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过后,如何渡过心理关

2015-08-03 15:46梁光明
共产党员·下 2015年7期
关键词:防御能力面对现实情绪反应

梁光明

“东方之星”的沉没带走了400多条宝贵的生命,也给几百个毫无准备的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突如其来的一声巨响,惊呆了众人,昨日还侃侃而谈的住在对面的邻居,此刻却被压在煤气爆炸后的废墟下生死未卜;马路边,一对行人被失控的汽车撞伤……面对着新闻媒体上报道的一幕幕天灾人祸,我们的心理难免受到冲击。

面对灾难带来的心理冲击,我们该怎样正确应对,以便尽快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

首先,用准确可靠的信息为自己营造安全感。灾难发生后,各方面的信息会大量涌现,其间不乏谣言以及过度报道。不实的信息会让人产生焦虑和恐慌,会损害人们战胜困境的信心,尤其是一些心理素质薄弱、情绪不稳定的人更易受到影响,所以,及时准确地从正规渠道了解相关信息,减少谣言对自我的消极影响非常重要。必要的时候,可刻意减少对相关内容的关注,待权威媒体发布完整信息后,再全面解读。

其次,了解并接受身体出现的各种反应。在灾难面前,我们会出现紧张、抑郁等恐慌心理,这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它甚至有助于提高心理防御能力。根据每个人心理防护能力的不同,这些反应一般持续1周到1个月不等,会随着时间流逝慢慢趋于平静。不必阻抗这些情绪反应,要学着把它们转化为热爱生活的动力,去体验生命的跌宕之旅。

第三,理性面对现实,避免过度防护。当身边发生一些灾难事件后,我们会出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过度防护,不敢到发生过灾难的场景中去,不敢去谈及相关的事件,给自己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困扰。这是大可不必的。积极面对现实,并努力学习相关的防护知识,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最佳解决之道。

第四,尽快恢复个人日常生活秩序,重归心灵平静。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律的饮食,同时进行适度的锻炼。与家人、朋友、同事多交流,转移注意力,增强面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减少灾难对心理造成的冲击。同时,由于灾难带来的心理压力会使注意力下降,增加意外事件发生概率,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建议一至两个月内)减少驾车等行为,以保障自身的安全。

第五,以己之力,帮助他人。在能力范围内,为一些心理防御能力较弱的群体提供帮助,进行特殊引导,使他们尽快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这些群体主要是:青少年儿童、老年人、心理素质薄弱的人群、既往经历过灾难事件的人群。这些人群对相关信息的真实性识别评价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低,更容易受影响,应避免在这些人群面前讨论和灾难有关的话题。要多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必要时请具有权威形象的人给以适度引导。同时,引导他们多讲讲内心的感受,帮助他们寻找周围可以提供支持的有力资源,恢复灾难前的生活规律。尤其是儿童,要多提供陪伴时间,尽力将灾难变成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次生命教育机会,帮助他们把危机转化为成长机遇,更加坚强健康地成长。助人即助己,你本人也会在此过程中收获心理上的平和。

如果经过自身调节仍然不能缓解焦虑紧张情绪,不仅不能去帮助他人,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这时就必须进行心理咨询,让专业人员帮助解开心锁,避免引起继发疾病。

灾难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应对由它带来的心理冲击。只要应对方法得当,顺利渡过灾难过后的心理关,我们的生活就会和从前一样,阳光灿烂,充满欢欣!

相信自己,加油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防御能力面对现实情绪反应
苏州姑苏区紧盯防汛关键期 扎实提升全区自然灾害防御能力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艾滋病住院患者对新冠肺炎的认知、行为及情绪反应
未来导弹在联合赛博空间行动中的能力探究
青年的心理健康与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