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花开阿佤山
——西盟县民族工作成就

2015-07-26 06:05子涵
今日民族 2015年3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示范区民族

文 / 子涵

团结花开阿佤山
——西盟县民族工作成就

文 / 子涵

你也许不知道西盟阿佤山是在什么地方,但你一定听过《阿佤人民唱新歌》的动人旋律;你也许不熟悉阿佤人是什么样的民族,但你一定为看到过的木鼓舞而赞叹不已……

西盟佤族自治县是《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诞生地。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原因,西盟的县情可概括为“国家重点扶持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典型的民族直过县、地处边境一线的边疆县、民族跨境而居的特殊县”。曾经,贫穷和落后成为西盟的代名词。

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西盟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民宗局按照“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战略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一是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统领民族工作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民族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实行分类指导,因地因族制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是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加强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知识的宣传教育,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四是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问题,建立健全维护民族团结的长效机制;五是把大力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作为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做到大力培养、大胆选拔、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六是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七是充分发挥民族工作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民族工作合力。

民族团结一家亲,满园春色才是春。通过50年的努力和近10年来“兴边富民”行动等一系列扶持工程的实施,特别是云南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的推进,西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各族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历史性的飞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省民族宗教委巡视员岩秒(右二)在西盟调研民族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展销大受欢迎

民族经济稳步前行

根据西盟县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力不强的实际,把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途径,坚持把产业培育壮大作为核心。一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依托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突出区域特色,建设一批集中连片和特色鲜明的生物资源、优质种业、农产品种植加工基地,集中打造甘蔗、核桃、畜牧业等优势突出、带动面广的特色产业。二是积极扶持龙头企业。认真落实国家扶持民族贸易、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和传统手工业品生产发展的税收、金融、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培育运输、种养殖等专业协会及合作社,全县累计组建5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成16家民族贸易企业认定工作。

在推进边疆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中,西盟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序,高效推进。一是通过前期反复深入调研,以中课镇作为示范镇,紧紧围绕打造特色产业开展创建工作,在项目规划时严格定位重点打造特色优势产业,计划三年(2013—2015年)内完成投资1534.7万元,扶持建设甘蔗4500亩,核桃4200亩,茨竹2400亩,砂仁2100亩。二是把新厂村二组建设成为“带头致富、带领致富、遵纪守法、家庭团结、邻里和睦、明礼重教、社会和谐稳定”的民族团结示范村,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八个一”产业为契机,计划投资302万元,成立冬瓜猪养殖协会,重点扶持发展冬瓜猪产业,2014年,到位资金150万元(省级100万元,市级50万元)。目前,文化室已基本竣工,已完成坚果种植、猪圈改造。三是认真实施2014年度“十百千万”工程项目,实施6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资金480万元,项目将于年底实施完成。

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毛主席光辉照边疆,山笑水笑人欢乐,人民公社好哎架起幸福桥,哎……道路越走越宽阔越宽阔,哎江三木罗……”一曲《阿佤人民唱新歌》,几十年来唱遍了五湖四海,也把偏居一隅的佤族人民推向了大江南北。

没到过佤山的人们,也许不知道:佤山,是歌舞之乡,是歌舞海洋。在西盟,阿佤人喜歌好舞,能歌善舞。据不完全收集和统计,佤族舞蹈有21个种类,207个套路。

近年来,西盟县深入实施民族文化兴县战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申报力度,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一是加强民族文化阵地建设。加快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科普栏、体育设施和民族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切实解决好群众活动无场地、看书无书屋、培训无设施、锻炼无器材等问题。到2014年底,全县共有农村民族文化宣传队58支。二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创作、上演了佤族原生态音乐史诗《司岗里》,佤族原生态歌舞《佤部落》赴国家大剧院演出成功,并圆满完成了跨越全国7个省11个市的巡演,原生态歌舞剧《佤部落》、《木鼓·甩发舞》等文艺作品取得较好反响。电影《阿佤山》在第五届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上荣获“优秀原创故事片奖”“最佳民族电影”2个奖项,民族文化魅力得到彰显。三是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坚持民族文化兴县战略,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制定方案、成立创建工作指挥部,有效推进“西盟·佤部落”旅游区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工作。2015年春节黄金周共接待各类游客12864人次,同比增长21.63%,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490.91万元,同比增长19.58%,民族文化旅游业实现平稳增长。

