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喜悦如莲的人

2015-07-31 03:58雷江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5年5期
关键词:禅意读书人生

雷江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生活不会是十全十美的。既然喜也得过,悲也得过,我们何不擦干眼泪,绽开笑脸,做一个喜悦如莲的人?

喜悦如莲

雪小禅

喜与悦,两个字都妙。我喜欢这两个字,喜字就是俗世里的好,是馒头上的那点红,透着欢快,透着喜欢。悦是禅意,是初雪的曼妙,是你与我初相见,刹那间的天崩与地裂。

喜悦是这样的好,大雪压住红尘,一个人在屋子里围炉煮雪问禅意,墙角的梅花透着清香,翻看一本老相册,听一段上世纪30年代录制的老唱片,给朋友打一个电话,告诉他,下雪啦。

喜悦是这样的美,有老友,10年不见,忽然一日叩了门环。见到两下都怔住,从前的懵懂少年,如今手牵了小儿站在门外,笑逐颜开地介绍:囡囡,快叫小姨。瞬间,眼睛就湿了。

喜悦还是,和三五知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半夜里跑到大街上吃烧烤,一人5瓶啤酒摆开,不用杯子,就这样边喝边聊,把爱情说上三千年,直到口也干舌也燥,直到泪眼朦胧。

我见喜悦,是薄晨中的荷,淡淡飘逸而出,透着人世间的欢与愁,喜悦见我,是一低头的羞涩,是一举手的婀娜。

几年前,我曾是那自以为深沉的人,一脸的忧郁与茫然,与人说话,必然引经据典,处处不忘卖弄与显摆,同学聚会,我定要去买新衣做头发,生怕别人说出半个不好,这丝丝虚荣心是我的铠甲,处处透着虚张声势。

那年,我去旅游,车在高速上飞奔,被撞到时,我还正听着一段小夜曲。

醒来时,大夫伸出一个手指问:这是几?

我看到两个手指头,然后笑她:你这是干什么?我又不是3岁儿童。

旁边一同来的女友抱住我哭,我扭头看周围,全是我的朋友与亲人。

他们说,你有一个小时不省人事,我们以为,你不在了。

刹那间,我石破天惊。

我有一个小时,是在天堂了,如果不醒来,我就是那边的人了。

所有人都哭了,只有我笑了。我笑了,我从此懂得,这余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赚来的,我要善待自己,要善待周围每一个人。

现在,我有一颗安静的心,常常以喜悦之心对待所有人所有事。

朋友说我这样随和喜气,家人说我这样体贴,我才知喜悦的好。喜悦,不是一个人的喜悦,是我把喜悦生于内心,传播于人间的一种暖意。

早晨上班,我步行,看到有老夫妻相扶着散步,看到孩童背书包上学,看到早春新发的芽,我喜悦。因为,又是一年春来早,又是一天如此美妙。

上班,我和同事共同做了一个表,喜悦!因为同事说,本来这个表要两天做完,没有想到半天就搞定了。

下班,去菜市场,黄昏了,卖菜的一溜摆出来,红的红,绿的绿,上面淋了水,更显得那样妩媚,有年轻女子提着一捆菜前面走,我看着女子提着满篮不重不轻的俗绿,竟然觉得她是诗意的。

一个小女孩子,不停地翻阅着路边每秆草茎的叶下,寻找那种艳红的小浆果,然后将其捏碎,酒红色的汁滴在椭圆形的指甲上,慢慢染成一圈儿淡淡的蔻丹。那是街道边上的另一景,让我想起自己的少年,也曾经这样染过蔻丹。

这生活,是这样的美,这样的艳,这样的让人喜悦,我慢慢走着,提着红的红绿的绿的菜,哼着歌,黄昏里,一个喜悦如莲的女子,心情散淡,眼角眉梢间,有情,有义,有爱。如果你恰巧路过我身边,我会说:嗨,你也在这里吗?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4年11期)

《喜悦如莲》是一篇文笔清新优美、意境回味悠长的散文佳作。阅读此文,让人不觉眉头舒展,嘴角含笑,觉得世界无比美好,人生格外有味,顿时豁然开朗了。

文章开篇别出心裁。“喜悦”明明一词,作者偏要分开解说:“喜”字通俗,如“馒头上的那点红”,作者化虚为实,用生活中的细节诠释了这个字蕴含着的“欢快”与“喜欢”;“悦”字深刻,充满“禅意”,作者连用自然的美景和人生的美事来设喻,启发我们感受个中深意。

