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5-溴-2-((对氯苄基)氧基)苄基)-4-哌啶基)-N-乙基苯甲酰胺的合成及表征

2015-08-09 02:02程德军郝世雄
关键词:苄基哌啶氧基

黄 斌,程德军,郝世雄

(四川理工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0 引言

全球范围内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乏症以惊人速度传播.艾滋(HIV)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破坏T淋巴细胞后造成人体免疫功能丧失.研究表明,要阻止人体感染HIV病毒必须让趋化因子受体即CCR5发生特定的基因突变[1-3],Schwarz提出趋化因子受体是一种可利用的新靶点[4].因此针对引起趋化因子受体的基因突变的拮抗剂研究备受关注,在2003年全球第一个抑制剂(T-20)在美国批准上市,但该抑制剂会出现耐药性,生产成本高.TAK-779是日本Takeda公司研发的一种非肽类小分子拮抗剂[5],在此基础之上又研发出TAK-220和TAK-652[6-7].本课题组也针对非肽类小分子拮抗剂进行研究,合成了几种新的非肽类小分子拮抗剂,这几种拮抗剂都具有抗HIV感染的能力[8-10].

本文以对氯苄氯、5-溴水杨醛和1-苄基-4-哌啶酮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的非肽类小分子拮抗剂,其结构经MS、13CNMR及1HNMR确证,图1、图2和图3为合成方法.

图1 4-溴-2-溴甲基-1-((4-溴苄基)氧)苯的合成路线Fig.1 Synthetic route of 4-bromo-2-bromomethyl-1-((4-chlorobenzyl)oxy)benzene

图2 N-乙基-N-(4-哌啶基)苯甲酰胺的合成路线Fig.2 Synthetic route of N-ethyl-N-(4-piperidyl) benzamide

图3 N-(1-(5-溴-2-((对氯苄基)氧基)苄基)-4-哌啶基)-N-乙基苯甲酰胺Fig.3 Synthetic route of (N-(1-(5-bromo-2-((4-chlorobenzyl) oxy)benzyl) -4-piperidyl)-N-ethylbenzoylamide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AGILENT MS(MSDVL美国) ,Bruker AV600 NRM(600 MHz德国);碳酸钾、NBS、DMF、5-溴水杨醛、甲醇、对氯苄氯、三氟乙酸、丙酮、1-苄基-4-哌啶酮、硼氢化钠、甲酸胺、二氯甲烷,以上药品都为市售AR.

1.2 4-溴-2-溴甲基-1-((4-氯苄基)氧)苯(Ⅲ)的合成

1.2.1 5-溴-2-(4-氯苄氧基)苯甲醛(Ⅰ)的合成

合成参见文献[11], 具体为:在250 mL三口瓶中加入5-溴-水杨醛0.025 mol(5.00 g)、N,N-二甲基甲酰胺100 mL、对氯苄氯0.03 mol(4.86 g)、K2CO30.03 mol(4.25 g),回流;用薄层色谱(TLC)点板检测反应,反应完全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加入蒸馏水150 mL,摇匀后,水相用乙酸乙酯150 mL萃取两次,然后用饱和NaHCO3溶液、饱和NaCl溶液洗涤3次,并用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蒸干,得化合物(Ⅰ)7.30 g,产率为89.3%.

1.2.2 5-溴-2-(4-氯苄氧基)苯甲醇(Ⅱ)的合成

合成参见文献[11],将0.02 mol (6.48 g)Ⅰ加入到250 mL单口烧瓶中,再加入100 mL甲醇进行溶解,分批加入硼氢化钠0.024 mol (0.92 g),室温下反应1.5 h,用薄层色谱检测反应完全后停止反应.用氢氧化钠溶液(2.0 mol/L)淬灭反应,得白色沉淀,过滤烘干得白色固体即化合物(Ⅱ)(6.02 g),产率约91.8%.

1.2.3 4-溴-2-溴甲基-1-((4-氯苄基)氧)苯(Ⅲ)的合成

合成参见文献[11],将0.029 mol (5.3 g) N-溴代丁二酰亚胺和0.023 mol (7.5 g)Ⅱ加入到250 mL烧瓶中,加入100 mL二氯甲烷进行溶解,在0 ℃强烈搅拌下,在30 min内将三苯基磷0.029 mol (7.8 g)分批加入烧瓶中,在室温下反应5.5 h,用TLC点板检测,反应完全后加入正己烷30 mL,过滤,滤液经NaCl饱和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柱色谱分离,蒸干,得化合物(Ⅲ)8.8 g,产率约98.8%.

1.3 N-乙基-N-(4-哌啶基)苯甲酰胺(Ⅳ)的合成

1.3.1 1-苄基-4-(N-乙胺基)哌啶(3)的合成

在100 mL烧瓶中加入乙胺盐酸盐27 mmol(2.20 g)和1-苄基-4-哌啶酮25 mmol(4.73 g),滴加15 mL的三乙胺和40 mL四氢呋喃,搅拌反应10 min,然后将醋酸硼氢化钠37 mmol(8.00 g)在30 min内缓慢加入烧瓶,搅拌反应3 h,薄层色谱检测无原料后,用50 mL NaOH溶液(2 mol/L)淬灭反应,用CH3COOCH2CH3提取,氯化钠饱和溶液洗涤,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浓缩得黄色油状化合物(3),4.65 g,产率85.4%.

1.3.2 N-(4-(1-苄基哌啶基))-N-乙基苯甲酰胺(4)的合成

将4.5 mmol(1.00 g)化合物3,加入到2 mL三乙胺及14 mL CH2Cl2的溶液中,搅拌将其完全溶解,将反应液放入冰浴中,并缓慢滴入由二氯亚砜和苯甲酸反应得到的苯甲酰氯6.10 g,反应2 h,反应结束后将溶剂蒸干,用少量水和乙酸乙酯洗涤分液,用氯化钠饱和溶液洗涤,无水Na2SO4干燥,蒸干,产品柱层析得产品1.12 g即化合物(4),产率76.2%.

