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党的作风建设的论述及现实意义

2015-08-05 13:34李建洪
党史文苑 2015年14期
关键词:现实意义

李建洪

[摘 要] 毛泽东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党的作风建设最宝贵的思想财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党的建设的关键时期,重新学习和领会毛泽东关于党的作风建设论述的精神实质,对于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永葆党的青春和活力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 三大作风 现实意义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如一地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斗争血与火的考验中形成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和优点。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始终坚持做两件事情:一是理论建设,二是党风建设。对此,毛泽东曾经有过一段很精彩、很深刻的论述。他说:“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革命理论是党的行动指南,革命风格是党的胜利保证。从延安整风到党的七大,毛泽东对党的作风建设的论述就提出了一系列的基本思想观点和要求,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我们党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传统和作风,成为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毛泽东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论述

1.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精髓,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思想保证。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古田会议以后,毛泽东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解决中国的问题。毛泽东就党的建设问题和当时党内存在的教条化、形式主义及“左”倾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的危害,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毛泽东又强调:“我们如果仅仅读了他们的著作,但是没有进一步地根据他们的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没有企图在理论上来思考中国的革命实践,我们就不能妄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

毛泽东的这些精辟论述,言简意赅地指出了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质,就是要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提出科学理论,根据中国情况作出决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根据当时的情况,实事求是地对基本国情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强调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要有分析有判断地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要抵制和批判外国资产阶级的腐朽东西,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显然,毛泽东在这篇讲话中阐明了这样一个基本思想,即借鉴别国经验,走自己的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群众观点运用于党的活动中的体现。

他在1933年至1934年间所写的一些关于经济工作的论著和农村调查报告中,反复阐述了关心群众利益、改善群众生活的重要意义,反复强调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的道理。1933年,他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文中指出,要“从组织上动员群众”,但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必须“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毛泽东曾把群众比作“诸葛亮”“上帝”,表示了自己甘当群众小学生的心愿。他在1943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讲话时说:“‘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毛泽东认识到群众中蕴藏着无穷创造力,他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指出:“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

毛泽东要求通过群众路线的教育达到两个目的:第一,明确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第二,懂得只要依靠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3.批评与自我批评。毛泽东十分重视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就指出:“所谓发挥积极性,必须具体地表现在领导机关、干部和党员的创造能力,负责精神,工作的活跃,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批评缺点,以及对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从爱护观点出发的监督作用。”1944年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又提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里,毛泽东系统阐述了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作风,并且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同党内民主作风联系起来。在1949年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毛泽东再次强调:“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

二、毛泽东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理论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引下,我们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全面加强了党的建设。在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时期,重温毛泽东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从而在现代化建设中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性。

1.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把党的作风问题提高到共产党能否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高度来认识。早在1945年7月初,黄炎培先生在延安曾向毛泽东提出过,共产党掌握全国政权以后能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黄炎培提出这个问题是以60年的人生经验,以自己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为根据:纵观历史,“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败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国共产党怎样才不会重蹈历史覆辙。对此,毛泽东果断地做出了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在党的作风建设中,特别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动员人民群众对我们党进行监督。他强调,正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掌握着领导和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防止领导干部滥用手中权力,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特别强调:要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

实践证明,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要防止权力腐败,防止权力的滥用,就必须将权力的运行置于人民群众的严格监督之下。

2.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获取执政合法性的必然要求。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来看,党的优良作风是其执政合法性的基本条件。在革命战争年代,在中国共产党没有执掌全国政权、处于非法和被压制的情况下,巨大的生死考验迫使党的精英阶层与普通群众打成一片,迫使我们党十分注意维护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因此,战争作为一种严酷的自然淘汰机制不断赋予中国共产党以与时俱进、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优良作风。

历史也已表明,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自身的作风建设,这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又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形成并坚持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优良作风,它们曾经体现了并继续体现着重要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维护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工程,是使中国共产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这也是由我们党的执政规律决定的。总结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其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人民群众。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之所以丧失政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领导集团内部出现了严重的腐败现象,脱离了人民群众,最终被人民所抛弃。

20世纪90年代,曾经执政70多年的苏联共产党丧失政权,就与它严重脱离实际和严重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不良作风有关。原苏共中央书记、现为俄共书记的久加诺夫对此有所评论:苏共丧失政权的真正原因是,在长期一党专政的制度下,实行了三垄断,即垄断真理的意识形态制度,垄断权力的政治法制制度,垄断资源与经济利益的经济制度。三项垄断制度导致苏联共产党高高在上,与人民群众严重脱离,失去执政的合法性,最终被人民所抛弃。

因此,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我们一定要树立起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的自觉意识和忧患意识。

责任编辑 马永义

猜你喜欢
现实意义
贝叶斯公式的学习与现实意义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当代诗词史稿(九)——倡今知古求正容变的导向作用和现实意义
从NHK BS8K说起 聊聊8K电视广播发展现状及其现实意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三重逻辑与现实意义
动态汽车衡准确度等级的现实意义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毛泽东的党内批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