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不为人知的故事

2015-08-10 19:44王振平
世界文化 2015年5期
关键词: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教皇

王振平

拉斐尔1483年出生于意大利,父亲是宫廷画师,他从小就和父亲学习绘画,受到了浓厚的艺术的熏陶。表现出极高的艺术兴趣与天分。为提高儿子的绘画水平,父亲曾带着儿子多处拜师学习。11岁时,父亲去世,他开始给一位画家当助手。

1504年,21岁的拉斐尔离开故乡来到佛罗伦萨。极具学习和模仿天才的他,在艺术氛围浓厚的佛罗伦萨简直是如鱼得水,他潜心研究各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尤其是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琪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之后他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具古典精神的典雅、和谐、秀美、明朗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的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多以圣母为题材。他笔下的圣母,往往就是温良母性的化身,体现了一种世俗的理想,受到高度评价。

拉斐尔的性情平和、文雅。画如其人,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多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的健美体现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圣母的婚礼》《带金莺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花园中的圣母》《西斯廷圣母》《福利尼奥的圣母》《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等。

《圣母的婚礼》是拉斐尔的成名之作,创作该画时还不满21岁,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

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他是怀着虔诚的心情来赞美圣母的美丽圣洁的。画面采用了稳定的金字塔形构图,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庄重均衡,画面背景全部用小天使的头像组成,构思新颖独到。圣母形象柔美圣洁,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她献出了自己唯一的儿子,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拉斐尔一反传统手法,用新的表现手法使画面既有令人屏气的宁静感,又有呼之欲出的动感,圣母从天而降,初看不觉其动,一旦凝神驻目,仿佛她正向你走来。

拉斐尔1508年来到罗马,教皇朱利阿斯二世对这个25岁的年轻人青睐有加,这显然令同为教皇服务的米开朗琪罗深感不快。比拉斐尔年长8岁的米开朗琪罗认为,拉斐尔想取代他的宠幸地位。对拉斐尔来说,他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向米开朗琪罗学习,他在晚上偷偷地溜进西斯廷教堂,举着蜡烛观看米开朗琪罗的壁画。米开朗琪罗对他的偷艺行为有诸多抱怨。但拉斐尔却向他的对手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在《雅典学院》中,他把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画成了米开朗琪罗的样子(图中前方左手倚头而坐者),把柏拉图画成了达·芬奇的样子(中间以手指天者)。

1509年,拉斐尔奉教皇之命负责梵蒂冈壁画的创作。《雅典学院》是其中最优秀代表作之一。这幅巨型壁画气势磅礴、博雅精湛,把古希腊以来的50多名哲学家和思想家聚于一堂,歌颂了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画面的中心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手分别指着上天和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以他们两人为中心,两侧分列神态各异、形象生动的其他大师,画面统一而富于节奏,场面宏大而不显纷乱。

纵观文艺复兴艺坛三杰的作品,达·芬奇精巧含蓄、恬静和谐;米开朗琪罗雄伟壮丽、充满动感;而拉斐尔则典雅和谐、秀美诱人。拉斐尔很少塑造强悍武勇的英雄人物,就是表现英雄人物,他也把残酷的场面画得十分和谐。他的画既追求个人的独特风格,也能讨教皇和百姓欢欣,可谓人见人爱。他很少探究苦难与信念,而是竭力塑造美丽的世界和人生。

拉斐尔人缘极好,对人十分尊重。和米开朗琪罗不同的是,他与两任教皇都能和谐相处。教皇利奥十世不但任命他为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师,还计划将他培养成红衣主教。并且还把一位红衣主教侄女许配给了他,尽管不愿意,他也没有直接回绝,而是一直拖着不办婚事,直至自己意外死亡。拉斐尔为人谦虚,待人诚恳,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欢迎。他从来没有遇到过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那样的困境,更没有与权威人士发生过直接冲突。艺术家都把他当做成功的典范。

可是,天不假年,正当拉斐尔功成名就、春风得意、艺术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他突然得了一场急病。病后十几天便英年早逝,年仅37岁。有人说他得病是因为与情妇纵欲过度,也有人说他是积劳成疾。他的死震惊了罗马城,上至教皇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为天才的遽然离世悲痛万分。罗马人为他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教皇还坚持把他葬在万神殿,这是绝无仅有的殊荣!

猜你喜欢
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教皇
A Brief History of Rome
佩鲁吉诺&拉斐尔:到佛罗伦萨去吧!
浅析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
永恒的恬静少年:拉斐尔
亲吻修女前,教皇提出警告
米开朗琪罗:无奈造假却成名
拉斐尔 下
拉斐尔 上
米开朗琪罗的画中暗藏密码
教皇演讲遭蜘蛛“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