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2015-08-15 00:54
科技视界 2015年14期
关键词:内省时代精神儒家思想

姜 文

(普兰店市第十六中学,辽宁 普兰店 116200)

儒家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我国古代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大多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的,但其中仍包含了大量的合理因素和教育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当今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

首先,培养“仁道”的君子的教育目标。我国古代的教育历来强调道德教育的首要地位,学校通过对学生的教导,旨在培养品德高尚和道德完善的君子。这一点可以通过孟子的言论概括出来:“痒者,善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痒。学则有三代共之,皆为明人伦也。”可见,虽然夏、商、周三代教育机构的名称各不相同,但教育的目的都是“明人伦”即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白人伦社会的伦理规范。

对于人的观点孔子表述为“仁者人也”,即有了“仁”的存在便可成为人了,但“仁”通过“礼”来表达和实现。“礼”的观点是“仁”的核心,《论语》中有载:“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为人“孝弟”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孝”是子女对父母应有的态度;“弟”是弟妹对兄长因拥应有的态度。“知孝弟”是“礼”观念的核心内容,因此,“孝弟”正是“仁道”的根本。道德是一个人之为人、国之为国的根本,没有道德是站不住脚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的论述,以及我们今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道德首位”的教育原则,正是古代“德育上”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其次,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儒家思想注重将心比心的教育方法,同样,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从现实的人出发,实行人性化的教育,做到以人为本。自孔子之后的儒家各派均持有人性可塑的观点: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意思是说人的本性原本是相近的、差不多的,但由于后天所沾染的习性不同,人与人之间也就产生了差距,相差甚远;孟子认为性本善,而塑造人性、导人为善的途径在于“存其心,养其性”;与孟子相反,荀子持性恶论;告子同样认为人性是可塑的,“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所以“性无善无不善”。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然而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这样一种弊端:过分强调满足社会的需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人才,学校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培养“标准人才”的加工厂;忽视了教育对象自身的需要,更谈不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方法往往是乏味的填鸭式教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需要指出的是,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它的教育对象是人,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借鉴儒家“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能单纯的认为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应当把学生看成现实的人,注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

儒家思想中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值得借鉴的教育方法。

首先,“吾日三省吾身”——内省的方法。儒家教育思想十分重视内省、修身的方法,强调通过学生的内省达到教育的目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只有通过不断的反省,不断地向贤能的人看齐,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最终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曾子也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修养方法。这对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教育者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固然重要,但我们也应注重强调受教育者个人的主观内省作用。虽然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还是理论灌输,教育者作为主体,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受教育者作为客体被动接受,但在受教育者自我教育及内化过程中,他们便成了教育的主体,这一过程中,受教育者的内省和自我修养便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灌输,但灌输必须与受教育者的内省结合,灌输是外因,内省是内因,只有内外因相互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由也果”、“赐也达”……——因材施教的方法。因材施教是孔子极为重要的教学经验之一,也是后人大为推崇的教学方法。从孔子的教育实践来看,他把这一方法深刻的贯彻到了教学之中。“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每个学生自身特点不同,教育方法自然不一样。从《论语》中我们亦可以看出这一点,樊迟、司马牛、仲弓和颜回均向孔子讨教过“仁”的问题,孔子却根据这四位弟子的不同特点做出了四种不同的回答,引导学生发挥各自所长,最终成为不同领域的人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不同兴趣爱好、自身特点等,对其进行不同的教育,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样教育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发挥到极限。

再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方法。《论语·述而》篇中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一词即由此而来。意思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思考,如果思考相当时间仍没有收获,再去启发他;经过思考,虽然有所领悟,但不能表达出来,再由教师去开导。通过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在讲学时很少运用灌输的方法,大多是通过启发和诱导以解决学生的疑惑,即循循善诱的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对于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行动过程,对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是顺利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只有这样,在教育者的启发开导下,学生才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举一反三,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

儒家思想中关于教育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推己及人的方法,将心比心、“体悟”、“主静”的方法,正己修身的道德修养,注重“慎独”的道德境界等。孔子的时代距离我们已有两千多年了,然而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却流传甚远,影响甚大。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言传身教等教育观念对于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要吸取儒家思想的精华,赋予其新的内涵。

儒家思想是在东方伦理社会中维持长期稳定的杠杆,但它对人性的束缚,它具有的保守、内倾、自封闭、封建等级的思想特征与当代社会高度发达的物质、精神文明是不相容的。“儒文化是在农业文明中成长起来的,它的主导精神是适应着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需要,为其专制统治服务的。儒文化中以尊卑观念和专制纲领为主导精神线索的这些思想主张,在近代未得到彻底的扬弃与改造”。

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继承儒家思想必须要与当今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当前我国时代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的思想品格,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崭新的精神风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注重在批判继承的前提下将古代儒家思想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能够用市场经济的思维去观察、分析、思考传统儒家思想,从而树立起既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有符合我国传统道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猜你喜欢
内省时代精神儒家思想
理性主体的内省原则及内省扩展分析
激励弘扬时代精神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
原本性体验 内省中歌唱
儒家思想与书法
如何书写民族内省视角的藏族电影——探赜万玛才旦《静静的嘛呢石》电影剧本的自觉性藏族书写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为传统诗词注入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