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算法意识,遵守解题规则

2015-07-31 22:10陈祯仔
新课程·中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直角坐标例题向量

陈祯仔

每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都对应着一个算法,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研究算法.时常学生会问老师您的解答是怎样想到的?我怎么就想不到呢?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解题时不知道自己是否要遵循什么规则与方法,误打误撞就把数学问题解决了.数学解题,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心智活动,要求解题者遵守一定的解题规则.学生解题规则的自觉遵守是解题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解题教学时应当培养学生的算法意识,促进学生解题规则的不自觉遵守转化为有意识、有目的、有策略的运用.下面以一节公开课的片段为例,谈谈笔者对培养学生算法意识的几点体会.

一、案例实录

人教A版必修四平面向量复习课.

例题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CD的中点,则·= .

教师解法1:以A为原点,以AB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以AD方向为y轴的正方向,则A(0,0),B(2,0),D(0,2),E(1,2),

∴ =(1,2),=(-2,2),

∴ ·=-2+4=2.

教师:当向量用坐标表示以后,向量的加、减、数乘、数量积运算就变成了代数运算.本题适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简洁高效,这是大多数学生首选的解法,也有学生不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基底……

教师话音未落,部分学生不耐烦地小声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想一题多解?”

教师默然,以学定教嘛,就让学生思考下面问题:

例题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1,∠BAD=60°,E为CD的中点,若·=1,则AB的长为 .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发现用基底表示向量的学生解题思路明确,解题过程在有序进行.选择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生,部分由于建立坐标系时原点选择不妥,点的坐标不好表示,以为方法不对,正在困惑着.

教师:向量问题如果平面直角坐标系不好建立时,应当选择一组基底,把所要求的向量用基底表示出来,应用向量数量积的运算规则运算,就可以求出AB的长.当然建立恰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AB=a,完全可以求出A,B,C,D的坐标。

学生1:以A为原点,以AB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过A且垂直于AB的方向为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A(0,0),B(a,0),D(,),D(+a,),E(,),=(+a,),=(,),

∵·=1,

∴·+=1,a=.

学生2:设 = , = ,则= + , =-.

∵·=1, ∴( + )·(-)=1,即

· + · - · =1,所以AB+1-AB2=1,AB=2.

教师:解决向量问题的主要思路是建立直角坐标系或用基底表示向量,当平面直角坐标系不好建立时,用基底来表示向量是常规解法.事实上,一组基底也是一个坐标系,只不过是斜坐标系.

二、反思与对策

复习课上教师常对学生会做但解法冗长、会做但做不全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优化解法,总结解题规则.但学生经常把答案正确的数学问题、会做但做不全的数学问题、会做但得不出结论的问题都当成自己掌握了问题解法,不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帮助他们优化解题思路,归纳解题规则.课堂上,只喜欢教师分析讲解思路不清晰的数学问题,喜欢听讲解题方法,不喜欢听讲为什么这么解,不喜欢遵守解题规则.学生做练习只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解题生搬硬套,遇到不顺手的问题不从解题方法、解题规则上寻找思路,而是百度搜索,拍提神器,参考书抄写,并不在乎练习完成的质量.课余时间无所事事,不想看书,更谈不上对所学知识、思想方法、解题规则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内化吸收.

学生是鲜活的,不断变化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独特的思维空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学生思维差异,使学生明确算法是解决某一个或一类数学问题的一种程序化方法.比如,帮助学生总结向量问题的算法主要是建立坐标系或选择一组基底,那么遇到向量问题,学生思路清晰,就可以避免解题误打误撞.事实上,学生解题或多或少都在不自觉地应用着算法思想,只是缺乏从算法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课堂教学应该促使学生讲规则地学,遵守规则解题,培养学生的算法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利用问题驱动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则,培养算法意识

本节课教师课堂教学预设是先讲例题1的解法1和解法2(即用基底表示向量),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决向量问题的两种解法,接着用例题2当堂巩固训练.但课堂上学生认为会做的题目不需要老师花时间讲解,课堂生成了新问题,教师的课堂预设无法实施.学生会做的题目要不要讲,关键在于讲什么.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重点在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总结解题规则清晰算法.例题1属于简单问题,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清解题规则,明确算法.教师可从问题本质入手,利用问题驱动,以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化被动听为主动思考,帮助学生理清解题规则,培养算法意识.

