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对海南旅游用地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研究

2015-07-30 09:03余中元
关键词:海南高铁用地

余中元

(海南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海南 海口571158)

近几年,我国铁路事业飞速发展,高铁技术走在世界最前列,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引领着世界高铁发展的潮流。目前我国高速铁路网已初具规模。到2015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 万公里以上,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将成为现实。高速铁路的发展对21 世纪的中国可持续发展将产生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高铁的发展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然而高铁发展对地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高铁拓展旅游客源地市场,引起旅游客源结构、旅游项目、旅游用地格局的重大调整,引起人员、物质、物种、信息、能量等多种流场的深刻变化,对区域旅游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给生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和威胁。本文以海南岛为例分析高铁发展对岛状区域旅游用地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和生态省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一、高铁助推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海南高铁由东环高铁和西环高铁组成。东环铁路全长308 公里,于2010年12月通车运营,北起海口市,途经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和陵水黎族自治县直达三亚市,结束海南东部不通铁路的历史。修建中的西环高铁自海口市,途经澄迈、临高、儋州、昌江、东方、乐东等市县于三亚市和东环高铁相接。随着粤海通道的建设、环岛高铁的修建,海南高铁还将通过广州、南宁、桂林等城市与全国高铁联网。

高铁筑起海南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密集型、快速型、公交化的快速客运铁路拉近了游客与海南的距离,提高了海南景点的可达性。对于改善海南投资环境、拉动区域投资增长、带动区域开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海南打造国际旅游岛提供可靠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图1)。

图1 海南交通体系示意图

二、海南岛生态安全现状

(一)旅游用地缺乏生态监管,带来负面生态效应

旅游用地的快速发展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给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潜在的威胁。旅游活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生产、旅游消费都会对环境(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界)造成一定的破坏和污染,给生态系统带来负面效应(当然也有正面影响)。由于缺乏生态监管和区域竞争和旅游企业利益驱动,各地旅游业发展盲目上马、重复建设、粗放经营、破坏环境的现象十分严重。有些地方或有些企业打着生态旅游的牌子搞地产开发,或寻求短期利益和广告效应、政绩效应,实则是破坏生态环境。

(二)滨海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和污染,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快速发展中旅游用地盲目上马、重复建设、低层次经营、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已导致海南岛巨大的土地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海南岛周边小岛、珊瑚礁、红树林、海岸林带、丘陵山地林区都由于开发商和政府的短期行为和旅游业的粗放开发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1];沿海岸线酒店开发、高尔夫球场和旅游度假村建设,加剧了海岸侵蚀和海岸后退,破坏了海岸自然生态系统;酒店污染严重超标,高尔夫球场草坪富含农药、化肥的污水,对附近河流、水库和海岸沙滩和海水造成了严重污染[2];海南局部地区存在着发展与环境的矛盾,生态安全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3]。

三、高铁发展对海南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一)游客倾向大众化,休闲化,对区域承载力产生巨大压力

海南滨海和周边岛屿处于海陆相互作用的动力敏感地带,陆源物质汇集和扩散之地,自然灾害频繁,是风暴潮、洪涝灾害、盐水入侵、台风和海岸侵蚀作用的动力敏感地带,稳定性差,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在打造国际一流的休闲度假胜地中,这些地区由于特殊的滨海区位和独特的风景资源成为旅游开发的核心地区。高铁背景下,海南旅游的大众化、休闲化迅速发展,对海南周边岛屿及沿海区域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污染,对海南旅游用地生态安全带来更大的威胁。高铁带来的巨大的进出岛物质、信息、资金、人员的流动必将给海南的自然社会要素带来巨大的负荷,对海南高铁沿线区域的资源环境、社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尤其在海南通过跨海大桥联接全国高铁网之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根据海南统计年鉴的资料显示,2012年,来海南的过夜游客人数33,203,700 人,比东环高铁开通前增长47.55%,其中国内游客占96.9%以上,外国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国内过夜游客合计仅3.1%,分别为:483,103、107,683、148,596、23,208,923 人,比高铁开通前(2008年)分别增长51%、2%、250%、36%。2012年,旅游收入达到379.12 亿元,比东环高铁开通前增长79.07%。旅行社总数369 个,比东环高铁开通前增长56.36%。旅游饭店总数、客房总数、床位总数分别为674 个、94,361 间、162,664 张,比东环高铁开通前分别增长46.84 %、40.02 %、30.46%(图2)。

