动时间,凡遇到师长必须以“点首礼”致敬,或向师长问好。为了落实这项要求,主要通过五个渠道加以调控:一是教师的提示与强化,不误时机的进行教育;二是将课堂上逐渐形成的礼节、或施礼习惯运用于课下;三是同学间的相互影响与监督;四是填写“训练日记”,做到“一日一省”,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五是由其他任课教师(非专业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学生的大量时间是自主的,通过五个渠道进行调控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2.2指导学生填好课后“训练日记”

实验班学生“训练日记”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训练反馈:训练内容、运动负荷量、完成情况、自我感受、饮食情况、建议;二是言行反思:课下是否对师长施点首礼、是否能背诵“武德颂”;课堂上是否有失礼的情况;和谐的课堂气氛你起的作用、建议。“训练日记”设计是以表格的形式,简单实用,利于填写。设计的初衷就是要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不断规范学生的言行,逐步培养学生的武德修养(见表1)。

我们将“训练日记”称为“一日一省”。而“一日一省”作为课堂教育的必要延续与补充,既是教师的调控手段,又是学生的自觉行动。实验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主观与客观、外因与内因来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以此来承担各自的责任与义务,修正各自的举止与言行。对照班正是缺乏这种有效的调空,才构成非常显著性差异的。

2.3三级技术评定中渗透着武德教育因素

长期以来,对于学生武术技能的评定,一直采用“技评”的方式,它的客观性、准确性一直受到质疑。由此,我们选用了《沈阳体育学院武术普修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三级评价方法”,即个人(20%)、小组(30%)和教师(50%)三者共同参与评定工作。根据武德考核的具体内容和技术内容,对“三级综合评价方法”做了必要修改。学生自评,对自己的言行作客观的评分,正确对待、评价自己,其本身就是武德的范畴;小组3-5名学生分别对其他成员的平时表现和印象予以评议,也是正确对待、评价他人,其本身也是武德的范畴;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训练日记、平时言行、技术水平四方面进行评定。三者打分结果为该学生的综合评价成绩。

3 结论与改进建议

(1)第一阶段的实验成果运用于第二阶段的修正是必要和及时的,反映了专业性与非专业性差别。经过一个学期的强化实验,武术队和武术兴趣小组学生与对照班在“武德条款、点首礼、抱拳礼、递接礼、技术评定”五项指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原因有四:一是实验班有针对性的讲授了“武德核心内容”,并在实践中加以具体化和强化;二是实验班任课教师要求上下课有别的实施“武礼”,并通过“训练日记”做到学生自省和教师的调控;三是实验班的武德与技术评定,是通过学生、小组和教师的三级综合进行的,其学生的参与性、民主性、客观性、综合性特点十分明显;四是实验班的技术水平是在教学基础上的训练而得来的。

(2)环境育人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讲更为重要,但现实是少数的武术队和武术兴趣小组与大环境之间的矛盾,只能是力所能及的有一块武术的空间,并通过武术小故事讲解,弥补了一些缺欠,也就是说第二阶段的环境育人尚未达到预计的效果。这方面可以随着学校物质条件的改善而改变。

(3)基础教育阶段,武德教育要从施礼开始是十分重要而有效的。课下,凡遇到师长必须以“点首礼”致敬,或向师长问好。上课,抱拳礼和递接礼是频繁使用的,逐步实现“以礼始,以礼终”的武德理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武德修养。实验结果显示:基础教育阶段,武术队和武术兴趣小组的学生礼仪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小学生好于师范,师范好于高中。抱拳礼的使用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好奇与模仿,这种现象值得注意。

(4)“训练日记”是记录训练情况和自我武德养成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但在使用之初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一填写,简而概,便于操作。三级综合评定方法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更适用于高中和师范学校,而不太适合小学生。总之,这种方法使用的空间很大,值得推广。endprint

猜你喜欢
武德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探讨小学生武德教育价值与现状分析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实验流体力学》征稿简则
《中华武德通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