上课伊始,教师直接展示兩种解法,学生阅读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解法1的解题依据是什么?

(2)解法2中,向量,用哪一组基底表示比较好?

(3)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条件是什么?

(4)你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

小组交流讨论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向量数量积两种计算方法的条件:如果模长和夹角已知或容易求,就选择公式 · =cosθ求解;若向量坐标已知或平面直角坐标系容易建立,就选择公式 · =x1x2+y1y2求解;既有模长和夹角,又有向量坐标,就要联合两个公式求解.向量既有代数性质又有几何意义,恰好体现在向量数量积的两个计算公式上,向量的数量积是利用向量解决数学问题的主要工具.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思维能力被激活,知道了求向量数量积可以根据已知条件选择不同的算法.此时教师抛出问题2,学生解题时底气充足,解题规则清楚,算法明确,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一題多解帮助学生整理解题规则,突出算法思想

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对数学问题的想法也五花八门,所使用的解题方法必然是多样的.一题多解是指从多种知识、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答同一个问题的思考方法.一题多解,充分揭示数学问题的丰富内涵,展示数学问题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题多解,突出算法思想,能开拓学生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究问题.如,在复习选修4-5不等式选讲时,可用例3归纳不等式证明常用的方法.

例题3:已知a>0,b>0,求证:+≥a+b.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1(求差法):+-(a+b)=

==

因为a>0,b>0,所以a+b>0,ab>0,(a-b)2≥0.

故+-(a+b)=≥0,

所以不等式+≥a+b成立.

学生2(分析法):因为a>0,b>0,+≥a+ba3+b3≥ab(a+b)a2-ab+b2≥ab(a-b)2≥0,又因为(a-b)2≥0显然成立,

所以a+b≥0,ab≥0,+-(a+b)=≥0,所以不等式+≥a+b成立.

学生3(综合法):∵(a-b)2≥0, ∴a2-ab+b2≥ab,

∵a>0,b>0, ∴(a+b)(a2-ab+b2)≥ab(a+b)即a3+b3≥ab(a+b),

∴+≥a+b,即不等式成立.

学生4:由柯西不等式得:(+)(a+b)≥(a+b)2,

∴+≥a+b,即不等式成立.

学生5:+b≥2a,+a≥2b, ∴+b++a≥2a+2b,

∴+≥a+b,即不等式成立.

3.多题一解帮助学生辨析解题规则,展示算法魅力

培养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过多的解题训练,反而会制约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对典型例题解法的总结、回味与提炼,能使学生变重解题的数量为重解题的质量.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力求做到解决一道题,悟出一些方法、道理和算法.在数学教学中,通过适当的多题一解训练,引导学生对某一类型问题固化某一种解法或算法.比如,圆锥曲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最值、零点与单调性问题等都有相类似的解法和算法,充分展示算法的魅力.

4.一题多变帮助学生认准解题规则,感受算法思想

一题多变是指对原来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的知识载体进行引申,把相关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变出的问题结构与原题基本相同的一种变题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改变例题中部分条件或者结论,形成新问题,帮助学生认准解题规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感受算法思想.例如,在复习恒成立问题时,可由以下例题教学变式训练.

例题4:当x>1时,不等式a≤x+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

变式一:当x>3时,不等式a

变式二:已知函数f(x)=x2-(1+a)x+1+a,若f(x)>0在区间R上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

变式三:已知函数f(x)=x2-(1+a)x+1+a,若f(x)>0在区间(1,+∞)上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

变式四:已知函数f(x)=x2-(1+a)x+1+a,若f(x)>0在区间(1,+∞)上有解,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

总之,自觉应用算法思想,遵守解题规则,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解题时误打误撞,节省解题时间,提高解题效率.解题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指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优化解题思路,提炼解题规律,最终习得解题规则和算法思想.

?誗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直角坐标例题向量
向量的分解
从平面直角坐标系到解析几何
深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
深刻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
聚焦“向量与三角”创新题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