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及原因分析

2015-07-29 04:29朱鑫尧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14期
关键词:股利政策上市公司

朱鑫尧

摘 要: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一项重要的财务活动,是上市公司内各不同利益团体之间相互博弈的过程,也是利益诉求相互妥协的结果。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合理性关系到全体股东的切身利益以及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现状出发,主要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134-02

1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多数上市公司对股利的分配政策不够重视

自1996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群体中不分配股利的情况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比例在1997年至1999年分别为54.2%、58.9%、61.87%,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越来越多上市公司选择不分配股利或少量分配股利的政策。为了改变这一趋势,证监会在出台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中提出把现金分红派息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这一管理办法取得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使一些上市公司为获得增发资格、获取后续融资而主动改变分配选择,并主动采取一些配合该管理办法的策略性分配行为,大大减少了不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数量。然而这一管理办法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市公司不分配股利的问题,而且这几年有持续混乱的趋势。

1.2 股利分配政策缺乏连续性及稳定性

因为我国目前仍然缺乏稳定、健全的股利政策约束机制,上市公司不管是在股利支付利率上,还是在分配形式上都不够规范,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波动较大,效益好的年份可分配资源多,效益不好的年份少分配或不分配。特别在股市波动较大的年份,一些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随着股价的波动表现得非常不稳定。然而,持续稳定的股利政策对于上市公司本身而言,能够帮助上市公司建立一个更好的公众形像,对上市公司的股价起到支撑作用,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1.3 上市公司更偏好于发放股票股利

对于股利分配形式,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选择方式。在发达国家,大多数上市公司选择发放现金股利的方式分配股利。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的选择更加保守,通过现金股利这种形式的比例并不高,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采取股票股利的形式支付股利。采用这种做法的主要原因是可以维持公司股本结构,发放股票股利只是所有者权益项目结构发生变化,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不会增加股东财富。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它只是会稀释每股收益和降低股价,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经济意义,纯粹是一种“粉饰”意义上的变化。以上市公司用友软件的分配政策为例,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一现象,用友软件2004-2008年的主要股利政策如下:2004年-2008年每股派发现金股利(含税)分别为0.32元,0.66元,0.68元,1.00元,0.3元;每股收益分別为0.48元,0.57元,0.77元,1.6元,0.85元。

1.4 异常高派现和异常低派现的问题较为常见

由于我国法律将上市公司的股票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这种区分方式造成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是非流通股,不允许不上市流通。流通权虽然可以在股票市场上流通,但是占比很少。从股票数量上来看,非流通股占到了上市公司股份的大多数,非流通股中的国有股的比例就达到近一半,处于绝对控股的地位。而控股股东因为占有绝对的决策权,他们会制定对自身更加有利的分配政策。在实际操作中,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少分配股利或者只是分配一点股利作为红利。他们更愿意用良好的业绩来快速扩充上市公司资本,并让自身的利益获得绝对保障。这就是我们说的异常低派息现象。同时,由于国有股和法人股是不能够从股票市场上获得资本利得的,因为它们本身并不能在股市上交易,持有的股票很难通过市场套现。为了加速回笼其前期的投资,国家股和法人股股东经常利用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高额分配股利,而不是从上市公司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这样就会容易出现异常高派现现象。此外,由于监管政策禁止上市公司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上市公司控股母公司对现金的要求,只有通过分红渠道来获取现金实现,这样也导致了异常高派现的出现。

2 我国股利政策现状的主要原因及分析

2.1 我国现金股利税收政策的影响

由于我国目前的股利税收政策是现金股利收入要交纳20%的所得税,而资本利得是不需要纳税的,为了避免缴纳过高的税收,上市公司股东往往会选择能够实现避税目的股票股利,而不会选择现金股利。从上市公司股东利益来说,选择股票股利之后可以通过股票市场套利,能够节省税收方面的支出。例如,一家上市公司拥有一亿股的规模,即使每股仅派发的现金股利为0.1元,即支付现金股利1000万元,公司也须为此支付200万元的个人所得税。而高股利个人所得税是我国上市公司不选择现金股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为提高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积极性,应降低现金股利的个人所得税税率,甚至可以完全取消对股利的双重征税机制,这种开放式的税收政策比单纯的行政干预更符合当前资本市场的现状。

