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有神韵,“白描”不白“描”

2015-08-07 00:46李丽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长堤湖心亭白描

李丽

教学目标

1.了解白描手法及其特点;

2.学习并掌握白描写意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白描手法的几点技巧;

2.在学习与训练中形成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以画入境”

出示对比图片:左侧一幅为白底黑墨线勾勒的长河落日图,线条清晰,色彩纯净;右边为水墨渲染画成的长河落日图,浓墨重彩,以色块的深浓浅淡来表现长河与落日的质感。让学生说出两种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白描、渲染),了解白描是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一种中国画技法,而文学上的白描是指文句简略、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

二、白描写景

1.找出《湖心亭看雪》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

2.说一说,这两句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描绘和刻画,可分为细描和白描。

3.借助想象,细致描写文中的雪景

试着用散文化的笔法改写原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白描)

——此时湖上冰花弥漫,开阔的天际轻浮着几缕白云,远处隐约有连绵起伏的山峦,近处是烟波缥缈的湖水,天上与地下融成一片混沌的白色。湖面上只能隐隐地看到些许影貌,只有如一道墨痕般的长堤,一点丹青似的湖心亭,还有我那如菜籽般渺小的扁舟,小船上的三两个人影宛若米粒一般罢了。(细描)

4.对比阅读

对比原文与改写,了解“白描”的语言特点。

原文:言简意丰;朴素自然;传神含蓄

改写:详细具体;虚华浮丽;过于直白

——“白描”是指用简练的语言描绘景象或人物,突出其神韵,以形象本身简洁的特征表露唤起读者联想。鲁迅曾说:“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5.在学过的课文中寻找并体会

如写景:《春》(朱自清);《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三、白描写人

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立纸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抓住特征,粗笔勾勒

《三国演义》中,对赵子龙肖像的勾勒:“忽马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回合,胜负未分。”仅用“身长八尺”等寥寥十二个字,就将赵子龙这位“威风凛凛”英俊勇武的少年将军的神态突现了出来。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肖像时不妨借鉴这种写法。在外貌描写中,运用白描写意的手法,能洞穿人物骨髓,由外貌触及本质、灵魂。

2.略貌取神,突出一点

《咏雪》中谢道韫用“未若柳絮因风起”比拟白雪飘飞的景象后,作者用“公大笑乐”四字勾画出谢安无比欣喜的形象。其中“大笑”一词用得简洁传神,直击人物内心世界,既展示了谢安喜悦赞许的神态,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于朴素之中见真情,于平淡之中见神奇。

3.巧写对话,点出神韵

《三国演义》中,“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回,写曹操担心日后刘备可能成为与之争夺天下的劲敌,故意在饮酒之际对刘备进行试探,问他谁是当世英雄。刘备此时正寄居曹操处,深怕曹操识破他夺取天下的雄心,对曹所问,故施韬晦之计,先是推托不知,继而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但当曹操指明:“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他闻言吃了一惊,将手中匙箸,掉落于地。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借雷声惊心将闻言失箸的缘故,轻轻掩饰过去,表现了刘备善于应变的性格。

4.课堂训练,学以致用

试运用上述白描手法描写班上某一同学,要求凸显其神韵,不少于200字。

教学小结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白描抓住对象的神韵,粗线勾勒,不着色彩,不求细致,无造作之态,有自然之美,达到了以少胜多、以“形”传“神”的艺术效果。

(本文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和实践研究”子课题“跟课文学写作”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湖北荆州市东方红中学]

猜你喜欢
长堤湖心亭白描
临江仙·长堤柳
湖心亭看雪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湖心亭看雪》教学小结
忆(通韵)
湖心亭看雪
问客
写给远去的路遥
《白描荷卷》自跋
水 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