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

2015-08-05 10:17黄永强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科学方法物理教学初中

黄永强

【摘 要】古语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方法,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牢固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为今后的深造和工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科学方法

素质是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中获得的,并能稳定的长期发挥其作用,如何通过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新时期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个高素质的人材,他肯定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能通过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使知识创新。物理课程集思想、方法、实验于一体,有助于自然观、世界观、方法论的形成和发展,其它学科无法替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注重科学方法的教育对创新教育意义深远。

一、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意义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满怀探知世界奥秘的好奇,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只是孤立地解释物理现象,而没有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研究问题的方法、手段,那么学生就无法将大量的物理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编织成一个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的结构或网络,就无法不断接收、容纳新的信息,也就无法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很多学者都认为,一个人如果在工作以后没有从事相关的学科工作,那么中学中学习的一些专业知识几乎没有用了,但是曾经学习的科学方法却是终身受益。

一个人的素质是寓于他显示出来的以发展着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创造力之中,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不断出现新产品、新技术、新概念。单纯的知识传授将是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进步,更谈不上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素质教育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四个层次,而科学方法是其中的核心,科学方法教育对于培养学生优良的科学品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索能力是其它方面的教育不可替代的。

二、常见科学方法的目标分析

(1)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实质上属于一种工具,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有时可转化成数学问题,再通过比例法、图像法、方程法等,可以简化物理问题的求解过程。如电阻、密度等物理量的实验一般使用的都是比例法及图像法。通过这两种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物理概念及规律。

(2)假设方法。物理解题中的假设,从内容要素看有参量假设、现象假设和过程假设等,从运用策略看有极端假设、反面假设和等效假设等。利用假设,我们可以方便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恰当地运用假设,可以起到化拙为巧、化难为易的效果。假设法的运用,不仅为快捷解题提供了便利,更为培养创新能力开辟了途径。但是,要正确恰当地运用假设法,必须深刻把握其“设而不假”的关键要领,即假设的内容与问题本身并不矛盾。否则,就会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后果。

(3)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譬如说某段导体中通过电流的大小不仅和其两端电压有关,还和这段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的大小及材料种类等因素有关。所以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单靠自然条件下整体观察研究对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研究对象施加人为的影响,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这就是“控制变量”的方法。例如为了研究某物理量同影响它的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将另外两个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以便观察和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一因素之间的关系。

(4)转换法。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如:分子的运动看不见、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5)类比法。类比法的本质是使主体思维内部知识结构与客体的原型之间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生活中已有的认识或教材中已有的理论,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事物间的联系用已知探索未知的能力。在物理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某些不同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类比法就是基于这些相似性,从而利用已知的物理规律来寻找那些未知的物理规律。如电流的形成和电压的作用,是通过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和水压是水管中形成了水流进行类比,从而得出了电压是电流形成的原因的结论。

另外常用的科学方法还有归纳法、比较法、演绎法、推理法、想象法、逆向思维法、宏观与微观结合法、累积法等等,鉴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三、结语

总之,物理科学方法在学生的物理学习和思维活动中是最灵活的成分,也是我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最难捕捉的。科学方法渗透不应孤立施展,而应融合于知识教学和知识应用之中,教师给学生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在情境中实现方法的应用和迁移,学生有了过程体验,学生的记忆就会持久,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能够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参考文献:

[1]范云龙.例谈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指导[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31期.

[2]张洪鹏.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年13期.

猜你喜欢
科学方法物理教学初中
“四个全面”蕴含的科学方法对政治工作的启示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