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一家亲”
—维西县民族工作纪实

2015-07-27 06:41维西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今日民族 2015年10期
关键词:傈僳族民族团结县委

文/维西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一家亲”
—维西县民族工作纪实

文/维西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青山怀抱,绿水长流;村容整洁,庭院花香;产业兴旺,生活幸福。”这是对维西县永春乡拖枝村的真实写照,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给当地群众带来的富裕、优美、和谐新生活。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是一个以傈僳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县份, 2014年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55331人,少数民族人口135336人,占总人口的87.13%,傈僳族人口88736人,占总人口的57.13%,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5.57%;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有:纳西族18874人,藏族12394人,白族9951人,彝族2956人,普米族1738人。

近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维西县奏响“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旋律,全县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实现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

作为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县委、政府和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的共同努力。

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广泛宣传民族政策

多年来,维西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十分重视、关心和支持民族工作,始终把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紧抓实抓好。党政分管领导经常深入民族工作部门过问和听取民族工作汇报,深入边远民族贫困地区调查和了解民族工作情况,并形成了分管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统战部、县委政法委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门班子,全面负责《自治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为抓好民族工作提供了坚强保证。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贯彻实施《自治条例》作为全县一件大事来抓紧抓实抓好,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活动。

一是翻印傈、汉文版的《自治条例》,并发至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乡镇、村(社区);创办了傈汉双语报《维西报》,宣传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维西报》创办于1956年,后经数次停办,为进一步加强国家政策法规、科技知识的推广和宣传的覆盖面,经县民宗局申请,县政府研究决定恢复《维西报》的出版发行,由县民宗局傈僳学研究所承担该报的采编、印制和发行工作;县文化部门以保护传承阿尺目刮等各少数民族传统歌舞为契机推广普及了18套民族广场健身舞。

二是依托县委连续开展的“千促”“千推”活动,用民族语言讲解和宣传《自治条例》,接受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咨询等方式,不断推进《自治条例》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教堂(点)、进企业、进乡村。

三是以举办民族团结节活动为载体,力争宣传教育面覆盖到各民族。充分利用每年9月的“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确定不同主题,集中开展《自治条例》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寓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把握民族工作重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

多年来,县民宗局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大力开展各项工作。

一是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中央、省、县民族工作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以及《民族区域自治法》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的学习宣传。

二是利用春节、阔时节、藏历新年、二月八、端午节等节日和民族团结宣传月,大力开展村组、社区民族团结进步文艺汇演和民族民间体育技竞活动,促进各民族的交流融合。

三是经常深入教堂点和寺庙以及民族工作重点村、组,开展“团结进步” “两个共同” “三个离不开”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并把《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和《迪庆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寺院管理条例》宣传到各教派信众和各民族群众中,使“两个共同” “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四是认真排查调处涉及少数民族的各类矛盾纠纷。多年来全县没有发生一起因民族问题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继续巩固和保持了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

五是狠抓保护和抢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工作。为有效保护传承、普及傈僳族音节文字和做好民族自治县双语教育工作,县民宗局从2013年学期开始派出傈僳学研究所工作人员在县民族小学开展双语教育试点,在小学五、六年级中每周1节课教授现行傈僳文音节文字,目前试点取得一定成效,课程受到傈僳族学生的欢迎,使傈僳文得以在学生中普及并使濒临失传的音节文字得到传承。

傈僳少女

继续实施好“阿尺目刮”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项目和民族文化传承保护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民族文化抢救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对全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抢救、整理、收集、传承、保护与开发起到推动作用。通过多方努力,傈僳族《阿尺目刮》《瓦器器》等一批优秀民族民间歌舞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推广普及,并不断走向省内外。

组织翻译出版了《十八届四中全会读本》和《中药材种植技术》傈汉双语读本,供傈僳族群众学习,让他们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掌握农村实用技术。

六是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相关工作。2013年编制了三年行动计划,到2014年底,共落实到位示范区建设资金2220万元,共完成了塔城镇示范镇一期建设,保和镇腊八底村念咱组、永春乡菊香村菊香组、攀天阁乡皆菊村皆菊组3个示范村建设,叶枝镇同乐村、塔城镇川达村朵那阁组2个特色村寨建设。目前正继续实施塔城示范镇二期、白济汛乡干坝子村腊独组、永春乡拖枝村纸厂组、永春乡拖枝村农仕中村组3个示范村和攀天阁乡皆菊村迪妈组普米族特色村寨建设,共投入资金800万元。

阿尺目刮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少数民族人才

少数民族人才和干部培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措施,也是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法宝。多年来,维西县从以下几个方面大力加强少数民族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从源头抓起,加强教育扶持。维西县以开办民族小学、中学民族班,发放高原农牧民学生生活补助等形式优先扶持少数民族学生中小学教育。2011以来,通过实施集中规模办学,大幅提高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设施,使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与江边河谷及城镇区域的中小学生享受同等教育资源。在高校招录方面,在国家大中专招生民族照顾政策的基础上,县委、政府与云南民族大学积极协调,以委托培养的方式,签订了傈僳语方向的本科培养协议,并对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生活补助,确保每年20名傈僳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从2011年到现在,以降低录取分数线的方式,输送傈僳族学生至云南民族大学就读傈僳语方向专业本科60余人。

二是在行政事业单位新进人员招录中倾斜照顾。在国家对少数民族就业和培养政策的倾斜照顾的基础上,我们采取设立特定民族岗位,对傈僳族、普米族、独龙族、藏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加5分照顾分等措施,加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如2011年全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94人,少数民族57人; 2012年招聘123人,少数民族62人; 2013年招聘92人,少数民族39人。

三是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采取依靠各级党组织推荐,组织部门深入基层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将维西县年轻优秀的民族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坚持每年定期调整和适时补充,并在学习、培训、交流、任职方面给予倾斜培养。在流动发展中逐步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到目前为止,全县处级干部53人,其中少数民族42人;乡科级正职干部241人,其中少数民族178人;乡科级副职干部350人,其中少数民族260人。

未来,维西县委、政府及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将继续弘扬傈僳族人民勤劳勇敢忠诚的优良品质,以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契机,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傈僳族民族团结县委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云南省傈僳族儿童乳牙龋的唾液微生物研究
民族团结之歌
樱花浪漫迎阔时,刀山火海任尔闯 怒江傈僳族阔时节
“不务正业”的县委副书记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民族团结教育融于数学教学的思考
台江县委离退局传达学习十二届县委常委会第17次(扩大)会议精神
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到青少年心里
赫章县委离退局组织离退休干部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