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审视训练初探

2015-08-05 01:11张廷汉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方法

张廷汉

【摘 要】中国山水画是最能反映中国人心境与思绪的艺术,在源远流长的山水画传统中,伴随着人与自然“相望相化”这一永恒的主题,山水画的诗性精神是长期伴随着山水画发展的。而作为当代高中学生来说,如何体会这种渊源流长的文化精神呢?现代学生似乎很难在现代文明程度下去理解古人的心绪。我们需要跨越历史的长河,来探寻高古的山水诗性精神.

【关键词】方法;实物展示;教学模式;重视评价

一、给学生一个看世界的方法

“看”也是一种能力,如何引领学生去“看”应该是我们在教学中首先面对的一个问题,不同学科的学习往往形成的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区别,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论述到:美育是教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在各种教育中起到协调统一的作用。作为美术学科应该发挥学科本身的教育优势,着眼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学生的观察能力一部分是由自身审美素质自发的,但大部分则需要教师优化教学形式诱导引发的。在高中课堂教学中,面对我们要施教的对象,我们应引源而不是截流,不要用程式化的要求去引领学生的观察,要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察方式。

1.换个角度看

1909年,康定斯基在自己家中发现了一幅难以描述的美丽图画,一幅充满一种内在光芒的图画,它除了形式和色彩之外什么也没有。一次不同以往的观察,康定斯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抽象美的存在,并从此走上了抽象主义绘画的表现。由经验式的观察走向发现式的观察,能使学生在观察时积极地进行分析和思考,并通过事物的表象,从多角度的综合比较中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象,改变观察模式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以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提高。

2.看不一定只用眼睛

用心感受、用思维去联想,让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美术是最富情感的艺术,只有用心感悟、用心去触摸艺术作品中那点化融心灵的敏感与悸动,才能让心灵穿越作品与大师的灵魂碰撞并相融契合,让心灵化作一股清泉自然流淌。这种体验似乎是一次次圣殿中的洗礼,洗去心灵上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的灰烬,洗出自然的亮色和心灵的一片净土。

3.学会用文化的眼光去看

在观察学习中要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引导一种文化的联想。山川河岳、风花草木曾被历代多少文人吟咏过、歌颂过,文化的联想会丰富看的内涵,并且最终会丰富学生作品表现的内涵。

4.学会用审美的眼观去看

有过这么一句话,说一块矿石在商人的眼里始终是商品,在艺术家的眼里却能发现美的存在,这是一个需要引导和学习的过程,也是美术教学本身与生俱来的一种使命。美的体验需要一种情感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用充满情感的、美的意念去观察和感受。所谓“魂在艺存,魂丧艺亡”,作为欣赏者,没有情感的投入,就领略不到作品的内涵,更体会不到画家创作时的心境,这等同于艺术的丧魂失魄。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感的融入,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赋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目前,多数高中的美术课堂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基本上还是秉承了一贯的传统教学方法,整节课基本都是由老师讲授,学生和老师没有互动和沟通。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一方面,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得不到学生的反馈和共鸣;另一方面,学生学的很累,也没有兴趣,慢慢的就会产生一种惰性,在美术欣赏课上无所事事,在被动消极中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学生和老师都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为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老师可以每堂课给学生展示一件优秀的或经典的美术作品,先将该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做详细的讲述,剩下的课堂时间就全权交给学生,由他们分组自由讨论。首先讨论一下作者创作这件作品的动机和目的,是为了表达和寄予什么样的情感,或者想反映当时的社会风气。设身处地的假想一下,如果你是作者本人,你会以什么样的手法来表达你的意图和情感。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内心深处对艺术和生活的感悟力。然后,每组的组长将自己小组的意见综合表述。你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原来每个人都有这么多新奇有趣的想法,原来艺术可以这样表现。最后,再由老师讲授一下作品的创造技能和美术技能。期末考试的时候,每个小组找一个感兴趣的美术作品,按照课堂练习的方法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解,每个人都必须承担讲解的一部分,并回答大家的提问,最后由老师根据个人的表现给出成绩。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达到了教学目的,也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三、更新教学理念,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1.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教师应先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绘画过程,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试)的几种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避免简单的缺少学生参与的师讲生听和机械模仿,尽量弥补该模式可能造成的认识活动的不完整性。

2.尝试——指导教学模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要让学生(个人或小组)先自主尝试来学习绘画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应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商讨边探寻方法。然后,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有时包含部分的示范)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绘画的兴趣,使其产生挑战心,并不断鼓励学生持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三、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美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生活处处有美术,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美的真义,才能真正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首先,美术课堂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在美术教学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拘泥于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在题材、形式的选择表现上要留给学生自由空间,可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做起,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积极性,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让美术教育走进学生生活,变生活为美术学习的大课堂。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美術教学就失去了创造的活力。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描绘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鸟兽人物,从而体会到生活与美术的联系,感受到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四、重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以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太过单调刻板,从而带来的后果是学生对美术提不起兴趣。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美术教学评价也有了新的要求,其不仅要求我们以多样化的评价标准评价学生,更要用创新的眼光看待学生。通常情况下,评价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师生在评价作业时有对比、有参考。②用几分钟时间请几位有代表性的学生做自我评价。③请全班学生一起来评论。④教师评论。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尽量采用激励性语言,以挖掘学生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即使作业表现不太理想,教师也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激励能力较弱的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仅要评价作业的效果,更要重视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的表现,并给予合理评价。

参考文献:

[1]黄志华.探析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教师,2013(02).

[2]王幼红.谈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方法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学习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