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第一名吃

2015-07-31 12:50
新西部 2015年1期
关键词:小笼李莲英南翔

海派第一名吃,莫非南翔小笼为最。自幼生长于上海,但南翔小笼不是想吃就能吃的,家不殷实,只能以生煎馒头替代之。记忆中,半个世纪里,前往老城隍庙的古猗园馔享南翔小笼屈指可数。据老祖母讲,昔日南翔小笼飨吃的是派头,吸食的是雅致,咀嚼的是身份;不像今日排的蛇队逶迤,便当盒子一装一笼,既缺了卖相,更失了本味,糟蹋了这味百年老号。祖母的老脑筋看似贫富两分,然对于某些老货,的确遗憾备至,比如农贸市场中吆喝的鱼籽酱、LV、阿玛尼……

据考证,南翔小笼(南方将包子亦称为馒头)始于晚清同治年间,由上海嘉定县南翔镇日华轩糕点师傅黄明贤创制。其用精粉不发酵擀皮,馅料采用猪腿精肉手工剁制,肉馅中拌入精心熬制的肉皮冻。据说当时为了避免恶性竞争,他对传统的包子进行了改良,采取大馅薄皮,以大改小,一两面粉包十只,又依季节选择不同的馅料,虾仁、春笋、蟹黄,最受食客钟爱,汤鲜馅糯,皮薄劲道,玲珑剔透,唇齿留香。

与老祖母同食南翔小笼,所言景象非富即贵。祖母曰:小笼是为点心,万不可当饭食,两人一笼为品,一人一笼为食,一人两笼为下里巴。夹一只于汤匙,以牙磕一微孔,倾汤汁于汤匙,闻香三口啜饮,与品茗无二异;以开口蘸米醋,亦分三口食之,其口诀云: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贵气与否尽在吃相,狼吞虎咽者,虽浩气凛然,出自草莽乃基本笃定。

传说中,晚清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尽享女皇般待遇。其虽为吃货一枚,于体和殿中三餐美味,禽八珍、海八珍、草八珍,一日百肴却掩不住卑贱之骨,见多年不见的玉米面窝窝头,馋吃的想哭,遂吩咐御膳房特制出栗子面小窝头。有冬日,慈禧偶染风寒,不思饭饮,急刹太监李莲英。适逢有大臣自上海带来南翔小笼孝敬他,便借花献佛。慈禧夹起可人似玉的袖珍包子,一口一个连声称道:其味真乃天下无双!情喜之下,御笔洒下“天下第一包”。谁料不久慈禧驾鹤西游,李莲英无奈出宫隐居,该墨宝从此销声匿迹不知西东。日前,南翔小笼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却真的不是传说。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笼李莲英南翔
美味的小笼汤包
父亲后来的日子(散文)
走近南翔小笼
——南翔老街小笼馒头文化体验馆实录
李莲英中计
小笼汤包
馄饨店里尝小笼
宁波南翔大桥V 型墩刚构总体设计
非遗视觉:南翔小笼
看脚说话
看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