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兴趣教学方法探讨

2015-08-05 01:11陈惠敏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兴趣教学幼儿音乐

陈惠敏

【摘 要】使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来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本文围绕幼儿音乐兴趣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从目标定位关注兴趣、教材开发激发兴趣、情境创设增强兴趣、倾听理解培养兴趣和创造表现提高兴趣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有效的提高幼儿音乐兴趣教学的方法,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音乐;兴趣教学;方法

0引言

幼儿生来就对音乐有着特殊的情感,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受到孩子的喜爱,并促进孩子的成长。兴趣是孩子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能使孩子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当孩子对某样事物有浓厚兴趣时,他的各方面就会变得非常活跃。因此如何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此进行讨论分析。

1目标定位关注兴趣

幼儿音乐欣赏教育的目标是通过音乐欣赏活动使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略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兴趣的倾向。”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以往的欣赏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过于关注认知,忽视情感和兴趣。即便在目标的制定上关注了两者,而在实施中却不由自主地向“唯智”倾斜。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制定目标和评价目标达程度时,淡化“唯智”象,强化和突出孩子在音乐中快乐情绪、体验感动、沉迷留连这些兴趣因素。

2教材开发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乐曲是否适合幼儿欣赏,关键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儿的兴趣和欲望。有许多非常优秀的中外名曲结构较为复杂,比较成人化,幼儿难于理解,不适合孩子欣赏。这就需要教师对乐曲进行细致的剪辑,使之重新组合成A—B—A、A—B、或A—B—A—C等结构,使其具有段落清晰、结构简单、旋律循环的特点,便于幼儿理解,接近幼儿最近发展区,从而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有些传统的教材内容比较陈旧,旋律又不优美,同样影响孩子学习的兴趣。因此教材的选择,对孩子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应有的放矢,广泛选择音乐欣赏素材,在深入了解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与已有音乐欣赏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乐曲在音色、段式、节拍、强弱对比、乐句反复等方面的特点,以决定其是否适宜于幼儿,孩子是否感兴趣。

3倾听理解培养兴趣

黑格尔说过“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想象让音乐丰富多彩,赋予音乐新的生命。而安静地倾听音乐,是艺术想象,审美再创造的前提。孩子只有全神贯注,才能捕捉到音乐的细微之处,敏锐地感受到音乐的灵动所在。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对“倾听”和声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的扩大、生活经验的丰富,周围可以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多。如果不适时加以引导,孩子会对周围许多美好的声音听而不闻。我们可从最简单的入手,让孩子仔细辨听周围的鸟叫、蛙鸣、飞机的隆隆声、摩托车、汽车鸣笛声……等;分辨大自然的声音:风雨雷电,下大雨、下小雨,雨水落在草地上、泥土上、水坑的声音;倾听活动室的玩具、门窗、扫地、洗手流水发出的声音;厨房里洗菜、切菜、炒菜及锅碗瓢盆发出的声音等。

学会倾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前提。在欣赏过程中,我们比较提倡完整欣赏。一只乐曲,一首歌曲,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表现了一个完整、丰富的音乐形象。将乐曲生硬地切开,一开始就分段倾听,会使音乐形象支离破碎。孩子们对音形象乐有了整体的感知和理解,浓厚的兴趣便相伴而生。

4创造表现提高兴趣

《纲要》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引导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以往的音乐欣赏活动大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模仿为主,幼儿被动接受,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创造性和个性发展,降低了欣赏活动的有效性。在新课程观的启示下,我们开始探索多种感官参与的开放式音乐欣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活动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和表现美,以实现他们的“自我表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满足”的需要,使欣赏活动真正“趣”起来。

4.1动作表现

孩子们在听到音乐时,经常随之哼唱,而且会手舞足蹈,用肢体动作或外在的物品、道具等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就是孩子的肢体语言。它能帮助幼儿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促进幼儿与同伴、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

为欣赏活动创编动作时,应注意动作与音乐的节奏、旋律、结构、情感等保持一致。这样,幼儿才能对所欣赏的音乐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产生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避免因动作难度偏高而影响幼儿主动感受音乐的兴趣,难度标准应是绝大多数幼儿都能自如表现。

欣赏作品时,教师应鼓励幼儿自主、即兴创编动作,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乐曲的节奏,模仿鲜活的音乐形象。欣赏《狮王进行曲》,低沉、缓慢的音乐出现时,让孩子们想象谁出现了?他们马上会想到,大熊、大象、狮子等;欢快、跳跃的音乐,让孩子猜想又会是谁?他们立刻就想到,小鸟、小兔、猴子等,于是引导他们随音乐模仿大型体积动物走路和身体轻巧动物俏皮的动作,孩子们非常投入。

4.2故事表现

故事是把音乐作品介绍给幼儿的最简便的途径,通过语言描述,可以使幼儿联系已有经验产生新的联想、展开想象,激发幼儿产生对所欣赏音乐的兴趣。比如,在小班《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歌唱中,我通过独唱,小组唱,集体唱等不同的方式,巧妙运用小班孩子年龄特点和好表现的心理,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快乐情绪唱给喜欢的小动物听。他们都积极参与,唱给小狗听后,还要唱给小老鼠听,唱给小老鼠听后,又要唱给小猫听,唱给小猫听后,还要唱给娃娃家的宝宝听……个个兴趣盎然,充满了童真童趣。

4.3绘画表现

繪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图画。音乐是流动的,稍纵即逝。而视觉对象的图画、符号等,却是十分稳定的,可以反反复复地加以欣赏、观察。可见,适当地运用绘画、图谱等视觉参与对帮助幼儿欣赏作用重大。让幼儿用美术作品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更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大胆想象与创造,促进幼儿互相学习、交流。如:大班音乐欣赏《春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音乐后,教师启发孩子想象:听了音乐你想到了春天的什么?并让幼儿将想象的春天画面创作出来。在音乐伴奏下,孩子们纷纷用手中的笔勾勒出一幅幅五彩的春天画卷:春雨变成娃娃在天空跳舞;冰雪融化了,河水淅沥淅沥流淌;小草从泥土里钻出嫩芽;小朋友用幼稚的小手,牵着心爱的风筝,高高地举着,把它送往天空,风筝像美丽的小鸟高高地飞翔,美极了……。孩子们画的是春天,表达的却是对音乐的灵动之情。

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旋律,在孩子们手中变成了直观形象的画面,生动有趣的图谱帮助幼儿更充分、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内涵。以绘画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想象和情感体验,增强了幼儿的成就感,提高了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

6结语

总的来说,在进行幼儿音乐教学的时候,以抓住兴趣为突破口,以兴趣来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激情,配合多种艺术手法,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循循诱导,使幼儿全身心投入音乐学习,努力培养幼儿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是幼儿音乐兴趣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田艳.奥尔夫教学法对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J].科技创业家,2014.

[2]陈甲.论音乐教学对儿童兴趣的引导[J].美与时代旬刊,2013.

猜你喜欢
兴趣教学幼儿音乐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