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上的巡山工
——记湖北“最美一线职工”鲁朝忠

2015-08-08 01:20文_贾
工友 2015年1期
关键词:危岩巡山铁路局

文_贾 桥 王 华

业绩档案:

40岁的鲁朝忠是武汉铁路局荆门桥工段恩施桥隧车间巴东巡山工区工长,他带领工友们负责搜巡管内288公里范围的207座山头,清理被称为“空中炸弹”的风化岩石,未发生一起落石和人身伤害事件。他先后获得“武汉铁路局先进个人”、“湖北五一劳动奖章”、湖北首届“最美一线职工”等荣誉。

1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宜万铁路通过的正是鼎鼎有名的蜀道,全线377公里,蜿延穿行在高山与深谷之间。桥梁和隧道一座连着一座,刚出隧道,不到20米又要进洞,被人形象的称作“铁路桥隧博物馆”。

这条铁路不仅重峦叠嶂,山峰如削,而且岩溶、暗腔、滑坡、断层破碎带和崩塌等十分广泛,加上开凿隧道时引起的山体震动,隧道口一带岩体受到影响,山上黑乎乎的巨石高悬头上,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滚落下一块来,对于飞驰的列车就会造成灭顶之灾!

鲁朝忠和工友们的工作,就是检测、控制、排除这些“蠢蠢欲动”的危岩险石,确保列车全天候绝对安全。宜万铁路通车后,2011年3月武汉铁路局荆门桥工段正式组建了巴东巡山工区。鲁朝忠和他的16名队友,怀着对宜万线的好奇和向往,当上了宜万铁路的巡山工。

第一次走进宜万线,连绵起伏的大山,让他们心生震撼,毫无头绪的工作,让他们心中没底。一个见多识广的老职工一屁股坐在地上:“天哪!这么多的山,这么长的铁路线,全是悬崖峭壁,会有多少危石,怎么清得过来呀!”

怎样才能保障管内288公里铁路上不落下一块石头?段上派鲁朝忠和两位工友,去成都铁路局西昌工务段学习,他们直接下到汉源桥路车间金口河“孤石危岩”工区跟班作业。

这是著名的成昆铁路汉源区段,同宜万铁路一样,山势陡峭,常有岩层剥落。从20世纪70年代成昆铁路通车伊始,这里便成立了全国铁路当时唯一的巡山工区——“孤石危岩”整治队,已经有40多年历史了,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和教训。

2

从西昌工务段带回来的“望、闻、问、切”四字搜山诀,还有 “楔、锤、撬、炸、撑、砌、捆、网、埋、除、移、刷”十二字治山法,为工作打开了思路。但这毕竟是成昆铁路40多年的总结,对于宜万铁路是否适用还须重新探索。

鲁朝忠带领队友们首先做的就是苦练基本功,一个是“勤”,一个是“苦”。

基本功从爬山开始。管内288公里的山崖,鲁朝忠带着队友们,一座座地攀爬。宜万铁路沿线的山,每座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并且多是刀劈斧削的绝壁悬崖。平常人抬头望一眼就会头晕目眩,而鲁朝忠和他的队友们,每个人身上都要背负着好几十斤的工具,钻石头用的钢钻、撬石头用的钢钎、打炮眼用的锤子、开路用的砍刀、锁固危石用的钢丝网…… 而鲁朝忠背得更重,作为工长,他背上比别人多了一个 30多公斤的发电机。

用刀劈路,是巡山工的家常便饭。危石或悬在崖边,或立在山尖,这些地方不仅从无人迹,甚至连鸟也很少飞过,自然也就没有路。然而,鲁朝忠和他的队友们却要从这里开出一条条巡山的路来。

第一次上野三关的经历让他们终生难忘。所谓“野三关”其实是武陵山脉向东延伸的一座高峰。满眼都是密密的树木,一棵挨着一棵。树与树之间夹着一丛丛不知名的灌木。带刺的藤条横亘丛生,茂密的叶片遮天蔽日,既恐怖又神秘。每前进一步都得用砍刀在荆棘棵子中挥汗如雨地砍上好一阵,还得揪着茅草,抓着藤条,抠着石缝,往前攀爬。

凭着意志与毅力,鲁朝忠硬是在前面砍出一条路来。说是路,其实连羊肠小道都算不上,只是一条勉强可以穿行的缝隙。一座山没翻完,个个伤痕累累。

突然,草丛中传来一阵细细的吱吱咝咝声,几条一丈多长的毒蛇交叉着窜了出来,又瞬间滑向灌木深处。工友们尖叫着躲闪,一个个吓得魂魄出窍。

这就样,今天300米、明天500米。一米一米、一天一天把巡山的路往前推进。为了鼓舞工友们,鲁朝忠带头唱起了改编的歌“敢问路在何方?路在我们刀下——”。

3

在288公里长的线路上,沿途有多少危岩?问到谁都会说:天知道!可鲁朝忠却说:“我知道!”

