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

2015-08-10 10:54韩勇
科技传播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坚守媒介融合

韩勇

摘 要 媒介融合、传媒转型是当前国内外传媒业的核心话题,面对媒介融合的冲击,新闻专业主义的问题就愈加凸现出来。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在媒介融合视域下,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不会造就新闻专业主义的削弱,只要人类对新闻需求的目标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新闻专业主义仍然是新闻从业人员一种不可或缺的专业精神和行为准则。

关键词 媒介融合;新闻专业主义;坚守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9-0011-01

新闻专业主义它是一种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新闻从业理念,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反权威精神。它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事实的真相,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读者。[1]

1 媒介融合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挑战

1.1 公民新闻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挑战

《波士顿环球》的专栏作家坚持认为一份好的报纸需要时间来考虑该写些什么东西,而所谓的内容提供者只能跳跃式地、盲目地满足各种媒体形式的需求。[2]

但是,随着新技术的进步,其为公众参与新闻传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媒介融合环境下,信息的传播主体进一步的平民化,人人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发布信息、传播观点,每个人都拥有多个信息的发布平台;传播内容的多元化,造就了信息的视角和内容的复杂化;传播方式的互动性,引起了信息的裂变式扩散和增加。面对新的复杂的新环境,新闻从业人员常常会陷入信息的汪洋大海中,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波士顿环球》专栏作家所说的一个“内容提供者”。这势必会对新闻专业主义形成一定的挑战。

1.2 媒介本身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挑战

对于媒介集团而言,媒介融合的最终目标是将各种媒介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最大化的实现新闻资源整合,实现各平台协同作战,最终达到1+1>2的效果。

要实现这个目标,必然会给新闻从业人员提出巨大的挑战,因为媒介融合首先带来的是业务融合,这就要求媒介从业人员成为能够熟练运用多种媒介技术工具的多面手,成为全能型记者和编辑。媒介从业人员要在这个行业中生存下去,必须首先学会在新的环境下的最基本的“术”,否则的话就不能满足新媒体环境的

需要。

对于新闻从业人员技能的过分要求,势必会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精神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也必将对新闻的传统准则造成一定的影响。

1.3 用户需求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挑战

法国学者让.鲍德里亚提出了消费社会的这一概念,他提出人们消费的地点是日常生活,日常生活的平庸和重复使得人们需要外界的刺激使日常生活得以延续。于是,暴力、灾害、犯罪新闻频频出现在报纸上,明星隐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鸡毛蒜皮的邻里小事登上报纸电视。[2]

在“新闻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在追求利润的终极目标的驱使下,媒介公司的经营方向必然会向用户的需求倾斜。大量满足用户的猎奇心理,娱乐心理的新闻就频频见诸媒体,这必然会对媒介从业人员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提出严峻的挑战。

2 媒介融合是新闻专业主义发展的机遇

2.1 信息流通更快使真相凸显更容易

就新闻的本质来说,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技术的进步使信息来源更丰富、信息的流通更迅速,但是新闻挖掘真相、讲真话的核心价值一直没有改变过。

信息量的裂变式递增以及信息流通速度的迅捷越来越考验媒体专业处理的能力。相关技术要求对专业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相应提高。受众参与机会的增多也使得更多的非理性被带入,进行有效的,必要的舆论引导更为重要。

理越辩越明。信息越多就越透明,让虚假的信息无处可逃。那么怎么样在海量的信息中找到真相,就需要我们媒介工业人员运用专业的眼光来探寻真相,追求真理,为用户把好关,这为我们专业的媒介从业人员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2.2 互动反馈的可统计使新闻从业人员更懂用户

随着技术的发展,为用户的测量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即使没有专业调查机构的帮助,用户的使用过程也留下了大量的数据,互动反馈的可统计性使媒介从业人员更懂用户。

美国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曾经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随着数字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从业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数据,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更客观、公正的信息,更好得承担那茫茫大海上瞭望者

角色。

3 媒介融合视域下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途径

3.1 坚守行业自律,培育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

人类经过千百年的孜孜不倦追求,使媒介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真正成了我们人体的延伸。随着媒介的频繁使用,海量的信息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显然大众还没有真正的做好心理准备,面对这一状况,无所适从,终日沉醉在这些无聊繁琐的信息中,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这时就正需要媒介从业人员站出来,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为用户在无穷的信息中摘取那最美丽、最有价值的信息。

面对媒介融合环境的挑战,专业的媒介从业人员更突显出其存在价值。只要存在社会分工,只要新闻人自己不放弃,加强自身的媒介素养,坚守行业的道德底线,专业的媒介人员还是大有作为。最后一只“看门狗”并没有走远,比谈论媒体融合更重要的,是守护自己的价值与尊严,加强行业自律,培育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弄清楚我们到底是做什么的,检测环境、守望社会使我们的天职。我们需要的,只是时间,我们信赖的,还有时间。

3.2 加强规制他律,减少从业人员的失律现象

长期以来,我国的传媒产业规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这些问题更加突显出来,主要表现为正式制度供应不足,“潜规则”泛滥成灾;权力寻租现象严重,消磨传媒产业的整体利益等。

政府作为大众传播的监管者、服务者,一方面要为大众传播良性、健康的发展提供完备的公共传播设施,另一方面还要为大众传播的健康发展做好相应的规制建设,尽量减少媒介从业人员失律现象的发生。

4 结论

经济学家熊彼特曾经说过,互联网对于各种行业的重塑,是一个“创造性毁灭”的过程。无论其怎么变化,中国梦的实现,我国的健康、良性地发展都离不开媒介从业人员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媒介从业人员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注定是充满荆棘与坎坷。但是,时间终将会证明,新闻媒体最终的价值所在是对于社会责任的坚守。[3]

参考文献

[1]徐沁.反媒体时代的生存法则——论媒介融合[D].浙江大学,2008.

[2]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3.

[3]胡舒立.胡舒立世界互联网大会发言.谈新媒体与价值观 [DB/OL].19http://china.caixin.com/2014-11-19/100752765.html?tn=gongxinjun.com.

猜你喜欢
新闻专业主义坚守媒介融合
浅谈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的特征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话语权提升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新闻反转剧”中的媒体责任冷思考
中国留学生“坚守”克里米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