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饲大麦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015-08-15 00:48赵兴顺
云南农业 2015年11期
关键词:种肥大麦分蘖

赵兴顺

(腾冲县腾越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 腾冲 679100)

腾冲县种植啤饲大麦有20余年,已成为云南省啤饲大麦主产区之一,其面积和产量位于全县小春粮豆之首,是水稻、玉米后的第三大粮食作物。2014年种植面积达1.4万hm2,平均每公顷产量3360kg,总产4.7万t,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1 应用研究试验

1.1 播种期与产量关系试验

2013年在海拔1700m稻茬田,选用保大麦8号、84-17、科利培3个品种,进行不同播期试验(11月14日、11月21日、11月28日、12月5日播种),3次重复,随机排列。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产量上升,至一个极大值后产量又下降,最佳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1.2 品种与施肥量相关性试验

1)不同品种施氮量试验。2013年在腾越镇开展大麦品种氮肥效应试验,品种为保大麦8号、凤大麦6号、YS500,每公顷施含氮量≥46.4%尿素525kg、675kg、825kg,三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每公顷施尿素825kg与675kg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保大麦8号3种施氮量间差异不显著;凤大麦6号每公顷施尿素825kg与525kg的产量差异显著,而675kg和525kg处理间不显著;YS500每公顷施尿素675kg、825kg处理与525kg处理的产量差异极显著。试验结论:要获得高产应增施氮肥,YS500以每公顷施尿素825kg左右为佳,凤大麦6号以每公顷施尿素675kg左右为宜,保大麦8号以每公顷施尿素600kg左右为宜。

2)分期施氮与产量形成关系试验。参试品种为V06、84-113、86-40,3种施氮法试验,三次重复。氮肥统一每公顷施尿素450kg。试验结果,70%作种肥、30%作分蘖肥的产量和50%作种肥、20%作分蘖肥、30%作穗肥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一次性作种肥的产量最低,与尿素分二次、三次施的处理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试验结论:氮肥以种肥、分蘖肥2次施或种肥、分蘖肥、穗肥3次分期施产量最高,一次作种肥施不利于高产。

3)不同施氮法两因素三水平试验。参试品种为云大麦2号、云啤6号、保大麦8号,每公顷施尿素600kg,设种肥60%、分蘖肥40%;一次性作分蘖肥;种肥40%、分蘖肥30%、穗肥30%,重复3次。结果表明,一次性作分蘖肥施生育期比其他两种施氮法延迟2d,倒伏增加;以种肥60%、分蘖肥40%的两次施氮法为佳。

1.3 条纹病药剂防治试验

2013年对保大麦8号选用2%立克秀、15%三唑酮、15%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50%福美双、10%浸种灵、12.5%科胜、25%金力士8种药剂进行播前种子处理,清水处理种子作对照,3次重复。试验结果:立克秀(0.2%浓度)拌种具有很好的防效,防效达98.9%;其次是科胜(0.05%浓度)达93.3%;再次是三唑酮(0.2%浓度)和浸种灵(0.3%浓度)为88.9%;第四位是金力士(0.05%浓度)达87.8%;其余福美双(0.2%浓度)、甲基托布津(0.2%浓度)、多菌灵(0.2%浓度)防效分别为41.1%、30%、7.8%,防效不佳。

1.4 品种与密度的相关性试验

参试品种为云大麦2号、云啤8号、保大麦12号,设每公顷基本苗120万、180万、240万、300万,3次重复。试验结果:3个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每公顷产量保大麦12号(6810kg)>云大麦2号(6562.5kg)>云啤8号(5460kg),不同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品种。云大麦2号矮秆,分蘖力强,耐肥,宜高肥力种植;云啤8号中秆,分蘖力中等,宜中等肥力种植;保大麦12号中秆,分蘖力中等,宜中等肥力种植。

1.5 耕作制度和种植模式试验

1)免耕、半免耕轻简栽培试验。大麦免耕、半免耕(板墒麦)栽培是无需深挖碎土,直接起沟土盖麦的种植方式,具有省工省时,保护耕作层,保持土壤结构和肥力,蓄水保墒等优点,一般可提早播种5~10d,每公顷省工30~60个。

