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量时代”焕发新活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全面推进

2015-07-30 09:24施京京陈东黎
中国质量监管 2015年7期
关键词:高标准浙江标准

■文/本刊记者 施京京 图/陈东黎

高标准、高品质、高端化的“浙江制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从古至今,浙江都是商业活跃、人文荟萃之地,这里山林苍莽,水光潋滟,充满生机与活力,也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孕育出创新经验,敏捷而务实地探索未知、迎接挑战。此时,进入盛夏的浙江,空气中带着草木的辛香,也传递着一种跃跃欲试的热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工作正伴随着社会各方的关注和参与,配合着积极有效的措施,开展得如火如荼,为这个“质量时代”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什么是“浙江制造”?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纪圣麟的解读是:这是浙江积极借鉴“德国制造”、“美国制造”、“瑞士制造”等发达国家经验,全面提升浙江产品整体质量和综合形象的一项新途径、新举措,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浙江实践,是反映政府职能转变、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有益探索。

浙江是制造业大省,相当一批产业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出口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已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与此同时,这里的制造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存在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质量效益不够理想、品牌影响力不大等问题,制约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面对经济进入新常态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形势,浙江打出了一套转型升级组合拳。通过联动实施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品牌强省战略,积极打造“浙江制造”品牌,努力走出一条以标准、质量和品牌建设引领产业升级的新路子。而伴随着国务院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从去年开始启动的“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也成为了落实规划的试验田样本。

据纪圣麟介绍,“浙江制造”品牌是整体反映、综合体现浙江企业和产品形象的区域公共品牌,目标定位是高品质、高端化,核心内涵是“浙江质造”、“浙江创造”,具体包括四大特征:一是“先进性”,“浙江制造”企业管理须实施卓越绩效等先进方法,产品技术指标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创新性”,“浙江制造”企业须牢牢掌握产品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三是“带动性”,“浙江制造”企业须带动省内产业链协同发展;四是“责任性”,“浙江制造”企业要讲诚信守法经营,并注重环境改善、资源保护、公共服务等社会责任。实施“浙江制造”品牌建设的路径是:坚持市场化运作和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以标准和认证为手段,运用高标准来引领“浙江制造”高品质发展,对符合高标准、高品质要求的浙江产品进行“浙江制造”认证,通过持续和整体培育,最终打造形成品质高端、技术自主、服务优质、信誉过硬、市场与社会公认的“浙江制造”品牌。

“我们的目标是把‘浙江制造’打造成像‘德国制造’、‘法国制造’一样响亮的品牌,从根本上来说,品牌都是从市场竞争中产生的,最终由市场说了算,政府不能越位,更不能包揽评价。‘金杯银杯不如市场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市场的夸奖’,由市场第三方认证的方法来打造‘浙江制造’品牌,符合国际惯例。”浙江省质监局质量处处长王青娓娓道来。也正因如此,“浙江制造”的制度设计中,政府负责构建实施“浙江制造”的制度,不直接参加具体事务,各行业协会和优势企业制定先进的产品制造标准,第三方机构在企业自愿申明申报基础上依据标准体系组织认证,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合力打造的制度框架和推进机制。

据了解,以第三方技术评价手段打造“浙江制造”品牌的思路,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去年11月,国家认监委批复支持浙江以认证机构联盟形式开展“浙江制造”认证工作,“浙江制造”认证制度正式纳入国家认证认可法律法规体系。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指出,“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不但为浙江打造高端区域品牌建设质量强省提供了可行的路径,而且也为全国推动质量发展,促进转型升级树立了示范的标杆。

标准引领 质量创新

为高标准塑造“浙江制造”优质优价的品牌形象,浙江省质监局积极组织研制并于去年发布实施了《“浙江制造”评价规范》地方标准,有关行业协会正会同龙头骨干企业研究制定系列“浙江制造”产品标准,两者构成了“浙江制造”标准体系,力求通过发挥标准的引领、规范和促进作用,有效提升“浙江制造”整体品质形象和竞争能力。纪圣麟指出,《“浙江制造”评价规范》的内容结构上分为“通用要求”和“管理要求”两个部分,其中“管理要求”融合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内容,同时融入了对环境和健康安全方面的要求。“浙江制造”产品标准,是以浙江优势、特色制造产品为基础,瞄准国际、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研制的一批与国际接轨的产品标准,主要定位是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并鼓励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目前,“浙江制造”产品标准已有汽轮机、电除尘器、油烟机、衬衫等4类研制完成。

“构建能长久管用、科学系统的‘浙江制造’高标准体系,为企业聚焦‘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开展对标达标活动以及第三方机构实施评价提供指导依据,这是‘浙江制造’品牌建设的基础支撑,也是关键所在。我们想争取让更多企业瞄准‘浙江制造’品牌标准,在对标过程中进行培育,引导企业在追求高标准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王青认为,“浙江制造”标准体系的着眼点是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体现了从生产流通到安装使用的整个过程,也体现了注重消费者的“以人为本”概念。“高标准的涵义不是简单体现你有多高,而是你怎么能够达到这个高度,所以它既涉及产品性能、材料工艺,也包括环境、售后服务等等。”

“质量创新”是打造“浙江制造”品牌的重要举措。在研制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浙江制造”产品标准同时,浙江将推进科技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推动技术改造、“机器换人”与先进标准互融共促,推动产品向质量型、差异化竞争转变,让创新成为驱动质量升级的新引擎。同时,强化管理创新,积极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向管理要效益,不断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和一致性,提升服务水平,以多出优品、打造精品。“打造‘浙江制造’品牌的重点是培育企业的过程,让优质企业生产优质产品,所以‘浙江制造’会有很强的生命力。”王青满怀期待地说。

市场主导 政府引导

“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归根到底要靠企业,通过简政放权,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质量的主体,激发市场的活力。在纪圣麟看来,广大的产业技术工人是“浙江制造”的主力军队伍,从业人员的素质是“浙江制造”质量水平的决定因素,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他们的质量培训和教育,提升产业工人的素质,为“浙江制造”品牌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以人为本也体现着对生产者的关怀,让一线技术工人产生对企业的忠诚和归属感。一个熟练的工人需要一定的工作期限以及他对企业的忠诚,否则即使有高标准也生产不出好产品。”

确立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加强政府引导、培育、政策推动、部门监管和品牌保护。纪圣麟介绍,在“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中,将强化认证市场监管,特别是对“浙江制造”认证后的监管,建立企业主体和认证机构的连带责任制,确保“浙江制造”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浙江制造”品牌保护,建立健全企业自我保护、政府依法监管和司法维权保障“三位一体”的“浙江制造”品牌保护体系,依法严厉打击伪造、变造、买卖“浙江制造”认证标识的侵权违法行为,并为“浙江制造”的质量服务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开展品牌培育训练营、征集确定品牌LOGO、启动“七县十业百企”试点培育工作……一系列举措使“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工作迈出了铿锵步伐,目前已有4家企业通过“浙江制造”认证,而在最新的试点产品名单上,已有33类产品。据了解,浙江将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小企业“隐形冠军”、现代产业集群为主体,梯次选择制造业企业为培育对象,并深入研究制订出台扶持“浙江制造”品牌发展的政策,吸引全省广大企业积极参与“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实现质量效益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高标准浙江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农田“高标准”带来农业高效益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