紧接着作者进一步揭示“喜悦”带给我们的感受:一是“好”,围炉煮雪问禅意,墙角梅花透清香,翻翻老相册,听听老唱片,致电给朋友,只因下雪了,此中有多好,喜悦在心田。二是“美”,十年老友忽登门,亲人相逢眼湿润,此中有多美,喜悦满心间。三是轻松惬意,三五知己对酒歌,谈罢人生谈感情,此中有多闲,喜悦不待言。诗意的笔墨,欢快的笔触,让人“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作者感受为何如此之深?原来是亲身经历使然。其实“我”也曾强装深沉,满脸忧郁茫然,说话引经据典,沉迷穿衣打扮。但是一次车祸,让“我” 真正领悟到了生命的珍贵,领悟到了“要善待自己,要传播给周围每一个人”,所以不仅自己要满怀喜悦,还要将这份情绪传给别人。“我笑了”,一个“笑”字,将顿悟人生的喜悦表现得跃然纸上。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让文章结构严谨,作者在这部分之前精心安排了一处过渡句:“我见喜悦,是薄晨中的荷,淡淡飘逸而出,透着人世间的欢与愁,喜悦见我,是一低头的羞涩,是一举手的婀娜”,“我见喜悦”和“喜悦见我” 回环往复,巧妙地揭示出了一个人常怀喜悦之心的美丽与魅力,富有诗意。

有此心境,无论多么琐碎的生活细节都能勾起“我”的喜悦之情。你瞧,在早春,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里,“我”因上班途中见到老人散步、孩童上学和早春新芽而感到喜悦,因上班之时与同事合作而事半功倍感到喜悦,因下班之后自己买菜和见到他人买菜而感到喜悦,因看到小女孩染指甲而回想起自己的豆蔻年华而喜悦……这一切,看似平淡,却是生活中美的缩影,让人喜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就这样,从早到晚,“我”行走在生活中,“有情,有义,有爱”,清新美丽,如同莲花,感受着喜悦,传播着喜悦。即便遇到陌生的“你”,也如同与熟人一样招呼:“嗨,你也在这里吗?”相逢是缘,喜悦无限,哪怕是从前不相识,今后不相见。文章以这一富有情趣的情景结尾,耐人寻味,意境悠远。

1.“你与我初相见”怎么会“天崩与地裂”?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在,我有一颗安静的心……传播于人间的一种暖意”,这两段运用的什么表达方式?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纳文章主题(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渲染相识不平凡,或者说,茫茫人海,能够相识是一种惊天动地的奇迹。

2.议论。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我”有这种生活态度,是亲身经历的自然结果;同时也引出下文对生活中喜悦的描写。

3.保持喜悦之心并将喜悦传播给他人。

(以上各题大意相近即可)

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里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知识的源泉,是精神的食粮,是快乐的开关。打开一本书,一缕缕墨香扑面而来,醇醇如杨柳风,蒙蒙似杏花雨,刹那间,满满的喜悦充盈了心间……请以“幽幽墨香,满满喜悦”为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写作点拨:

一、关于立意

这是一道关于读书的命题作文。读书的感觉有很多,可谓喜怒哀乐样样俱备,但在这里只能写其中之一,那就是“喜悦”。如果放开笔墨,写阅读的诸多感受,那就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了。那么,读书的喜悦,包括那些呢?第一,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喜欢读书会得到家长的称道、老师的赞扬和同学的肯定,必然让人心生喜悦;第二,读书是一种自我修行,可以让我们思想受到启迪、知识得到拓展、修养得到提高,当然让人满心喜悦;第三,读书是一种娱乐方式,可以让我们心情舒畅、精神放松,自然让人无限喜悦……凡此种种,选择一种或多种立意即可。

二、关于文体

第一,君不见,杜甫高唱:“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我们何不也写一首诗歌,描写幽幽的墨香,抒发满满的喜悦?

第二,想当年,陆游自筑“书巢”,藏书逾万,心中喜悦,溢于言表;陈毅少时雅爱读书,吃糍粑误蘸墨汁,惹得亲友捧腹大笑……我们何不利用散文的形式,穿越时空,谈古说今,借名人故事表现读书的喜悦之情呢?

第三,读书使人喜悦,喜悦各有不同。读好的书,会让你在喜悦中进步;读坏的书,会让你在喜悦中沉沦。我们何不就此发表主张,写一篇议论文?

第四,既然文体不限,就算要选择写人记事,也可创新文体,比如选择剧本形式、电影蒙太奇形式来表现主题。

三、关于表达

选择文体不同,表达方式自然也会有所差别。但是,这道作文题提示语运用了引用、排比、比喻和对偶等修辞手法,比较优美;题目句式整齐,还运用叠字营造了一种抒情的效果,这些,都可以让我们揣摩到命题者的隐含要求。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也要从这几个方面下功夫,将作文写得优美生动,获得高分。

一生悲苦,满眼喜悦

近代著名艺术家赵之谦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生活艰难。虽然在给朋友的书信和印章中,他时常倾吐悲苦之情,可是他留存于世的书画作品却从容明快,给人欢喜,仿佛出自一位生活优裕的画家之笔,没有一点忧愁。他喜欢绘桃,他笔下的桃,繁枝密叶,硕果累累,用笔劲爽,设色华丽,满幅都是欢喜,却没有一点媚俗和脂粉气。他超脱了个人的命运,放大了人生的喜悦,独品悲苦,赠人快乐,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

猜你喜欢
禅意读书人生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平天湖,禅意的水
禅意少年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禅意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独一无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