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视角下企业科技人才培养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2015-08-05 00:55柏丹左敏
中国经贸导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结构方程知识管理

柏丹 左敏

摘要:在知识管理视角下,从企业知识管理机制、知识资本与企业竞争力、知识活动边际和员工与组织结构四个维度构建企业科技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结构方程,并与普通员工培养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Amos22.0对影响企业科技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效应进行检验。研究表明企业科技型人才培养的总效应为0.655,而普通员工培养的总效应为0.792,表明企业科技型人才的培养的效果还不显著,其原因在于潜变量员工与组织结构、知识活动边际与企业科技人才培养之间缺乏明确的路径关系。

关键词:知识管理 企业科技人才培养 结构方程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的持续竞争力越来越依赖知识,当前企业管理已经进入到知识管理的阶段,作为知识的重要载体,知识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正日益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因此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企业科技人才研究对于实现企业绩效的持续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基于知识管理视角下的企业科技人才培养的研究是比较新的课题,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少。彼得·F·德鲁克是最早提出知识社会和知识管理的人,并指出知识型企业需由专业职能人员组成。[1]詹姆斯·布莱恩·奎恩、菲利普·安德森和悉尼·芬克尔斯坦认为,员工智能的管理(并将这种智能转化成有用的产品和服务)正迅速的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管理技能,具有自我激励的创造力的组织,将有更明显的竞争优势。[2]戴瓦纳(1981)[3]、比尔(1984)[4]、劳伦斯·S·克雷曼(2002)[5]等学者们纷纷对知识管理中的人的重要作用展开研究。王民认为:“要增加人力资本投入,调动人才潜能,借鉴国外企业的用人之道,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开发企业有竞争力的人才战略”。[6]金福、王前认为:“智力资源管理是在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新的研究方向”。[7]

综上所述,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对知识管理这一问题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建立知识管理的模型等方面,而对知识管理与科技人才培养相结合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在知识管理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科技人才培养,哪些知识维度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影响显著等问题亟待解决。

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本文以大连市开发区保税区为例,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科技人才培养的因素进行结构方程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在估计一组观察变量和潜在变量关系的同时,分析各潜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较科学地识别企业科技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

(一)探索性因子分析

通过对园区的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和查阅相关文献,课题组的相关成员初步确定知识管理视角下科技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为排除相关性较高和影响小的因素,用因子分析法对这些因素进行降维。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作为因子分析的输入数据,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6份,有效问卷271份,有效率90.6%。调查问卷所得数据的可靠性利用SPSS21.0软件的Cronbach's α系数进行检验,经计算X5知识管理费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594。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通常认为Cronbach's α系数在0.7以上具有较好的信度,因此X5删除;X6与X14相关性较高,合并为X14企业知识环境文化。其他影响指标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可靠性较高,该调查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通过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以特征值大于1原则提取4个公共因子,具体见表1,由旋转后的主因子载荷矩阵得到主因子1在X8、X10、X15、X18上载荷值较大,定义为“知识管理机制”;主因子2在X1、X2、X3、X4、X9上载荷值较大,定义为“知识资本与竞争力”;主因子3在X11、X12、X13、X14上载荷值较大,定义为“知识活动边际”;主因子4在X7、X16、X17上具有较大的载荷值,定义为“员工与企业结构”。

(二)概念模型构建和研究假设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企业科技人才培养的假设模型。如图1,潜在观测变量科技人才培养和普通员工培养分别用其人数的数量(Y1、Y3)和质量(Y2、Y4)来测量,本文根据现有理论和研究现状提出如下假设:

(三) 模型的拟合与路径系数修正

利用Amos22.0得到各指标的拟合指数,卡方自由度比(X2/df)介于1—3,比较适配指(CFI)、标准适配指数(NFI)、增值适配指数(IFI)大于0.9,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小于0.5。按照每次释放一个参数的原则,逐次进行修正,最终的模型拟合指数如表2所示。

Amos采用CR值法估计模型的路径系数,当CR统计量的相伴概率显著水平小于 0.05 即认为两变量之间存在路径关系。由表3可知,隐变量知识资本与竞争力对知识活动边界的路径系数为0.58,CR值相伴概率0.04,显性水平支持两者之间的路径假设。相反,知识活动边界与科技人才培养、员工企业结构与科技人才培养、知识活动边界与普通员工培养之间不存在路径关系。

(四)结果

运行Amos22.0,输出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如图2。结合路径系数分析可得出企业科技人才培养和普通员工培养的总效应。

科技人才培养的直接效应为它与知识管理之间的路径系数0.42,间接效应来自知识资本与竞争力,其值为0.42*0.56=0.235,总效应为0.655。同理可知普通员工培养的总效应为0.792,科技人才培养的总效应明显低于普通员工的培养总效应。

三、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知识管理视角下的科技型企业人才培养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科技型企业人才培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企业科技型人才培养的总效应为0.655,而普通员工培养的总效应为0.792,对比说明企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效果还不显著,其原因在于潜变量员工与企业结构、知识活动边际与企业科技人才培养之间缺乏明确的路径。因此应加强企业结构变革,注重知识管理与科技人才相集合,不断拓展科技人才培养路径。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哈佛商业评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詹姆斯·布莱恩·奎恩,菲利普·安德森,悉尼·芬克尔斯坦.哈弗商业评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高佩华.基于竞争优势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技术经济,2006(2)

[4]迈克尔·比尔.管理人力资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5]劳伦斯·S·克雷曼著.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6]王民.人力·智本·资本[J].国际商务,2002(2)

[7]金福,王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新发展智力资源管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1)

〔本文系大连市科技局项目“大连市科技人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4D11ZC113)阶段性成果〕

(柏丹,1964年生,辽宁锦州人,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企业价值与智力资本。左敏,1989年生,山东淄博人,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管理)

猜你喜欢
结构方程知识管理
社区居民旅游公平感知与旅游参与、旅游收益的结构关系
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检验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研究
基于结构方程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就业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