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三导”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2015-07-31 22:10路敏
新课程·中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因势利导新课程数学

路敏

在新课程理标准下,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应只在书本知识的传授上、在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上下工夫,而更应积极引導、疏导、耐心指导,充分发挥“三导”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引导法”运用

“引导法”是数学启发教学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无论是新知识的引入,还是新问题、新方法的提出,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采取多种有效、灵活的方式进行引导,如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或者是现实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认知和学习中。首先,运用“引导法”要建立在学生已有资源起点上。其次,运用“引导法”要以具体实例为情境。最后,运用“引导法”时要注意引趣设疑。如,在“二分法”的教学中,可从“猜价格”的互动游戏开始,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数学思想的启示……

二、“疏导法”运用

中学阶段,学生正处在生理成长期和心理叛逆期,其心理上的封闭性和反抗性表现于外,“自我意识”特别强烈,表现在数学学习上就是“为什么要这样,我不这样行不行?”这时,教师就要因势利导进行“疏导”,达到学生自主进行数学学习的目的。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首先应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疏导,让他们能够贯通前后知识。其次,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疏导”,不要让学生“搭便车”。在运用“疏导法”时,教师的态度尤为重要,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差异和个体选择,要注意因材施教;要倡导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协商的关系,提倡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

三、“指导法”运用

教育是要取得“点石成金”的效果,数学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数学而不是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比教师对学生的“教授”重要得多。首先,教师要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其次,指导学生去研究、归纳和发现,然后让学生总结规律。在运用“指导法”时,教师一定要因势利导,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千万不要“越俎代疱”,把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知识学习变成“填鸭式”的灌输,这样就达不到新课程中“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了。

总之,新课程的推进过程是教师不断面对新问题的过程,教师怎样“教”,将决定学生怎样“学”。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为了学生的发展”,数学教师应发挥好“引导、疏导、指导”三种方法的作用。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因势利导新课程数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聚焦时政析热点 因势利导巧复习
因势利导抢市场,练好内功助发展——迅达咨询砥砺奋进的五年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顺时而变促转型 因势利导谋发展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