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功、动能的相对性的探讨

2015-07-31 06:04晏小华
新课程·中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参照物冲量木块

晏小华

摘 要:功和动能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差距,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若一方面对质点做了功,质点动能则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且动能变化量与合力做的功是对等的,两者具有相对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功;动能;相对性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这就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全面掌握教材内容中的实质联系,明确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进而提升物理教学效率。在这一背景下,深入探讨高中物理中功、动能的相对性势在必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功的相对性 (一)相关概述 1.功的概念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定距离的位移,就可以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做功有两个不能缺少的条件:一是受到力的作用,二是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2.功的计算式 功的计算式为:W=Fscosα。将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相乘,可得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 3.功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为焦耳(J),简称焦。即1J是指物体受到1N的力作用,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1m的位移,在这一过程中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二)功与冲量的比较 一方面,功和冲量都属于过程量,功主要用来表示空间上力的积累效果,而冲量是用来表示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果;另一方面,功是标量,正表示动力对物体做功,负则表示物体在克服阻力时所做的功。而冲量是矢量,正、负号都表示方向,物理学中在计算冲量时,应首先规定正方向;除此之外,做功多少直接由位移、力的大小及位移夹角来决定。冲量的大小由时间和力的大小来决定。结合功的定义可得,功是力、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的乘积。然而,在力的实际应用中,学生往往会混淆这一概念。 例如,将木块A叠放在木块B的左上方,采用恒力F将木块A拉至木块B的右端,第一次将木块B固定于地面上,F做功为W1;第二次,木块B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动,F做功为W2,比较两次做功应有( )。 A.W1

B.W1>W2 C.W1=W2

D.无法比较 由题意可知,第一次物体B静止时拉力F做功为W1,这是将静止不动的地面作为参照物,其第二次做功为W2,仍旧是相对于静止的地面来说的。两次过程中物体B都是将地面作为参照物,且拉力相同,因此需根据物体的位移对功的大小进行判断,即W1

猜你喜欢
参照物冲量木块
连续3年销量翻番,2022年欲冲量4000万,福建这家动保企业正强势崛起
利用参照物计算
运动还是静止 参照物说了算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小鸭数正方体木块
参照物和我们的宇宙
变力冲量的教学研究
多冲量近圆轨道交会的快速打靶法
爱是爱的参照物
动量与冲量的七点强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