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的好课标准和上好课的策略

2015-08-04 08:55高柏青
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探究

高柏青

科学课是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阵地,上好每一节科学课自然也是所有科学老师不懈追求的目标。然而,当我们去观摩一些公开课或者回想一下自己上的家常课,是不是真的上好了科学课呢?我想很多科学老师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会有点纠结,因为要上好一节科学课都不容易,更不要说每一节都上好。下面,我就结合本人的学习观摩经历和教学实践感悟,对科学课的好课标准和上好课的策略,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一、科学课的好课标准

什么是好课?严格来讲,符合《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的课都是好课。但事实上,在判断具体某次课的优劣时,老师们常常会争论不休,观点不一致。究其原因,很多时候是我们评课的角度出现了偏差,缺少了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评课的考量。基于对科学课标的仔细分析解读,以及自己的实践收获,我认为好的科学课至少要符合以下五个“标准”。

标准一: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高涨

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明确指出:科学课是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课程,教师应该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由此可见,一堂好的科学课,课堂上的学生应该是兴趣浓、积极性高,并快乐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反之,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沉默寡言,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师生关系“剑拔弩张”……这样的课就只能得差评。当然,我们也要客观评价学生课堂上的兴趣、积极性,不能把浅层次的交流活动、低目标的教学内容等烘托出的课堂“热闹”表象盲目界定为好课,也不能把有意义的沉静思考简单认定为学生学得沉寂无趣。

标准二: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主动

科学教学的基本理念中有这样一段概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这就说明,成功的科学教学必须真正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才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快速提升。如果老师讲学生能讲的,做学生爱做会做的事,这就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学生成为被动的学习者,其结果就会遏制学生自主发展。所以一堂好的科学课,就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探究活动,能够主动质疑一些现象,乐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用心去解决一些问题。

标准三:看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否深入

科学课标在基本理念中说道: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这些论述告诉我们,科学课上教师要多引领学生进行各种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带领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如果教师安排的探究活动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给予学生合适的时间充分地观察、实验、思考、交流……那么,这种扎扎实实的参与式探究学习就会受学生喜爱,也能促进学生发展。反之,教学中如果老师用图片浏览代替可以观察的真实事物和世界,用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可以进行的分组实验,甚至用虚拟的录像等代替学生真刀实枪的实践探究,这样的教学再怎么热闹,手段再怎么先进,学习再怎么轻松,也只能是流于形式的纸上谈兵。

标准四: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发展

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必须要具有创新思维。小学科学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到:我们的科学教学要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这一目标要求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基础意义。一堂好的科学课,教师应该巧妙地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情思飞扬、问答精彩、操作细致、观察入微。学生只有愿意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在思考中实践、领会、顿悟,并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以超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训练和发展。

标准五:看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小学科学课标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要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发展。落实到分目标,简单概括就是三个方面:“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由此可知,一堂好的科学课,老师要努力从这三个目标中下工夫,使学生获得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以及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一些非智力因素获得发展。

以上五项好课标准,是基于课标,并从学生“学得怎样”以及“学有所得”的角度进行概述的。简单地讲,一堂科学课好不好一定要以生为本,重点关注学生学的愿望、兴趣、过程和效果。

二、上好科学课的策略

有了好课的“标准”,怎样才能上好科学课呢?我认为关键在于科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科学课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并围绕每一个科学教学任务矢志不渝地去优化,具体要着力在“五要”上下工夫。

1.教学理念要正确

科学课的教学理念就是科学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也是科学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态度和观念。如“小学科学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贴近儿童生活”“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等,都是科学教师应该坚守的正确理念。教学中,教师时时处处要用这些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例如,在一些公开课上,有的老师总是让几位学生交流发言、做实验,其他学生犹如陪客,这样的教学就没有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其结果充其量也就培养了几位课堂“精英”,这对其他学生来讲是很不公平的。再如,科学学习活动应以探究为核心,可有些老师上的科学课却总是以说教为主要方式,老师滔滔不绝的发言时间大大超过了学生交流和实践的时间,这样的课明显没有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2.教学设计要精彩