大自然的“改变”可谓是“千变万化”,永远充满未知凶险。从宜昌东到凉雾这段,挨近铁路的所有边坡、山头,都被鲁朝忠们进行过地毯式排查。每一座山、每一块石头都了然于心,构成一幅活的地质图。

凡是可能危及铁路安全的每一块危石都进行了拍照、标注,并制订出具体的整治方案。只要随意问一下他们对危岩险石的记忆,鲁朝忠都烂熟于心脱口而出:宜万铁路武汉铁路局管区288公里路段上,建档的大小山峰共有207座;已经发现并登记在册的各种危石有270多块;成功清除了98块大型危石,采取防护措施的还有100多块;列入重点监管的有43块;一般观察的131处……

不仅如此,每一处危岩石的方位、高度、离铁路的距离、地形地貌特征都标得清清楚楚。这就是鲁朝忠们用生命建立起来的“危石档案”。

这是一次大雪后的例行巡山。山区早上的8点才蒙蒙亮,巡山工们却已经把群山踩在脚下了。他们踩着积雪,抓着荆棘、相互拉扯着到达了山顶,五爪观2号隧道的山崖像屋檐一样从上倒扣下来,一眼望下去,让人目眩,能勉强立脚的地方一米之外就是悬崖深渊,这里的高度工友们都是知道的,这时谁都不敢往山下看一眼。

然而作业点就在这里。冻裂的危石已有了松动的迹象,急需马上清理。清理危石的过程无比危险,鲁朝忠把最危险的环节揽下来,把安全带一头系在大树上,另一头则拴在腰间,像“壁虎”般依附于山体,一旦失手或安全绳断裂就会坠入深涧。鲁朝忠大声提醒队友们,“脚要踩实,手要抓紧”。

危石就在悬崖边上,大约有0.5立方左右,一吨多重。一名工友启动发电机,悬在半空中的鲁朝忠从旁侧用力地钻透石缝,一个多小时后,这块危石终于分裂成块。因担心碎石掉到铁轨上,鲁朝忠没有继续钻下去,而是用手把小块的石头小心翼翼地取下来,用力抛向后山谷,只剩下一个无法移动的大石块,他们用钢网兜网住石块,几人合力连推带拉使劲拉到平地上。

4

这是个上午,他们正在翻越榔坪山,突然从他们头顶的悬崖上滚下一个大石头,发出一阵“轰隆、轰——”的巨大响声,径直朝着他们头上砸了下来,队友们下意识地东躲西闪,脚跟还没有站稳,突然“哗啦哗啦,唰——”一下,大石头卡在了粗大的古树上,几块粉碎了的石块稀里哗啦下来,不偏不倚砸在了一个队友的安全帽上,所幸没事。

继续往山上爬。当他们刚翻越榔坪山1号隧道的垭口时,突然出现的大雾包围他们了,一下子辨认不出方向了。为了节省其他队友的体力,鲁朝忠在前面探路,没想到手机在这个地段上完全消失了信号,队友们与他走散了。他大声叫喊着,整个山中只有他自己的回声。一个人在深山里,跌跌撞撞,就是找不到下山的路。

突然,身边不远处传来野猪的嗷叫,他感到毛骨悚然。就在天快黑之际,峰回路转,他看到了远处高架的高速公路,也看到了聚拢的工友们,“喂——”鲁朝忠兴奋地大叫起来,像见到失散多年的亲人。为了找到下山的路,他们已经爬了整整6个小时,一个个饿得前胸贴后背。

吸取了教训,从此再上山时就把一根红带子绑在树枝上,作定位方向。领导也给他们配备了有GPS卫星定位功能的手机。有一次他们刚翻过陌生而险象环生的红瓦屋隧道山体,碰上了大雨,茫茫无际的雨雾里,他们又迷失方向了。赶紧找一个明显的山体用手机拍成照片发到工区,很快就派人来搜索,不到一个小时就找到了他们。

鲁朝忠从不敢让妻子到工区探访,她只知道丈夫从事的是巡山扫石工作,却不知其危险性。直到2013年春节,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播出了鲁朝忠的事迹,妻子看后难过极了,她给丈夫打电话,只喊了一句“朝忠”,呜——就大哭了起来。

2013年春节,鲁朝忠在榔坪2号隧道出口24小时看守危石,这已经是连续几年在工区一个人值班了。整个春节全吃的方便面。除夕时,工友张晓勇打来电话关心地问鲁朝忠,“工长,你一个人在工地过年吃的什么呀?”

鲁朝忠说:“我的年夜饭也丰盛呀,鸡汁面、牛肉面、酸菜面、热干面、炸酱面、泡椒面……” 张晓勇这个大男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哽咽着说:“我的好工长,求你了,明年一定让我换你回家过个年……”

猜你喜欢
危岩巡山铁路局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危岩勘查中的应用
UIC和欧盟铁路局签署一项协调框架协议
某水利工程高边坡危岩稳定性分析及防治研究
跟着牦牛去巡山
既有灾害监测系统接入铁路局中心系统方案研究
再访可可西里
呼和浩特铁路局GSM-R系统现场应用故障分析与处理
大王叫我来巡山
激振作用下坠落式危岩振动特性试验研究
昆明铁路局完成IP会议及语音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