2)麦后烤烟或烟后大麦连作。烤烟是腾冲县多数乡镇的重点支柱产业,适时早栽是烤烟优质高效的前提,大麦生育期短(140~155d),是烤烟的最佳前作,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前作大麦可减轻烤烟黑胫病危害。另外,烤烟收获后,土壤遗留磷、钾肥较多,后作选种大麦,种植成本低,高产稳产。烤烟、大麦连作,可有效缓解前后两茬作物争节令的矛盾。

2 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2.1 选用良种,区域化种植

高产区选用矮秆抗倒伏、分蘖力强的多穗型二棱品种,如云大麦2号、保大麦6号、凤大麦6号;中产区、低产区、旱地选用中秆、抗旱抗寒、耐瘠的大穗型多棱品种,如保大麦8号、12号、V43。

2.2 整地理墒

1)板墒麦。2.0m开墒,沟宽0.3m,净墒面1.7m,做到沟深沟直、墒平土细,拉线条播,每墒种6行,行距28cm左右。碎墒土盖麦或起沟土盖麦,种肥入土,减少露种、露肥。

2)泡墒麦(犁耙种植)。理墒跟沟条播或起沟条播,墒面1.7~2m为宜,灭三籽(深籽、露籽、丛籽),促苗全、苗齐、苗匀。

3)种子处理。精选良种,播种前晒种1~2d,药剂处理种子:每10kg种子用6%立克秀5mL对水湿拌种(1kg种子0.15kg水),15%三唑酮(1kg种子2g药)湿拌种,种干即播。

4)适时播种。旱地麦于9月10日前抢雨水播种,春节前后收获。稻田麦以立冬至小雪节令为宜(10月20日至11月20日)。过早易受冻害,过迟影响后作早栽。

5)适量播种。多棱大麦每公顷105~120kg,二棱大麦每公顷120~150kg,旱地麦每公顷增加15~30kg;多棱品种每公顷基本苗225万左右,二棱品种每公顷255万左右,旱地麦每公顷270万~300万。

6)科学施肥。有机、无机肥结合,配方施肥,采用“前促、中补、后控”的方法,底肥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22.5~30t;种肥每公顷施尿素270~360kg、普钙450~600kg、硫酸钾90~150kg;每公顷施尿素180~240kg作分蘖肥;长势不匀田块,拔节前后每公顷追施尿素75kg作平衡肥。

7)适期除草。杂草2~3叶时,每公顷用25%绿麦隆3.75kg或5%异丙隆0.9kg等高效除草剂对水喷雾进行化学除草。

8)科学灌水。在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根据旱情适时灌水3~4次,要求大水灌入、淹近墒面、表潮里湿、速灌速排。

9)病虫害防治。分蘖盛期、抽穗期用三唑酮和杀虫剂混合喷雾防治病虫各一次;灌浆期、成熟期视蚜虫数量再防虫1~2次。

3 示范推广成果

3.1 经济效益明显

腾冲县啤饲大麦经多年的努力,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全县常年种植面积约1.33万hm2,2014年种植面积达1.4万hm2,平均每公顷产量为3360kg,总产4.7万t,按市场价每千克2.1元计,总产值为9870万元,成为全县部分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在开展大面积推广的同时,农科部门近3年累计举办高产栽培集成技术示范样板9块,累计面积374.83hm2,平均每公顷产量达8136kg;3年累计完成集成技术示范推广676hm2,平均每公顷产量达6225kg。2009年在固东镇乐坪村举办13.33hm2云大麦2号高产样板,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专家组实产验收,平均每公顷产量为9444kg,最高每公顷产量为10812kg,为啤饲大麦大面积获取高产、实现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2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

大麦生育期较短、早熟,腾冲县多为免耕栽培,既有效地缓解了大小春矛盾,提高复种指数,促进耕作制度改革,可省工、省肥、节本,减轻田间劳动强度,解放劳动生产力。大麦营养成分较为丰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较高,可供人类食用,大麦籽粒的粗蛋白和可消化纤维均高于玉米,是牛、猪等家畜家禽的好饲料。总之,种植大麦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促进畜牧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

猜你喜欢
种肥大麦分蘖
种肥施用关键技术与原则
世界和中国的哪些地方产大麦
种肥施用关键技术与原则
Global interest in Chinese baijiu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大麦若叶青汁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
良种良法结合 加码推广种肥同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