佤族人民歌唱党、歌唱新生活

民族教育亮点纷呈

西盟县有9万多人口,少数民族人口占93%,其中主体民族佤族占总人口的72%。新中国成立前,西盟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的萌芽期。1954年,西盟县才有了第一所小学。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西盟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1995年,西盟县完成了“普六”;5年前,全县扫除了青壮年文盲;紧接着,佤山人开始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迈进。

在采访中,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记者每走到一个乡镇,都可见青山云雾环绕着一间间漂亮的校舍,不仅乡镇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如此,包括村级小学也不例外。“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这句由云南人创造并引以为自豪的话,在这里真真正正成为了现实;而最为重要的是,“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不是指几所学校或是部分学校,而几乎是指佤山村村寨寨所有学校的校舍。

佤山新景

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是党和国家将温暖的阳光照耀在了这片神奇、美丽而又贫困的土地上,佤山的教育发展才如雨后春笋,现出勃勃生机。

如今,西盟县学校布局得到优化,寄宿制学校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效益也显现出优势,民族教育亮点纷呈。一是全方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西盟佤族自治县教育教学工作奖励办法(试行)》《西盟县关于进一步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和《西盟县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严肃工作纪律,建立健全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县政府每年安排30万元用于班主任绩效考核,安排10万元用于全县中小学校(园)长绩效考核,安排20万元用于奖励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安排15万元对全县教师进行慰问。多渠道引进教育人才,实现10%的教师到省外教育机构进行培训,其余到省市县进行全员培训目标。二是大手笔奖励品学兼优学生。对西盟籍学生完成高中(普高)学业,并取得高中毕业证书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每人奖励10000元,被一本院校录取的追加奖励5000元,被二本录取的追加奖励3000元。初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达800分以上的每人奖励2000元。2014年起县一中在高中学生中实行奖励制度,年级第一名给予5000元奖励,第二名3000元,第三至第十每名1000元。2013年颁布《西盟县教育教学工作奖励办法(试行)》并认真落实,到2014年共兑现教育奖励资金595.62万元。

木鼓节篝火狂欢夜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走进西盟,给人至深的印象,就是一个“绿”:山是绿的,树是绿的,水是绿的,田垄是绿的,公路两旁是绿的,佤族山寨掩映在绿色的海洋中,就连空气中都飘浮着绿色的香气。从内地初次到西盟的人,一定会陶醉在这绿色的海洋中。

佤族传统织布

2013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复函云南省政府,同意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标志着普洱“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得到国家层面的肯定和支持,也让普洱市成为全国唯一的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普洱成为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后,西盟县坚持走“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以独特的民族文化为灵魂,以优美的自然生态为品貌,以特色精品城镇建设为中心,推动绿色高原特色农业和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近年来,西盟城市亮化、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整治同步推进,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品质品位进一步提升。2014年来,共组织申报市级“生态村”21个并获得命名,市级“绿色学校”7所;组织勐梭镇开展“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创建工作并通过省级验收。荣获“中国最美风景县云南十佳”称号。

民族关系更加和谐

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西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四项措施推进西盟县边疆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意见》,成立县、乡(镇)、村三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做到了责任到人,分级负责。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深入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进学校、进社区、进寺庙、进农村活动,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三是加强协作衔接。确定了两个边境乡镇作为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乡镇,以召开现场推进会的方式,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四是加强科学规划、着力培育特色。制定科学规划,突出各示范点特色、地域特色,做到因地制宜、细化量化;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示范点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推动特色农业发展。

在全县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围绕“三个离不开”宣传教育核心,深入乡(镇)、村开展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宣传,并把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战略和基本思路对群众进行讲解宣传。让群众充分了解党和国家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关心支持和采取的特殊政策。3年来共进行宣传93次,宣传人数达33800人(次),发放宣传单40000多份、宣传册10000余册,在全社会弘扬“维护民族团结光荣、损害民族团结可耻”的良好风尚,为西盟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多年来坚持在全县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上一堂党课,唱一首民族歌,跳一曲民族舞蹈”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使党的民族政策深入人心。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的无私援助下,佤山各族人民一定会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困难,扎实有效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发展目标,为边疆繁荣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 王菁)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示范区民族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民族团结之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民族团结教育融于数学教学的思考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贵阳首发白皮书:五年建成主权区块链应用示范区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