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动”促“学”,以“学”带“动”

2015-08-10 18:27徐建浓
新课程·中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问题导入任务型教学英语阅读

徐建浓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将阅读与任务结合,使阅读有了新的意义。

关键词:英语阅读;任务型教学;问题导入;整体脉络;趣味思考

英语新目标Go for it这套教材从八年级下册起每一单元后面都设置了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并具有跨文化内容的阅读语篇。在日常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与研究,注重开展任务型阅读教学,构建了以“问题”入手→导入阅读→任务环(小问题→先易取兴—大问题→整体脉络呈现—趣味思考→发展能力)的课堂任务型阅读教学基本模式,以“任务”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寻求答案的同时完成阅读课的任务,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的探究和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和判断能力。

一、关于开展任务型阅读的教学示例

下面以英语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1 Self check的Reading部分“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s?”这一篇阅读短文为例来说明本人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如何尝试实践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

1.动——从“问题”入手,合理导入阅读材料的设计与作用

从“问题”入手就是教师根据阅读材料,精心设计一到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组内讨论,而这些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必须与学生将要阅读的材料有很大联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因为我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某种题材的认识和熟识程度。学生通过思考和小组讨论后,会产生想阅读的冲动和激情,进而变“老师要我阅读”为“我要阅读”。

[“导入问题”的设计]

What do you know about robots?

What do robots look like?

由于机器人是个比较陌生的话题,因此课前先组织学生观看了影片《机器人总动员》,并在学生讨论之前,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近几年来中国、日本等国在机器人科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生通过完成讨论这一任务,对机器人科学有了更多的感触,也熟识了阅读材料中的一些词汇,有了阅读的欲望。

2.学——趁热打铁,“先易取兴”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先易取兴”就是教师根据阅读材料,精心设计部分“小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语言知识的展现。这些问题浅而易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材料内容,能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

[“先易取兴问题”的设计]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tick what the robots can do?

在让学生阅读之前,我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一组动画,动画里分别是扮演着不同工作角色的机器人,最后画面定格在一张表格上,表格以文字形式记录了前面几张动画,最终是要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这个“小问题”,教师也可借机教授本课重点词组。这样既增强了学生读的信心,又提高了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3.学——“整体脉络呈现”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随着对文章的初步了解,老师需要精心设计部分“大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整体脉络,即理解段落、理顺时间发生的顺序、人物行为、中心思想,加深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同时,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引导学生对生词、难句意思的猜测,加深对句子章节、文章的理解,体验作者意图、态度、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分析能力。

[“整体脉络呈现问题”的设计]

Read the test again and write “T” for “True” or “F” for “False” under each statement.

(1)In some science fiction movies, robots are just like humans, they dont do unpleasant jobs.(F)

(2)Scientists dont believe there will be such robots in the

future.(F)

(3)American companies have already made robots walk and

dance.(F)

(4)Robots will do simple jobs over and over again,and they never get bored.(T)

(5)New robots will have many different shapes.(T)

(6)After an earthquake,a snake robot can help look for people under buildings in the future,but it seems impossible now.(T)

学生阅读后,首先让学生找到这些描述机器人的句子在文章

中的段落所在,然后再对这些句子作出对与错的判断。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学生能进一步理解阅读材料,提高阅读兴趣,从而达到享受阅读的目的。

4.动——“趣味思考性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在处理了语言知识点,对文章整体认识后,老师可精心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互动起来。这些互动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是生生之间的互动,它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促使学生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提高捕捉和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和预测事件情节发展或后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合作精神,从而提高阅读分析、判断能力。

[“趣味思考性问题”的设计]

Design your ideal robot:

(1)What will it look like?

(2)What will it be able to do for you?

(3)Do you have a plan to make it out?

(4)What should you do now?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些接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巩固了课文的有关知识,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还渗透了情感和德育教育,鼓励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二、关于开展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1.古训有云:学到老,活到老。作为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论素养,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实际作用。

2.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以旧带新”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在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

3.孔子又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在合理利用已有课本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投学生所好,提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喜欢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健康向上的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任务型教学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曙光。实践证明,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景下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能使他们的心智活动变得开阔、流畅,有助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问题导入任务型教学英语阅读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技工院校英语思维创新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数学课堂问题导入艺术实践研究
刍议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有效导入”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