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崛起下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

2015-07-30 03:40
新媒体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电视媒体突发事件新媒体



新媒体崛起下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

杨廷兵

(毕节市广播电视台,贵州毕节551700)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电视媒体要顺应时代新趋势,适应媒体发展的新变革,整合、发挥电视平台的资源优势,搭建、融合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才能在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这一重大宣传课题方面抢先一步,真正发挥好喉舌和阵地作用。

关键词突发事件;电视媒体;新媒体;融合

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一直是电视媒体面临的重大宣传课题。长期以来,为应对各种频发的自然灾害及重大事故灾难,作为党委、政府喉舌和舆论阵地的电视媒体都提高了应急处突的报道能力。但是近年来,新媒体在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中先声夺人,面向大众及时打开第一扇窗。那么,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电视媒体如何更好地顺应时代新趋势,快速适应这种新变革呢?就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认为:只有既整合、发挥电视平台的资源优势,又搭建、融合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才能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抢先一步,做深做细,拔得头筹。

1 突发事件及其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由全国人大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并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法将政府必须应对的各种天灾人祸进行归类,明确提出了“突发事件”的定义及其内涵,即“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根据这一定义,结合各种在现实中发生的突发事件情况,可以清晰地把握所谓“突发事件”的特征,那就是突发性、不确定性、破坏性、衍生性、社会性和扩散性等。

2 新媒体及其特点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为支撑或介质,而产生的媒体形态。如手机短信、微信、数字电视、门户网站、论坛、社区、博客、微博、播客、网络视频、各种数字化了的杂志报纸广播等。与仍然采用传统载体面世的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体不同,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传播状态由传统的一点对多点转变为多点对多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它具有共享性、个性化、社群化、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等诸多新特点。有的学者因此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新媒体的这些特点,导致媒体功能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学习社交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

3 新媒体、电视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优劣势

对于任何媒体来说,新闻的时效性是第一位的,是媒体生命力和影响力之所在。特别是突发事件,能不能做到第一时间快速反应、第一时间获取现场信息、第一时间发出声音至关重要。电视媒体内部虽然建立起了一套上下联动、内外协调、高效运行的应急机制,但以完成一条新闻报道为例,它要涉及到新闻采编部门、总编室、技术部、办公室等一系列部门的配合,较之新媒体,其工作流程、新闻源、采编成本、播出平台均不再具有首发优势。如此一来,传统电视媒体长期累积起来的优势就不能及时、迅速地发挥出来,即使第一时间出动、赶赴现场,也由于其他短板的制约,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常常出现的情况是,突发事件一发生,人们已经通过微博等新媒体及时获知情况,哪怕这种信息的呈现方式还很粗糙,也不完整。正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不再需要复杂的剪辑和烦琐的后期制作,就可以实现视频、音频的实时传播,时空的距离被压缩到最小。正是由于新媒体信息源多样化、即采即发、即发即报、滚动播报,事件发生与信息发布的时间差可以达到“秒”速度,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权力牢牢抓在手中,其速度快、信息容量大、互动性强等特点与突发事件有了先天的契合性,这一优势是电视媒体无法比拟的。

当然,由于突发事件对舆论的准确性、导向性同样有较高的要求,新媒体在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的及时性、广泛性方面显示出巨大威力的同时,其传播主体的开放性、草根性,信息采集的随意性,碎片化信息的片面性等问题也会导致一些负面的效应。

4 推进媒体融合,提速、提升对突发事件的报道

1)充分认识和发挥电视媒体传统的核心优势。当前,新媒体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种新媒体的活跃也让其各种弊病显现:快速发布信息、碎片化发布信息、无调查核实就发布信息,导致了其权威性、可信度不足,引人质疑。特别是不准确消息借助新媒体的翅膀,其造成的影响力、破坏力丝毫不逊于突发事件本身。那时,新媒体就很容易成为谣言传播的工具,有些人恶意或者非恶意地传播一些信息也引起了受众的恐慌。而传统电视媒体具有公信力强、社会资源丰富、信息流汇聚、专业素养高等核心优势。在利用新媒体弥补电视媒体信息滞后性的同时,在突发事件中传统电视记者以采访者和亲历者的双重身份,强化第一时间意识,以专业的手段、敬业的精神采集信息、从现场发回报道,后期编辑制作人员协同、快速地播发消息,同时通过整体策划、精心组织、持续跟进,对突发事件进行分阶段、有重点的报道和评论,在充分满足群众知情权的同时,强化了对事件的深度认识。在缺乏把关人效应的网络信息发布中,特别是面对网络谣言,它也是最合适的辟谣媒体之一。

2)打造传统电视传媒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当下,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新闻、接收信息的人正在变少,电脑已然成为电视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另辟蹊径的崭新通道。特别是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多种网络的融合为基础,在终端方面,一部智能手机就能上网看新闻、听音乐、看电视,使得新媒体具备移动性的特点,人们也已经逐渐养成了使用新兴媒介进行消费的行为习惯。另外,随着媒介渠道的增多,任何一个媒体平台都不再能包打天下。

在这种情势之下,电视媒体要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打造自身的新媒体多平台组合产品,将新媒体时代“碎片化”所分散了的社会注意力资源重新聚焦。因此,各级电视媒体都把转型方向聚焦到建立电视媒体互联网官网、手机Wap、APP客户端等一系列新媒体平台,并基于新媒体手段和收视方式,对电视节目、即采信息等进行加工、编发,有的媒体还已经做出了一批比较有影响力的微信公共账号。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并没有超越文字、图片、图表、动画、视频、音频等手段,而娴熟地使用这些技术手段正是电视媒体、电视人能够纵横驰骋的优势领域。

这样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打通之后,当突发事件发生之时,电视传媒在宣传报道和信息传播方面就有了新的桥头堡。

3)融合互补,塑造新媒体品牌,提升处突宣传力。

在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推出系列新媒体平台还只是走出了第一步。要强化传播效果,必须加强两者的融合互补。在组织架构上,应该在现有电视部门体系之外,建立网络部门,这两者既互相独立又密切合作。传统电视记者、编辑必须具备和强化新媒体意识,与网络部门记者、编辑保持联系,团结合作,互有分工、各有侧重,让在新媒体平台不间断、滚动式地对重大突发新闻进行实时更新。

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电视媒体要整合传统平台和新媒体平台,各自发挥优势,同时取长补短,在报道的启动、跟进、持续、深化上形成互动和联动。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平台应发挥引导作用,为新媒体确立报道基调,一起跟踪事件进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反馈社情民意,加强舆情引领,有针对性地化解舆论危机,疏导公众情绪;主动培育意见领袖,树立话语权威,引领理性、建设性的舆论导向,使新媒体更趋理性和主流,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新媒体则应以其技术特性、传播特质,加快报道的速度、节奏,弥补电视平台时效性和互动性不足的缺陷,不断地在网络上和手机上发布更新。

电视媒体要利用好、释放好每一次突发事件的报道能量,主动采集多元信息,特别注意在此过程中强化对新媒体的推广和塑造,增强与受众、网民的互动,从受众体验性上赢得更多年轻读者的关注,扩大新媒体平台的点击量,建立起在用户中的品牌形象。这样持之以恒,才能在每一次突发事件的宣传中抢占新媒体舆论高地,更好地赋予和发挥新媒体的宣传职能和监督作用。

作者简介:杨廷兵,工作单位为毕节市广播电视台。

文章编号2096-0360(2015)05-0012-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2

猜你喜欢
电视媒体突发事件新媒体
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探讨
老龄化社会电视媒体惠老服务的反思与对策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