科学老师能否把课上好,关键取决于他的教学设计。我认为科学老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首先要在正确理念的引领下确定有意义、能达成的合适目标;其二是教学过程要设计得思路清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导入部分和结尾部分的设计要用心打造,但不需要浓墨重彩,以免喧宾夺主;其三是教学设计要关注生成和细节。课堂是师生合作互动的学习空间,其过程千变万化,因此设计教学时教师应该尽力预想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生成现象,并尽量预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教师既可以自如地把控课堂教学节奏,又能让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目标。其四是教师要精心锤炼教学语言。简洁优美、指向性明确的教学语言是师生活动的润滑剂和增效剂,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学生的思维激活起来,把课堂调活。

3.教学准备要充分

科学课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探究式学习。一般来讲,科学课上师生的活动需要许多材料和课前活动的支撑,因此做好课前准备是一项重要而且必要的基础工作。教学准备之一:器材准备。做好器材准备要遵循“先有后优”的原则。科学老师每天需要上很多课,如果每节课都要变着戏法拿出各种精妙的器材显然不现实,所以教师在上课前首先要快速准备好各种简单实用的器材。这就是“先有”原则。要做到这一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就地取材,即实验室、教室和学生身边有的都可以直接使用。“后优”是科学老师优化教学,积极进取的表现。有经验的老师知道实验室里有很多材料但并不是最佳的实验器材,有的容易坏,有的实验效果差,还有创新性实验中需要的器材根本就没有。这时就需要老师自己动手优化器材,或者到外面去寻找新器材。教学准备之二:活动准备。为了便于科学课上进行教学探究,有时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一些前期性的观察、考察、实验等准备,这也需要科学老师重视并指导、组织。例如,教学《垃圾的处理》一课时,会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家中垃圾的种类、重量、去向等信息,这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些调查表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记录。教学准备之三:其他准备。要上一节科学课,科学老师要准备的很多,还包括教师对教学环境、设施设备的熟悉和使用方法的了解,以及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前概念的了解,等等。

4.教学过程要扎实

科学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的是实验验证科学规律,有的是外出观察自然生态,也有的是动手制作的技能学习等。教师要让学生在课上学有所获,就必须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特别是要扎扎实实上好每一个环节,绝不能走过场。教学中教师可以着力关注三个方面:一是目标任务落实到位。一节课只有40分钟,教师要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合理分配时长,尽量将设定的教学目标任务有效落实下去,为落实一个单元乃至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奠基。二是教学中让学生有真实感悟。例如,三、五年级都有“植物”的教学单元,很多内容需要老师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进行现场考察或者动手种植植物。面对这些实践活动任务,教师应该克服困难组织学生开展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和收获,而不能让学生看看书、读读课文敷衍过去。三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5.教学过后要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可见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多么重要。实际教学中,科学老师总会有很多成功的体验,也会有不少失败的教训,因此教学过后,教师应该以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策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收获等进行审视和分析。这样既可以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也可以增强自己的教学机智,还可以摸索到许多新的教学规律,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有积极意义。那么,如何做好教学反思呢?我认为教师应该注意三点:一要及时。根据人的遗忘规律,教学过后教师应立即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反思越快、内容越清晰、收获越多。二要抓重点。反思不能笼统回顾,应该将教学中最靓的设计、最美的语言、最妙的生成、最有效的方法、最吸睛的现象等成功做法,或者最失败的策略、最恼人的瞬间、最差的效果等教训记录下来,并思考其产生的根源。这样的反思才最有收获。三要坚持。教学反思确实有用,但要真正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改变科学教学实效,教师还必须持之以恒。小经验大积累,教师通过不断反思,积极积累教学经验,时间一长经验就会很多,自己的教学过程就会更加精彩,教学中失误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少。

不难发现,以上“五要”就是科学教师落实好“五项标准”的主要策略和抓手。总之,无论是从课标要求出发,还是从教师角色和承载的任务这一角度分析,上好科学课的关键和责任首先在于教师。

猜你喜欢
科学课科学探究
难忘的科学课
设问引导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科学拔牙
这样的科学课,我喜欢!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