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单件小批量生产成本控制

2015-07-29 04:29康迎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14期
关键词:成本控制方法

康迎

摘 要:成本管理的好坏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很大程度地制约着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目前我国制造业普遍存在着成本偏高的问题,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以单件小批量产品为例,从产品价值实现的环节出发,分析产品成本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单件小批量;成本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129-02

1 引言

单件小批量生产通常都是针对专用的设备,具有制造周期长、生产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不易保证的特点。与大批量生产相比,单件小批量生产不具有批量规模效应,成本管理相对困难。从一般的标准来划分,制造业的产品价值形成经过六个环节:设计与研发,原料采购,仓储与运输,订单处理,制造,批发及零售。单件小批量生产主要是针对不同的需求,对于原材料的需求也是不仅相同的,原料采购不具有规模优势,不易取得价格上的优惠。另外,单件小批量生产主要是针对特定用户,批发零售环节不突出。所以,对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的企业,想要实质上地降低成本,还得从设计研发和制造的环节入手。

2 我国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设计与研发无法满足成本控制的需求

单件小批量生产的产品多以大型生产资料为主,如电站锅炉、化工设备、大型船舶、大型流水线设备等。这些产品对于技术和工艺的要求比较高,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直接决定着产品的原料消耗、生产效率和偏差率,这些都是决定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良好的设计方案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非增值环节,精湛的工艺能够提高原料的使用效率,缩短生产工时。对于单件小批量产品来说,80%的成本是由设计方案和工艺决定的。

目前,我国企业的设计研发水平普遍不高,技术创新速度缓慢,使得大型生产资料的成本过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以船舶制造为例,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成为船舶制造大国,但是,与韩国、日本相比,我国的船舶制造但从成本来看,已经处于劣势,我国一直以劳动成本低为主要优势,但是近几年来,劳动成本不断攀升。资料显示,我国的船舶制造技术落后日本10~13年,落后韩国7~10年;造船效率是日本的1/5~1/7;在钢材利用效率方面,日韩对原料的利用率在90%以上,而我国的利用率只能达到85%~88%。从这组数据来看,研发与设计环节已经付出了高成本代价。

2.2 生产环节缺乏科学管理

在生产环节中,原材料、人工成本、动力、燃料、设备等投入构成了产品的主要成本。在这一环节,我国的企业主要存在劳动效率不高、原料浪费严重等问题。首先,原材料和劳动工时的定额的制定不够严密,我国的部分企业在制定原材料和劳动工时定额时,只是经过简单的测算和实验,不够精细,这样就无法发挥定额的约束作用。其次,责任考核不够严厉,虽然有些企业制定了定额用量和成本预算,但是从实际的执行情况来看,事前控制的约束弹性太强,即使超出预算,只要不超得离谱,就不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而对于节约的劳动者,缺乏实质性的表彰,这样就无法激励员工节约成本。另外,中国的劳动者的熟练程度不高,工作效率普遍偏低,有数据显示中国劳工的效率甚至低于印度,效率偏低会导致投入时间增加,增加企业的人工成本。最后,我国的企业缺乏精益化生产方式,精益化生产要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和环节,尽量减少失误,优化生产流程。我国企业通常会考虑节约用量、减少人工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很少通过改善劳动方式和优化生产流程的途径来控制成本,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

2.3 会计信息化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成本管理一定是基于对成本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这需要会计系统的支持。成本管理通常由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四部分组成。成本规划需要对历史数据和预算数据进行操作,通常要利用一定的模型,这些都离不开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在成本核算方面比人工核算具有精确的优势,在控制和评价方面具有高效的优势。

目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受制于偏重财务会计的思想,管理会计未得到企业的充分认识。从会计信息系统的运用来看,虽然绝大多数的企业购买和安装了强大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但是管理会计的板块却未得到充分利用,部分企业只是简单地利用了部分子系统,并未充分开发管理系统的强大之处,有些企业甚至不用。企业的会计人员只懂得财务会计相关的系统操作,对于管理会计板块的操作知之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会计信息化在成本管理方面发挥作用。

3 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途径

3.1 提高研发设计能力

(1)改良生产工艺。既然设计和研发环节决定着产品成本的80%,从改进技术方面来降低成本是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重点考虑项目。从成本的角度来看,改良生产工艺应着重提高原材料的使用效率、以减少原料的损耗;研发高成本原料的替代材料,降低材料成本;降低失误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加强对设计的优化。设计方案决定着产品的用量、用时和品质,因此,在产品的设计之初,应做好设计方案的论证工作,集思广益,争取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减少产品的耗费。在这一方面,应多听取参与劳动者的建议。

(3)加大对研发的投入。研发支出在很多企业看来是一项风险性很强的支出,很多企业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对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的企业,应重视对研发的投入,研发的成果不仅能够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经济附加值,同时还能带来降低成本的好处。处在强烈竞争的环境下,如果不注重对产品设计研发的投入,很容易被市场所淘汰。

3.2 加强生成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1)落实生产成本责任制。

要落实生产成本责任制,首先要明确责任成本,对于产品的定额用量、定额工时、定额制造费用都要做出科学的制定。对于这些数据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产品的目标成本,结合历史数据,采用技术实验的方法确定。其次是要充分落实奖惩机制,使员工从内心上形成一种约束,激励员工严守成本的底线。

(2)推广精益化生产方式。

精益化生產方式能够使生产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我国的企业在这方面严重不足,应加强学习推广。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精益化生产推广部门,聘请相关的专家,亲自深入工作一线,进行试验和测试,指导员工按照精益化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

(3)提升劳动者的熟练程度。

一方面,我国应大力开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能够提升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和增加劳动者的技能。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严重不足,在这方面需要国家大力推广和扶持。另一方面,要加强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国家可以帮助企业培训劳动者,减轻企业压力,企业也应相应增加员工的培训教育经费。

3.3 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系统在成本管理方面的作用

(1)切实提高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主管会计工作的领导应充分意识到管理会计在成本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管理会计的工作才能在企业开展起来,否则的话,管理会计始终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2)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人才培养。目前,很多企业配备了强大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包含很多子系统,成本管理系统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真正能够熟练地操作整个系统,特别是管理系统的人才很少,这严重制约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发挥。

(3)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开展一整套成本管理工作。成本控制不是简单地进行事后的统计分析,目前,部分企业仅仅停留在事后的统计分析,且分析不够深入,仅仅这样是完全不够。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的便利深入分析数据间的内在逻辑,结合实际的生产情况,做出正确的分析,同时也要做到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评价的全方位的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石焕琼.谈谈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中的成本控制方式[J].经营管理者,2010,(15).

[2]赵秀乐.复杂式单件小批量产品成本管理方法探究[J].商业会计,2014,(16).

[3]文建勋.单件小批量产品目标成本体系的构建[J].西部财会,2013,(06).

猜你喜欢
成本控制方法
学习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新时期的医院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
企业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