2.2 我国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的投机偏好的影响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监管措施不到位,再加上我国的特殊的国情与体制,其相比于国外成熟证券市场来说仍然不够完善。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自身素质也普遍不高,投资者对股利分红的偏好更甚于现金股利,这也造成上市公司更多的采取派现金股利而不选择派股票股利来迎合投资者。在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队伍中,中小散户无论在人数还是资金量上占有较大比例,而机构投资者占有比例小。但个人投资者由于缺少专业的证券知识,他们的投资理念往往不够成熟,他们更原意追求短期效应而不是长线投资,以短线炒作来谋取投机收益。因此,投资者在股票价格的大涨幅中能够获取高额利差的收益使得他们更看重股票的资本利得。而现金股相对于股票股利来说,后者能为投资者的后期投机准备更多的股份份额就没有那么大的吸收力了。另外,由于我国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不够规范,机构投资者很少以收益证券或支配证券为目的来追求股票价差收益。因此,我国投资者大部份轻视现金股利,而对股票股利更为偏爱,这样就更能满足其投机需要。在这种投资理念下,上市公司为迎合投资者的需要,发放股票股利、转增股本甚至是配股而不去发放现金股利。这种做法在我国曾一度被认为是利好消息,受投资者追捧。

2.3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的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一股独大”。这种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第一大股东所持有的股份份額远超过其他股东,所持的股权比例也远高于第二大股东,这就容易造成大股东控制的局面,第一大股东相对于第二股东控股地位要高很多,能够达到绝对控股地位,对整个公司的控制力很强。第二,第一大股东所持的大多是不能流通的法人股和国有股。从所占份额来看,流通股的比例远远没有非流通股的比例大,即便是非流通股中的固有股,流通股的份额也无法与之相比较。且能在证券市场上流通的只有流通股。

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也比较复杂。按照国有股权的实质性理解,国有股的所有权应该属于人民群众,但他们对于股权没有办法直接行使,只有委托给各级人民政府的代表。但现阶段人民群众又缺乏有效的渠道来监督政府行为,更无法参与上市公司的任何决策。而能够行使决策权的反而是政府派出到上市公司的代表们,他们进入上市公司的董市会和经理层。对于股权实质来说,他们并不真正拥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政府对于股权代表的监督约束机制也不够健全,股权代表往往掌握着控制权,很容易造成内部人控制的不利局面。在上市公司进行一些重大决策时,内部人员的利益往往成为首要保护目标,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则往往被轻视。在股利分配的决策上也是更多的选择对已有利的方案,对已不利的则不分配,或少分配。这样就造成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并不是来源于真正的股东利益,真正股东的所有权已经完全被“虚置”,真正的得利者是公司的管理者。这样就导致制定出的决策并没有把投资人的利益放在最主要的位置,没有清晰的股利政策目标,从长远来看病不利于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3 结论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现状的描述,以及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依然缺乏足够的规范化,缺乏成熟的鼓励分配机制。主要原因是受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包括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上市公司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投资者自身素质不高的原因。股利政策作为公司的一项重要的财务政策,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异常现象很有必要进行原因分析来改变现状。

参考文献

[1]王海龙.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理论分析[J].经济与金融,2003,(02).

[2]豆雪玉.关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探讨[J].经贸论坛,2010,(06).

[3]吕东.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之抉择[J].财会研究,2010,(06).

猜你喜欢
股利政策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从现实的角度探讨MM理论的适用性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及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探究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选择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资金分配理论与企业实际应用的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