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流程图在PICC置管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

2015-08-05 03:36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冲管流程图居家

魏 敏

魏敏:女,本科,主管护师

PICC 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而建立的通道,因其操作安全、简单、导管留置时间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在肿瘤患者化疗中[1]。对肿瘤患者建立PICC 通路能有效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及并发症。由于PICC 为创伤性操作,容易增加患者感染风险,引起PICC 相关并发症,因此,患者置管期间需要对其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2]。部分患者带管出院后在家中由于缺乏护理人员的护理及指导,容易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流程图是根据患者自我护理需求而制定的院外护理流程图表。相关研究指出,对居家患者应用护理流程图可提高患者自护能力[3]。为此本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42 例PICC 带管出院的患者应用护理流程图进行指导,旨在提高患者对PICC 置管知识的了解,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行PICC 患者84 例,入组标准:(1)均为行药物化疗的肿瘤患者。(2)患者没有PICC 置管禁忌证(即无合适的穿刺血管、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置管途径有外伤史、血管外科史、放射治疗史、静脉血栓形成史及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3)神志清楚能主动配合完成置管。(4)均在知情同意下参与研究。排除血管畸形、纵隔肿物部分压迫者及精神障碍、神志不清、药物滥用或酒精滥用的患者。其中男45 例,女39 例。年龄15 ~78 岁,平均(38.52 ±2.42)岁。文化程度:初中或以下32 例,高中或以上52 例。置管时间98 ~152 d,平均(121.32 ±4.28)d。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置管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定期回院进行护理及检查,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应用护理流程图完成居家护理,具体如下:(1)了解PICC 患者居家护理需求。采用自行设计的PICC 置管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对患者居家自我护理需求进行调查。(2)制定护理流程图。针对患者居家护理需求调查情况,制定PICC 冲管操作指导流程图、并发症预防流程图、敷贴更换流程图、手臂活动流程图、PICC 穿刺皮肤日常护理流程图等,并在操作流程图上配上简单的文字,让患者更容易理解。(3)PICC 护理流程图使用方法。由责任护士对PICC 置管患者进行全系统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按照流程指示进行操作。置管前应了解患者对导管的认识,置管后前3 次冲管、敷贴更换时责任护士应向患者解析操作注意事项,同时给患者示范。第4 次操作时应要求患者家属参与并完成更换敷贴及冲管的操作。患者出院前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自行完成1 次冲管及更换敷贴的操作。患者出院当天由责任护士对PICC 置管患者实施护理流程图理论指导,并对其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能同意患者及其家属完成居家护理。患者置管首次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家属发放护理手册,方便患者回家后阅读,护理过程中患者如有任何疑问可随时向责任护士咨询。

1.3 回访 责任护士每周五通过电话或上门对居家护理患者定期进行随访,在随访过程中了解患者自行护理的效果,并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及指导。

1.4 评价方法 (1)两组患者PICC 置管知识知晓情况。责任护士向首次置管出院后患者发放本院自行设计的PICC 调查问卷,问卷总分为100 分,>80 分为疾病知晓情况良好。两组患者均接受PICC 问卷调查,对于调查过程中存在不了解的患者由责任护士解答,使所有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80 分时方允许其出院。当观察组患者完成第10 次随访时,再次向两组患者发放PICC 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出院后疾病知识知晓情况。(2)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PICC 置管护理知识知晓情况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PICC 置管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PICC 置管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分,±s)

注: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各项PICC 置管知识评分比较,观察组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组别 例数 PICC 穿刺后皮肤护理出院时 出院后PICC 置管后洗澡方法出院时 出院后外露管护理出院时 出院后敷贴更换方法出院时 出院后PICC 堵管原因出院时 出院后4.20 83.40±3.50 94.80±3.60对照组 42 82.90±3.20 80.40±2.90 81.90±4.30 80.30±3.20 82.40±3.90 80.40±2.90 81.90±4.20 80.90±2.30 82.40±4.30 81.20±3.70组别 例数 PICC 置管并发症出院时 出院后观察组 42 81.60±4.50 93.40±4.40 82.30±3.30 94.30±4.20 83.90±3.40 94.40±3.80 82.90±3.70 93.80±PICC 管滑脱原因出院时 出院后冲管及换药时间出院时 出院后手臂活动注意事项出院时 出院后观察组 42 82.70±3.80 95.30±2.80 81.90±4.20 91.10±3.70 82.30±3.80 96.30±4.20 81.90±4.20 93.70±3.40对照组 42 82.90±4.40 82.30±3.60 82.90±4.60 82.80±4.20 81.70±4.40 82.40±3.40 82.40±3.70 84.10±3.80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 论

PICC 置管操作简单,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能避免高浓度药物及长期输注静脉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在肿瘤静脉化疗治疗中[4]。PICC 置管作为有创性侵入操作,其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20.1%,且大部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出院后护理不当有关[5]。章春芝等[6]研究指出,持续的质量控制及有效的护理是降低PICC 并发症的有效手段。为此,本研究对PICC 居家护理的患者应用护理流程图进行指导,旨在提高患者对PICC 的认识,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由于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间多数选择在家休养,因此对带管出院的PICC 患者做好出院后护理工作对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护理流程图是护士根据患者对PICC 认识水平而制定的护理指南,对带管出院的PICC 患者应用护理流程图可满足患者居家护理的需求,提高患者对PICC 置管后并发症的自护能力,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7]。表1显示,观察组患者应用护理流程图后,PICC 置管后知识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与责任护士对置管患者采用一对一的讲授方式,提高患者对PICC 并发症知识认识水平有关。PICC 患者及其家属在出院前通过学习PICC 置管方法技巧,提高了其自护能力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结果显示,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局部感染、穿刺点出血、静脉炎、导管脱出、导管堵塞、管腔出血、血肿、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PICC 居家护理患者应用护理流程图是可行的,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这可能与护理流程图可使患者正确掌握敷贴、冲管等方法操作有关。

总之,通过对PICC 置管患者应用护理流程图可有效提高PICC 置管患者置管护理知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居家期间护理更加安全、规范及科学,避免患者带管期间奔波于医院,确保患者带管安全有效,为后续治疗提供保障。

[1]郭 玮,薛英玲,韩桂华,等.PICC 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2):69-71.

[2]王瑞仙.巡回护理流程图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10C):3408-3409.

[3]黄爱玲,张素珍,宋 芬.护理流程图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2):72-73.

[4]申屠英琴,赵锐袢,陈春芳.27 例PICC 穿刺部位渗液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31-132.

[5]曾华萍,左描绘.乳腺癌患者PICC 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预防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32-33.

[6]章春芝,王桂英,薛志芳,等.个性化质量管理在PICC 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5):455-456.

[7]高 玲.PICC 导管尖端位置与并发症关系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74-2075.

猜你喜欢
冲管流程图居家
持续空气阻隔法所需输液冲管液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静脉输液冲管液量与时间对冲管效果的影响
staycation居家假期
改良脉冲式冲管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
微生高的往事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