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用大数据技术推进“五水共治”的建议

2015-08-15 00:54赵天行
杭州 2015年5期
关键词:五水共治部门建设

文 赵天行 吕 震 吴 颖

关于应用大数据技术推进“五水共治”的建议

文 赵天行吕震吴颖

“五水共治”是省委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决策。全面、系统而大幅度地提升治水信息化水平,是当前杭州市落实好“五水共治”决策的题中应有之义。日前,杭州财政经济研究会就这一课题作了调研,提出应用大数据技术推进“五水共治”的建议,供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杭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五水共治”动员大会以后,全市各级各部门贯彻坚决,措施有力,建机构,订规划,抓投入,上项目,创特色,全面开花,雷响雨大,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充分发挥工程项目的应有效益需要建管并重。工程建设是治水必不可少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市区在2014年共计投入“五水共治”资金258亿元。一年内,已清理全部71条垃圾河459.84公里;已清理193条黑臭河665.16公里。累计投入“清水治污”资金10多亿元。超额完成省下达的180公里年度任务。可见,杭州市在治水的工程项目建设上力度是很大的。一个新的问题是,要充分发挥这些项目的应有效益,则需要确立“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理念,既要抓好工程治水,更要重视管理治水。相形之下,目前我们对管理治水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跟进的管理措施也缺乏。在个别单位和部门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倾向,制约着工程项目效益的发挥。如何及时跟进高效率的管理,从而确保治水成果持久有效,应成为下阶段重点研究的课题。

提升管理效率需要现代管理手段配套。从总体上看,根据省、市的要求,杭州市各级各部门已在管理治水上采取了许多措施,基本做到了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但相对于机构、人员等传统管理手段,信息技术、系统工程、优化决策等现代管理手段运用不多,影响了管理乃至工程项目效益的充分发挥。如何探索现代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治水水平,应成为下阶段重点研究的课题。

突破管理治水上的瓶颈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工作分散在环保、水利、城管、农业等不同部门。这些部门各司其职,相应也存在部门间缺乏充分沟通和有机协调的问题。水管理信息资源利用很低且严重分散,存在资源无法共享、重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应用大数据技术将是突破这一瓶颈的有效手段,值得积极探索。

当今世界,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各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杭州市水利、环保、城管、农业等治水部门相继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治水辅助管理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体上看这类信息系统还不适应当今“五水共治”新阶段的需要。“五水共治”之“共”,既要不同层级之间的上下共联,又需不同部门之间的互通共联。而目前的众多信息系统相对分散,缺乏科学、专业、统一的顶层设计,层级、部门限制导致数据资源、业务系统难以实现互联互通,相关治水工作相对分散、重复进行。大数据技术是突破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应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一个跨层级跨部门的“五水共治”水管理综合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分散在各单位的计算实体经集群技术和虚拟化技术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系统或资源池,集成海量的历史数据,借助专业数学模型,对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即可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和决策支持。同时,通过云计算,借助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等商业模式,可以让广大用户随时随地、按需、便捷地访问共享资源池,从而把这种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各终端用户手中,既有效地利用和整合水资源管理领域的海量信息,又大幅度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真正实现污水、洪水、涝水、供水、节水的统筹治理、在线监管。

从实践上看,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打破传统的部门权责划分,整合水利、市政、环保、城管、气象、科技等各类涉水信息资源,构建“五水共治”水管理综合平台,实现智慧管理,达到部门协同、精细管理、效率提升、科学决策的目标,从而推动“五水共治”管理转型升级,促进“五水共治”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搭建“五水共治”水管理综合平台的具体建议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明确政府主导。鉴于治水的战略性、基础性及其涉及面广而至的信息安全问题,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的理念。在搭建“五水共治”水管理综合平台上,建议政府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功能总体定位,勾画治水工作整体建设,制定规划和工作方案,在此基础上组织实施,监督落实,培育市场,政策导向。二是以“共”的理念搭建水管理综合平台的技术构架,搞好顶层设计和系统框架。顶层设计中要深度融合水利、市政、环保、城管、水务、能源、国土、农业、园林、城建甚至媒体、民间机构和公众的涉水信息需求,确保水管理综合平台具有足够的技术功能;系统框架设计中要界定各单位治水信息化管理子系统诸如水库安全管理平台、城市排水系统、水文监测系统、水质分析监测平台、污染源排放监测管理平台等的技术指向,从而为实现平台的协调统一和各业务部门工作的统筹兼顾提供技术条件。三是利用现有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基础,采集河道地理信息数据,建立治水地理信息平台系统。按照先普查、后规划、再建设的原则,通过网络系统,运用科技手段,把地下的雨水管网、污水管网、供水管网等情况,变成电脑里的资料和数据;把看不见的河道水质、清淤情况、河道疏浚情况等,变成看得见的信息、数据,实时显示、实时监控。依托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在水系图上标出考核河道分布、污水处理设施分布和污水处理量、截污情况等,为建设“智慧水”提供基础。

二是引入企业主体。鉴于信息化建设一次性基础设施投入大而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意愿强烈的实际,建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对于社会资本的进入非常具有吸引力)及相关的BOT、BT、PPP、服务租用等模式,引入社会资源,通过企业化运作推进平台建设。在各系统、各部门和广大基层单位这些层面,通过类似模式和云服务模式、服务外包模式、传统销售模式,引进企业进行信息工程的开发、建设甚至营运,用较少的投入即可立即获得完整的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且能有效推进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成果在治水领域的转化应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三是实现产业共兴。“五水共治”水管理综合平台是潜在的巨大的“智慧水”产业链的龙头,它可以带动水利、水务、环保、信息等产业转型升级,催生一大批的增值服务和智慧产业,促进全市智慧经济发展。建议将“五水共治”水管理综合平台建设纳入“杭州市建设全国物联网产业中心计划”,利用杭州市目前物联网产业规模已占全国1/10的基础,抢抓机遇,发挥平台的系统集成效应,形成产业、技术、公共服务集聚优势,从而有力整合各方面社会资源,吸引民间资本涌入,加快技术进步步伐,力争确立杭州在全国的物联网中心地位,带动全市“智慧经济”腾飞。

(赵天行系杭州财政经济研究会会长)

猜你喜欢
五水共治部门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浙江省“五水共治”中“抓节水”的重要性及开展路径探析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东阳市“五水共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嘉兴市“五水共治”的金融支持优化研究
“五水共治”背景下高职涉农专业“植物生长环境”教学改革初探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