图2 高铁开通前后海南旅游业增长情况

(二)“大集中,小分散”,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改变

高铁背景下,大量的用地项目(包括旅游用地、旅游地产项目等)向高铁集中,其他未通高铁或离高铁较远的地区将受到冷落,出现“大集聚,小分散”的用地格局。海域、海岸和海岛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核心内容,随着沿海环岛高铁的开通,各类旅游基础设施的配置、旅游地产、海岸线酒店的开发、围海造地、人工岛屿兴建、跨海路桥、游艇码头设置、高尔夫球场、自行车或汽车赛道、跑马场地的建设、陆连通道的构筑、潜水基地的设立、各种海上运动旅游设施、港口海上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海上运动等用海项目进一步向一线海岸集中。目前海南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市场,旅游服务业的基础仍然相当薄弱。大部分旅游用地项目最终都演变为以房地产销售(主要面向候鸟型度假客)为主,海南东海岸已基本被地产开发商圈占瓜分。旅游地产项目的购房者如候鸟一般前来短期度假,造成拥挤和空城期,加剧了房价调控难度,潜伏着永久破坏生态、增加防灾压力、危及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深层矛盾。大集中小分散的用地格局给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效应调控带来压力。

(三)本土文化流失严重,区域文化受到冲击

高铁背景下,客源结构、旅游活动类型、旅游消费类型、旅游用地结构等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必将对岛屿型地域文化结构、文化观念等带来变化,带来本地文化与外地文化的交融和外来文化的侵袭,影响到地方文化的传承;进而影响岛民和游客的自然观、环境观、生活观、消费观等一系列的观念和习惯,对人地关系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调研发现,以建筑、服饰、生活用具为代表的物态文化已从黎族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消逝,黎族特有的生活标本难寻踪迹;歌谣、音乐舞蹈、礼仪风俗类的符号文化虽然在政府的保护下,尚有乐器、黎歌、祭祀等单项文化门类保留下来,但整体上流逝非常严重。①参见“海大开展黎苗村寨保护与开发调研发现——‘文化活化石’正在流失”,http://hnrb.hinews.cn/html/2014-09/22/content_3_8.htm

(四)乡镇和农村难以承受旅游流的冲击,区域旅游格局发生改变

高铁背景下,客源结构、旅游活动类型、旅游消费类型、旅游用地结构等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使旅游业发展的生态效应机制和格局发生改变,对相对单一的岛屿型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冲击,威胁着国际旅游岛的生态安全形势。高铁背景下,海南旅游用地“大集聚,小分散”的用地格局,导致了东线高铁沿线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给生态环境造成过度的压力。同时,由于高铁的通达性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配合,休闲化、大众化的高铁游客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散布在高铁沿线一定区域的城镇和乡村,这种小分散的旅游格局,导致环境基础设施薄弱、旅游接待能力不强的乡镇和农村区域,难以承受旅游流带来的压力和环境负面影响,也给旅游管理部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给生态安全带来更大的威胁。

四、建议

(一)研究旅游用地生态效应机制和生态安全机理,重视高铁的负面环境效应

通过野外调研、文献收集、部门调研、专家访谈、咨询,市民调查等采集基础数据,通过野外实测、遥感监测和计算机模拟对旅游用地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机制进行研究。以高铁发展促进旅游发展和旅游格局变化为切入点,研究高铁背景下海南旅游用地生态效应及生态安全的机理。

(二)建立旅游用地生态安全评价和预警机制,进行旅游用地项目和游客的时空准入限制

利用遥感分析技术、实地考察、基地测试等多种方式,建立旅游用地发展及其生态效应信息收集和展示平台,结合资源承载力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产业生态效率分析,资源供需分析法,对高铁背景下海南生态安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估,预测高铁背景下海南旅游生态安全状况。根据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和生态安全走势建立区域旅游用地生态安全实时评价和预警机制,对区域旅游用地建设项目进行时空准入管制。

(三)制定高铁背景下旅游生态安全调控的技术标准和对策措施,保护海岸、海岛区域和生态敏感区

探索高铁背景下海南旅游发展生态安全调控的技术标准和途径,制订生态安全的调控的相关技术标准和对策措施,实现国际旅游岛旅游用地生态安全的有效调控。建议建立旅游用地生态化利用标准、景区生态系统优化管理和生态生产范式、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准入标准、滨海区域、海岛区域和原始森林区域、生态保护区域、民族文化旅游区域旅游用地规划和保护条例等。对旅游部门、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进行生态安全调控的考核和激励。

(四)建立区域文化保护机制,宣传和推介地方文化

修缮和保护本土文化遗存,宣传本土文化,消除文化的国际化,增强地方文化自信,发展地方文化旅游。只有打好地方文化牌,才能进行国际旅游竞争。建议国际旅游岛建设中要把地方文化纳入重点。通过文化推介活动、网上文化宣传、地方文化节庆、旅游产品文化设计等多种方式宣传海南文化。

[1]刘强,毕华,张洪溢.海南发展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76-80,96.

[2]符国基.旅游大省环保之道——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自然环境保护[J].环境保护,2010(17):52-54.

[3]余中元,毕华,陈春福,袁建平.资源非优省会城市旅游发展研究——以海口为例[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1):233-236,248.

猜你喜欢
海南高铁用地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高铁会飞吗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人地百米建高铁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