1.3.3 N-乙基-N-(4-哌啶基)苯甲酰胺(Ⅳ)的合成

在15 mL甲醇中加入1.5 mmol(0.48 g)化合物(4),搅拌溶解,加入4.0 mmol(0.25 g)甲酸胺和Pd-C0.4 g,搅拌回流反应3 h,薄层色谱检测无原料后,过滤,蒸干,得化合物(Ⅳ)0.40 g,直接用于后续反应.

1.4 N-(1-(5-溴-2-((对氯苄基)氧基)苄基)-4-哌啶基)-N-乙基苯甲酰胺(Ⅴ)的合成

把1.2 mmol (0.17 g)K2CO3、1 mmol (0.23 g)Ⅳ和1 mmol (0.40 g)Ⅲ加入到50 mL烧瓶中,用10 mL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在室温下搅拌反应3~5 h, 薄层色谱检测无原料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反应液,用氯化钠饱和溶液洗3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分离,m(PE)∶m(EA)=5∶1,浓缩得白色固体0.36 g,产率65.0%.

2 结果与讨论

2.1 4-溴-2-溴甲基-1-((4-氯苄基)氧)苯的表征

1HNMR(600 MHz,CDCl3):δ7.46(s,1H),7.34~7.41(m,5H), 6.77(d,1H,J=2 Hz), 5.09(s,2H),4.50(s,2H).

MS(ESI): 413.20(M+Na)+.

通过核磁氢谱及质谱分析表明产物(Ⅲ)即是目标化合物.

2.2 化合物(Ⅲ)的合成

在化合物(Ⅲ)的合成中,本文以NBS为溴化剂,文献[8]以CBr4为溴化剂,不但毒性NBS比CBr4小,实验条件优于文献[8],而且收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提高至90%.

2.3 产物(Ⅳ)的结构表征

1HNMR(600 MHz,CDCl3):δ8.01(m,2H),7.62~7.71(m,3H),3.78(m,2H),3.57(m,1H),2.64~2.75(m,4H),2.01(S,1H),1.64~1.92(m,4H),1.32(t,3H,J=7Hz).

MS(ESI):232.15(M+).

通过核磁氢谱及质谱分析表明化合物(Ⅳ)即是目标化合物.

2.4 化合物(Ⅴ)的表征

1HNMR(600 MHz, CDCl3):δ1.26(t,3H,J=7 Hz),1.65(m,4H),1.87(m,2H),2.88 (m,2H),3.45(br s,4H), 4.99(s,2H),6.75(d,1H,J=6 Hz),7.23(d,1H, J=6 Hz),7.28~7.32(m,7H), 7.38~7.39(m,3H),7.47(s,1H).

13CNMR(600 MHz, CDCl3):δ30.8,53.0,55.6,69.6,113.6,125.9, 128.5,128.7,128.9, 129.5, 130.6,132.8,133.8,135.2, 155.6.

MS(ESI):542.21, 543.19(M+).

通过核磁氢谱、质谱和碳谱分析表明化合物(Ⅴ)即是目标产物,总产率约为34.2%.

2.5 化合物(Ⅴ)的结构特征

CCR5小分子拮抗剂结构类型多样,其结构上具有鲜明的特征:①该小分子拮抗剂中间连接键含有环状结构,中间结构是有生物活性的哌啶环;②该小分子拮抗剂不仅含有活性杂原子取代的苯环,而且还含有酰胺结构;③该小分子拮抗剂结构上具有季氮原子,能以稳定的季铵盐存在,在生理pH值条件下,可能被质子化[8-9];④该拮抗剂的另一端存在疏水基团,本产物引入了溴和氯原子,相比于其他的拮抗剂,溴和氯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该拮抗剂的生物活性.

2.6 化合物(Ⅴ)的活性

通过对化合物(Ⅴ)的生物活性检测,目标产物(V)的结合活性分别为SPA GTPγS Assay(IC50=7.92 nmol/L)和Calcium Flux Assay(IC50=23.1 nmol/L),抗病毒活性EC50=61 nmol/L.因此,该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活性和受体结合活性[12].

3 结论

首先合成4-溴-2-溴甲基-1-((4-氯苄基)氧)苯和N-乙基-N-(4-哌啶基)苯甲酰胺两种中间产物,最终合成了N-乙基-N-(1-(5-溴-2-((对氯苄基)氧基)苄基)-4-哌啶基)苯甲酰胺一种新的非肽类小分子拮抗剂,因为反应条件温和,合成路线相对较短,总产率达到了34.2%.其结构经1HNMR、13CNMR及MS确证,产物经抗病毒活性测试(EC50=61 nmol/L) 和受体结合活性(SPA GTPγS Assay(IC50=7.92 nmol/L)、Calcium Flux Assay(IC50=23.1 nmol/L),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活性和受体结合活性.这种拮抗剂不存在潜在的炎症应答效应,具有可通过静脉注射方式给药的优势,可能在生物医药或抗HIV感染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苄基哌啶氧基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对照研究
氟哌啶醇对血清剥夺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2-(2-甲氧基苯氧基)-1-氯-乙烷的合成
两种乙氧基化技术及其对醇醚性能的影响
六苯氧基环三磷腈的合成及其在丙烯酸树脂中的阻燃应用
HPLC测定5,6,7,4’-四乙酰氧基黄酮的含量
欧盟禁止在化妆品成份中使用3-亚苄基樟脑
聚苯乙烯/苄基木粉复合材料的染色研究
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对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木醋液与6-苄基腺嘌呤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