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堰

2015-07-27 02:57叶岑璐
中学生天地(B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临江瓯江古街

叶岑璐

周末,同学来古堰写生,作为“东道主”,我自然免不了带她游览一番,做一回小讲解员。作为知名的美术写生基地,很多人可能只知道古堰有画廊一条街,其实除此之外,古堰还有许多好风景呢。

堰头村里最显眼的莫过于古樟树了,它们大多超过了千岁。古樟树的树根深扎堰堤,牢牢地护卫着堰渠堤岸,见证着古堰悠久的历史。都说树有灵气,更别说像守护神一样的古樟树了。我们这里有个风俗,就是小孩儿出生后要是五行缺木,都会被抱到樟树前举行一个仪式,认树作干娘,说是能保佑小孩儿平安长大。在丽水的一些地方还流传这么一种说法:“古樟树下走一走,人能活到九十九;古樟树下摸一摸,人能活到一百多。”

到了渡口,有两棵巨伞状撑开的古樟树。这几乎是古堰的标志了,樟树和那座斑驳的双荫亭相依为命,这里的格局一点也不像别处有小桥流水,而是临江而立,在水一方。瓯江流经这里,水宽流缓。小时候总羡慕书上说的“小桥流水人家”,觉得那才是江南风韵,长大后才发觉家乡的独特更为珍贵。

这儿之所以被称作“古堰”,原因与那座建于南朝时期的通济堰有关。朋友问我是否有什么典故,一千多岁的通济堰经历了几代人的重修,传说自然不会少。听过许多故事,我就拣一则最有意思的讲:南朝梁武帝初年,一个姓詹的司马奉命来处州兴建通济堰,他选在松阴溪上截流建坝。因为水势湍急,而且常遇暴雨涨水,按当时的科技水平,在这儿建坝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当司马愁绪满怀地站立在溪边叹气时,一位老人指着水流说:“遇到神异之物从哪里游过去,哪里就是建坝的地方。”果然,有一条白蛇潇潇洒洒地下水,慢吞吞向对岸游去,留下一条弧形痕迹。司马恍然大悟:原来的坝址因为水流太急,根本经不起冲击。于是重新选了白蛇过溪处建坝,且改平坝为拱形大坝,终于成功。后来,人们就把这坝称为“白龙坝”。在历史上,我们的通济堰还与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陕西郑国渠、宁波它山堰并称为我国古代五大水利工程。

从渡口往西延伸是一条深入镇里的古街。这条古街临水而建,应该是当年小镇最繁华的地方了。无数个摸黑的清早,古街上人影稀疏,早点店便忙碌起来,糕点、包子的香味飘散到石板街上,钻入每一条小巷里。随后,巷子里就会响起叮叮当当的车铃声和高低粗细的人语声。那种恬淡的生活味道真让人沉醉。

日上三竿,临街的小店内外人潮涌动,依稀能想象古时这里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古街的一面是临江而建的木结构小楼,在那挑出水面的阁楼上,推开窗子就可欣赏美丽的瓯江。临江而建的小楼边,还会有三五成群的妇人用木槌敲打衣物,捣衣声伴着清风吹拂和江水流淌的自然音符,谱就了素雅朴实的生活乐曲。

同学打趣道,这沿江小楼可不就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吊脚楼?说不准在某扇打开的阁楼窗户下,就站着穿着红绣鞋的“翠翠”正在翘首盼望着心中的情郎呢。还别说,这和小说里的场景的确有几分相像。

到了古堰,自然不能错过爱情邮局。有朋友来,我总喜欢带他们来这儿溜达。走进邮局,右侧一大片墙上贴满了人们充满爱意的心声。爱情护照,以爱情为主题的明信片,爱情邮票……这里的一切都是和爱紧密相连的。夕阳西下,一路走到这里,“从前日色车马慢”的宁静感便会悄悄浸染每一颗因快节奏生活而小有透支的心。

走得累了,坐看江边帆影点点,那是瓯江渔人的渔船,莫名觉得这些日常景物都带上了一份诗情画意。“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了秋月春风。”也许今天我是以一种新的眼光看故乡,在自豪中又有了新的感觉,在最熟悉的景物中寻找新鲜感,多有意思!

千帆过后的古堰如今已是铅华洗尽,从容而静谧,只等着每一个路过的画家和摄影人探寻它。我们的古堰画乡,没有历史的重荷,也没有刻意的喧嚣。在缓缓流淌的瓯江畔,画乡里发生的故事或许已无从追溯,只有通济堰默默无语地将乡人和过客的心绪纳入怀中,化为澄净的东流水,滋养着樟树的枝叶,沉淀着古堰的文化。

猜你喜欢
临江瓯江古街
A new species of the gudgeon genus Microphysogobio Mori, 1934 (Cypriniformes: Cyprinidae) from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西津渡古街忆旧
古街新韵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绿色公路创建实践
汉调二黄“临江而歌”
《瓯江丛韵》在浙首发
培育产业升级新引擎 打好临江崛起攻坚战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多通道合建方案研究
重庆临江二队明代炼锌遗址
首届“古街杯”网络楹联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