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策略探析

2015-08-07 02:37王鹏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防治策略诊断

王鹏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对牛养殖业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而牛传染病的防治作为牛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从牛巴氏杆菌病入手,对该病的诊断和防治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 牛巴氏杆菌病;诊断;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8--02

牛传染病的防治宗旨在于防止和控制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的传染病发生,从而提高牛场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养牛业均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养牛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牛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治问题成了重中之重。就我国目前的养牛形势来看,在牛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治这一块仍存在部分问题,特别是牛巴氏杆菌病[1]。由于该病具有发病急、发展快等特点,不仅影响牛的健康,导致其死亡,还会阻碍我国养牛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牛养殖场应重视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找出该病发生的原因、流行病学特征、症状等,及早进行准确诊断,运用科学且合理的防治策略在最大程度上消除牛巴氏杆菌病对牛养殖业的威胁。

1 牛巴氏杆菌病的概述

巴氏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常发生于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中。该病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具有高热、肺炎和内脏广泛出血等特征。

2 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球状短杆菌,其形状为两端钝圆,中央微凸,具有不能运动、多散在及不形成芽胞等特点。由于该病菌的抵抗力较弱,且对土霉素和磺胺敏感。在腐败尸体中可存活1~6个月,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可存活6~10 d,在干燥空气中仅能存活2~3 d,且在阳光直射条件下数分钟内便可死亡,高温和一般消毒液也可杀死该菌。

3 流行特点

牛巴氏杆菌病在世界各地的分布较广,在各地养牛场均可发生,且耗牛、黄牛及水牛的发病率较高[2]。该病的病菌作为一种条件病原菌,常存在于健康畜禽的消化道和呼吸道中,與宿主呈共栖状态。当遇到寒冷、闷热、潮湿、拥挤、通风不良、营养缺乏、饥饿或是疲劳运输时,可导致牛的机体抵抗力下降,多杀性巴氏杆菌便会侵入牛体内,感染其消化道和呼吸道,并通过飞沫和空气,或是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体外时感染其它健康牛。通常情况下,牛巴氏杆菌病会呈散发性或是呈地方流行性发生,致死率较高(80%以上),且个别地区的致死率可高达90%以上。

4 症状

一般情况下,牛巴氏杆菌病的潜伏期在2~5 d,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败血型、浮肿型及肺炎型。其中,急性败血型的病程为12~36 h,其早期症状为高热(可达41~42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呼吸急促、脉搏加快、精神迟钝、肌肉震颤、食欲减退等症状,且常伴有腹痛、粪便初呈粥样,后呈液状,并混有粘液或血液和恶臭等表现。浮肿型的症状为喉部和颌下肿胀、眼红肿、流泪、呼吸困难、皮肤和粘膜发绀(呈紫色或青紫色),该类型的病牛常因窒息或下痢虚脱而死。肺炎型的病程为3~7 d,其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即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有泡沫状鼻汁,后呈脓性。肺部听诊时有支气管呼吸音和水泡性杂音,叩诊时呈浊音。

5 诊断方法

5.1 临床诊断

初步诊断可根据高热、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鼻流黏脓分泌物及下痢等典型症状来进行。急性败血型常见多发性出血;浮肿型常见咽部和下颌部肿胀;肺炎型主要表现为两侧前下部有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

5.2 实验室诊断

5.2.1 病料采取和标本处理

可取生牛的血液和水肿液,取死牛的心、肝、脾及淋巴结等。标本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对标本进行表面除杂,即在将其放入沸水中浸烫,时间以4~7 s为宜,随后使用灭菌刀进行剖切处理,再把新鲜剖面在血琼脂平板一侧上涂抹均匀,涂抹面积以平板的1/5为宜;二是将标本浸渍在95%酒精中立即取出,再引火自燃,并重复3次。

5.2.2 直接镜检

选择血液作为推片,以脏器的新鲜剖面作为涂片,两种各准备若干片。用甲醛固定对部分推片和涂片作革兰氏染色,同时另一部分作碱性美蓝染色或瑞氏染色。随后进行镜检,如观察到大量革兰氏阴性、且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球状短杆菌。同时,碱性美蓝染色或瑞氏染色为卵圆形、两极浓染,且似呈并列的两个球状短杆菌,便可做出初步诊断。

5.2.3 分离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料,用血液琼脂平板和麦康盖琼脂同时进行分离培养,温度为37 ℃,时间为24 h。多杀性巴氏杆菌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可长成淡灰白色、圆润,且不溶血的露珠样小菌落,但在麦康盖琼脂上不生长。将涂片染色后进行镜检,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如有必要,可做生化试验来进行鉴定。

6 防治策略

6.1 合理建舍

牛舍选址要合理,可选在离公路100 m以外、来往车和人较少、远离村庄和畜产品加工产、地势高、避风向阳、水源清洁、取水方便的地方。建舍时,如有条件可根据牛的养殖程序将牛舍分为配种舍、分娩舍、保育舍、育成舍,并在养殖场内设立生活区和饲料管理区。同时,要做好养牛环境的相关工作,配置专门的环境护理设施,积极采取防寒降温措施,最大程度为牛提供舒适的生产环境,以确保牛的健康成长。

6.2 疫苗免疫

定期进行接种疫苗,可在每年春季给牛注射牛出血性败血症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每头5 mL。或是使用牛疫康,100 kg以下的牛,给予皮下或肌肉注射4 mL,100 kg以上的牛,给予皮下或肌肉注射6 mL。以上两种疫苗的免疫力均为维持9个月。

6.3 药物治疗

对病牛进行封锁隔离,并进行敏感抗生素治疗,具体如:氧氟沙星,肌肉注射,3~5 mg/kg体质量,连用3 d;恩诺沙星,肌肉注射,2.5 mg/kg体质量,连用3 d。如将抗生素与高免血清联合使用,可提高治疗效果。但在用药前要查看说明书,并注意配伍禁忌,如在没有充分了解药物功效的前提下盲目配伍,不仅会增强药物的毒副作用,引起不良反应,严重时还可导致牛死亡[3]。另外,要加强消毒和紧急预防接种,封锁隔离区用20%的漂白柑进行消毒,要经一定的时间观察无发现新的病牛并进行全面消毒才能解除封锁隔离区。

6.4 加强管理

在实际的养殖中,可定期清扫牛舍、牛活动场所及其它可能存在病毒和细菌的地方,保持牛舍干净、干燥、通风良好,牛的粪便要及时清理,垫草要及时更换,并定期进行喷药杀虫。同时,要重视牛品种的改良工作,坚持自繁自养,采用人工受精进行繁殖,选用良种冷冻精液,以从根源上提高牛的生产品质。如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引进仔牛,必须经过严格检查,确认无疾病后方可购入并群。

7 结语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应成为牛养殖户的重点关注问题[4]。在进行牛养殖期间,除了要进行疫苗免疫、药物治疗及加强管理外,还应从小的细节抓起,努力提高对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手段与技术水准,并不断积累牛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治经验,确保牛的健康成长,真正实现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正刚,杨开建.浅述牛巴氏杆菌病流行特点及其防治措施[J].湖北畜牧兽医,2014,35(6):34-35.

[2]黄立新.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治[J].科技致富向导,2014(9):287.

[3]孙道忠,徐景峨.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4,10(7):121-122.

[4]李斌.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治[J].贵州畜牧兽医,2013,37(1):28-29.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防治策略诊断
高速公路桥梁病害的防治策略探讨
工民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策略探讨
关于冷却塔的落水噪声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探析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及防治策略
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与防治策略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