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术后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2015-07-31 23:36梅浪华
当代医学 2015年25期
关键词:耐受性控制率放化疗

梅浪华

化疗后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术后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梅浪华

目的 探讨应用化疗后三维适形放疗方式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在术后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术后中晚期胃癌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21)。采用同步放化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后治疗;采用化疗后三维适形放疗方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术后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局部控制率71.6%,近期有效率90.5%)与对照组(局部控制率66.7%,近期有效率85.7%)相当;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中晚期胃癌疾病治疗中治疗组患者耐受性(85.7%)显著优于对照组(66.7%)(P<0.05)。结论 应用化疗后三维适形放疗方式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在术后实施治疗的效果非常明显。

化疗;三维适形放疗;胃癌;中晚期;治疗

胃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类疾病,在我国该病患者的实际发病率在男性患者中次于肺癌与肝癌居第3位,在女性患者中次于肺癌与乳腺癌居第3位,在抚州地区男女均位居第2位,而该病的实际死亡率则高居各种恶性肿瘤疾病患者死亡率的首位,胃癌一旦确诊,大多数患者已达中晚期,以局部晚期居多,手术切除是目前临床对胃癌疾病进行根治的唯一有效手段[1-3]。本研究对接受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胃癌患者应用化疗后三维适形放疗方式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术后中晚期胃癌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21)。对照组患者胃癌疾病患病时间1~6年,平均患病时间(2.2±0.5)年;男15例,女6例;年龄47~89岁,平均年龄(64.7±1.4)岁。治疗组患者胃癌疾病患病时间1~5年,平均患病时间(2.1±0.4)年;男14例,女7例;年龄45~88岁,平均年龄(64.6±1.3)岁。2组上述3项自然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在手术治疗后2~4周同步放化疗,具体方法:完善相关检查,实施三维适形放疗,实施3~7个左右共面适形野照射治疗,选择6 MVX线进行照射,每次2.0 Gy,每周治疗5次,以90%等剂量线包括PTV,并以剂量线作为实际的处方剂量,总剂量标准控制在DT 45~50 Gy,剂量体积直方图进行靶体积,对关键器官和结构的剂量进行评价。60%肝脏接受30 Gy照射,一侧肾脏33%。体积接受最大剂量在22.5 Gy以下,另一侧肾脏1/3体积接受剂量控制在15 Gy以下,小肠50%控制在20~30 Gy之间,脊髓控制在40 Gy以下[4]。同期开始化疗静脉滴注给予奥沙利铂,剂量控制标准为1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甲酰四氢叶酸,剂量控制标准为200 mg/m2,共5 d,持续静脉滴注氟尿嘧啶,剂量控制标准为750 mg/m2,共120 h,间隔21 d,共计治疗6个周期[5]。治疗组:在接受6个周期化疗后,实施三维适形放疗,化疗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选择耐受性、不良反应、近期有效率及局部控制率等作为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价方法 近期无效:复查出现复发或转移病灶或血清CEA、CA 199显著升高;近期有效:复查未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病灶或血清CEA、CA 199正常;耐受性好:放疗或同步放化疗顺利完成;耐受性差:放疗或同步放化疗过程中断。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 治疗组患者治疗耐受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局部控制率和近期有效率无两项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中晚期胃癌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不良反应 2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均出现腹痛、反酸、恶心呕吐、腹胀、粒细胞减少、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但治疗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放化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 D-CRT)始于20世纪90年代,该技术应用的结果使高剂量区与靶区的适形度较常规治疗有大幅度提高,进一步减少了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卷入高剂量区的范围,其有效性已在前列腺癌、鼻咽癌、肺癌等的3 D-CRT与常规治疗的研究中得到证实。特别是近年来3 D-CRT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取得的显著疗效,说明3 D-CRT对空腔器官肿瘤也具独到的优势。而3 D-CRT正因为其良好的适形性,能在提高肿瘤组织剂量的同时减少(至少不增加)正常组织的受量[6]。抚州地区为贫困欠发达地区,胃癌发病率高,且一经发现大多已达中晚期,患者体质大多偏差,化疗后放疗效果与同步放化疗相当,不良反应轻,且患者的耐受性好。病情处于中晚期阶段的胃癌疾病患者在接受根治术治疗的时候,其胃部切缘的阳性率水平相当高,据临床相关文献报道称该数据可以高达30%左右[7]。在手术治疗后有50%左右的患者病灶会在局部再次复发。复发的部位主要包括瘤床、吻合口、或(和)局部淋巴引流区。因此,局部中晚期胃癌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提高亦有可能在不增加正常组织损伤的情况下通过3 D-CRT加量照射来实现。同步放化疗提高患者有效率及生存率,疗效确切,许多大宗临床试验已证实,但同时势必增加患者胃肠道毒性及骨髓抑制反应,降低患者治疗耐受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导致死亡。基于这些因素,患者往往畏惧接受放疗,导致局部控制受限,患者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而术后化疗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 D-CRT)不会导致局部水肿、纤维化而影响化疗效果,同时不与化疗同步增加毒性,患者比较耐受,易于完成恶性肿瘤综合治疗[8]。

总之,术后化疗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 D-CRT)的使用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胃癌同步放化疗中的难题,胃癌术后化疗三维后适形放射治疗(3 D-CRT)与同步放化疗综合治疗的近期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相当,且能减少放疗毒副反应,其远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有待今后进一步观察。

[1] 李桂超,章真.胃癌辅助化放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1,17(15):409-410.

[2] 季加孚,武爱文.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17(10):394-395.

[3] 储大同.当代肿瘤内科治疗方案评价[M].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100-101.

[4] 杨芝萍,李金瑞.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2,20(16):519-520.

[5] 李桂超,章真,顾卫列,等.胃癌术后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加化疗的毒性及初步疗效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1,17(13):203-205.

[6] 余传定,王新保.胃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2010,13(11):720-723.

[7] 路平,梁秋冬,牛红蕊,等.单药每周紫杉醇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老年或低生活状态食管癌42例临床观察[J].实用肿瘤杂志,2010, 22(13):161-162.

[8] 孙秀娣,牧人,周有尚,等.中国胃癌死亡率20年变化情况分析及其发展趋势预测[J].中华肿瘤杂志,2009,26(14):104-10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5.039

江西 344000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梅浪华)

猜你喜欢
耐受性控制率放化疗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4个地被菊新品系对湿热胁迫的耐受性研究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等等再看”能否成为主流?
巴氏醋杆菌核酸修复酶UvrA对大肠杆菌耐受性的影响
拉萨市城关区2014 年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分析
miR-29b通过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胃癌细胞对顺铂的耐受性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
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中枢痛的疗效和耐受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