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恋爱

2015-08-12 00:49黄婷婷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单恋

摘要:小说《树树皆秋色》是对现代社会女性爱情精神困境的真实写照。它通过平和的叙述和细腻的文字深入知识女性的深层自我意识,展现她们的内心世界,通过一段单恋之旅,细致描绘出理想爱情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冲突,同时也表达了对情爱理想的坚持与追求,从而揭示其深层意蕴。

关键词:《树树皆秋色》;女性知识分子;单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人们对事业,爱情,工作等价值观念也不同以往。作家方方敏锐的察觉到这一动态,小说《树树皆秋色》就是一篇关于高校知识女性的现实爱情困境的小说。作家通过温润的笔触,细腻的描绘表现了知识女性深层的自我意识,展现了理想爱情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冲突以及对情爱理想的无奈与追求。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对理想爱情的期待与坚守,也为文章中所呈现的人文情怀而赞叹。

一、单恋之旅

小说的女主人公华蓉是一所高校的博导,相貌中等偏上,出自书香门第的她不仅有着优越的家庭条件,也有着良好的自身条件。按世俗的常理来说,这样的女孩是不愁嫁的,但临界中年的她,依旧一个人生活着。于是她只能自我娱乐,选择窗前的山作为自己的丈夫和情人蔚以聊藉。但这简单的生活却因一个电话而打乱了。老五就是那个触动机制,每晚十点的电话是老五与华蓉联络感情的媒介,也是她必做的“功课”,华蓉从此深陷单恋之旅无法自拔。直到有一天,老五消失了,华蓉才清醒地认识到眼前的一切,看到了自己亲手为自己编织的虚幻梦境。通过一系列改变,将老五完全剔除出自己的生活。

单恋之思

通过细读文本,不难发现,在这段感情中,华蓉之所以陷入一个人的恋爱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个体无意识的引导。个体无意识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荣格关于无意识理论的概念之一。它潜藏在意识层次之下,由一切冲动、愿望以及无数的其他经验所组成。这些知觉经验一般是被压抑或者忘记的,只要有某个触发机制就能够被重新唤回到意识中,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并且根据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现在的华蓉急需实现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华蓉需要为自己的情感找到依托,获得爱与被爱的满足。然而这种深层的需要被华蓉长期地压抑住,就像弹簧一样,被压制到了最底端,同时反弹力也就越大。所以电话那头的老五,就成了华蓉自救的无意识选择。

其次,身份定位的错位。华蓉将老五认作自己的恋爱对象,而老五认为华蓉是自己的好哥儿们。在华蓉单调的生活中,老五的幽默无疑给华蓉增添了绚烂的色彩,即使是老五一句随意的问候在华蓉看来都有着不平常的意蕴。华蓉在潜意识与老五的言辞中自我地将老五视为自己恋爱的对象,而老五更多地将华蓉视为聊伴,认为哥儿们之间开玩笑,互诉衷肠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两人对对方的定位发生了错位,也正是这一身份的定位差错,使得这段单恋之旅增添了悲剧的意味。

再次,电话带来的虚拟性。电话作为一个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有效拉近人类之间联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困境。如果通过声音传达出的相关信息得不到印证,这样的信息就很有可能与真实情况有出入。华蓉虽然能够听到老五的声音,但对于老五的年龄,样貌,品性等具体实际情况一无所知。老五成了一个声音符号,华蓉逐渐沉浸在这个由语言和声音编织的虚幻世界中。可是想象终归是想象,现实永远更真实。虚拟的想象无法带来现实触碰的真实,当华蓉回到现实中,看清自己与老五的真实关系时,也只能独自承受自己一手营造的乌托邦的倒塌。

最后,恋爱观念的错位。华蓉追求的是相知相惜,相守相伴的纯真爱情。她对现代社会中世俗的物质恋爱是不屑的。华蓉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情感问题上都希望自己是自由的,是不依附于男性,独立自主的,她所想的生活是充满诗意的生活。而老五的爱情观来得现实得多,他认为谈恋爱关键是要有厚实的经济基础,其次是雄厚的社会背景,对于一个人的人品如何,在老五看来是无所谓的。这恰恰与华蓉的爱情观背道而驰,爱情观有着如此大差异的两人注定是走不到一起的。

三、总结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工具效率和理性主义使得人们渐渐麻木和异化,流于世俗似乎是大众所趋。在尘嚣日上的世俗社会中,保留一份纯真就显得可贵非常。华蓉始终坚守自己的爱情观,寻找自己的理想爱情,等待那个正确的人出现。她的坚守是对纯真的坚持,对庸俗的反抗,看似悲凉,实则温暖。小说有一个富有诗意的题目,出自唐代诗人王绩的《野望》,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在肃杀,冷清中透出一份宁静。也许华蓉需要的正是这份宁静,一份远离世俗的宁静。曲高虽和寡,纵使孤独,但是自由。遵从于自己的内心,正确认识自己的真正需求比流于世俗来得更可贵,更持久,最后的结果也更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马斯诺.人的动机理论[M].华夏出版社,1987.

[2] 霍尔,诺德贝著,冯川译.荣格心理学入门[M].三联书店,1987.

[3]李雁.叹不完的悲情—论方方笔下的几种悲剧爱情模式[J].当代作家评论,2005(6).

[4]匡骁.错位之爱——读方方中篇小说<树树皆秋色>[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5]买秀敏.解读方方的中篇小说<树树皆秋色>[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作者简介:黄婷婷(1991—),女,汉族,江西宜春人,硕士,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单恋
他喜欢我,是我讨厌他的开始
过分自信易致单相思
摆脱“单相思”的困扰
致宇宙最盛大而无望的单恋—追星
单恋是在机场等一艘船
暗恋的道德
相思为爱,单恋成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