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效果的方法①

2015-08-15 00:44高兴春姜凤良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西安710021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免疫学抗原医学

高兴春 姜凤良 (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西安 710021)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也是医学与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1]。其理论内容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免疫学理论与技术的每一次突破和进展,均会极大的促进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因此,学好这门课程不仅为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也为科研工作提供了相应的实验理论和技术[2]。但是,这门课程概念较多、内涵丰富、内容抽象、理论性和系统性强,很多学生感觉难以理解和掌握,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如何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理论是医学免疫学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下如何提高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的效果。

1 注重绪论教学、明确课程的难易程度,合理应用学习方法

每门课程的第一堂课都是讲绪论,我觉得对于医学免疫学来说讲好绪论更为重要。绪论就是全书的缩影,如何讲好绪论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因此,在讲绪论课前一定要精心准备。笔者的经验是在讲述免疫学发展简史的时候,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讲授人类与传染病做斗争的历史。特别是讲授天花病毒的时候,说明其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传染性强致死率高,我国清朝皇帝康熙就得过天花,后来虽然治愈但是脸上却留下了麻子。但是为什么同学们现在对于天花比较陌生呢?可以从我们的祖先最早用人痘预防天花到英国医生詹納如何发明牛痘接种,经过人类不懈努力最终在全世界消灭了天花病。由此进一步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否接种过疫苗?接种过哪些疫苗?为什么接种疫苗可以防治疾病?打疫苗一定可以获得免疫力吗?那么免疫力到底是指什么?人的免疫力是不是越强越好呢?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同学们积极的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最后在展望中提及免疫学最新的一些成就及应用,比如单克隆抗体药物、细胞治疗、DNA 疫苗等等,使同学们认识到免疫学离我们很近,免疫学的知识可以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使同学们产生要学好免疫学的愿望。

同时在绪论教学中还要给同学们讲明医学免疫学课程的特点,并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地学懂免疫学。要求学生做到:上课前一定要预习,对于自学中看不懂的知识要及时做好标记,以便上课时集中精力去听讲;课后应该及时复习,消化所学内容,不要“欠账”。告诉学生本课程的知识结构及相互联系,教材的前半部分所讲的知识涉及抗原性异物(即引起免疫应答的物质)、免疫系统(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免疫细胞——T、B 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等,两大部分内容是整个免疫学最基础的部分,尽管概念较多、内容抽象、不易理解,但必须要掌握,否则教材后半程所涉及的免疫应答、临床免疫的知识就无法进行。

2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免疫学的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依靠单一的教学手段很难持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3],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2.1 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将声、光、图片和动画有机的结合起来,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便于学生理解一些难点问题。但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如播放多媒体的教室一般光线比较昏暗,学生容易困倦和走神;同时在幻灯片放映中,由于信息量大、切换速度快,也不利于学生做笔记,学生缺少理解知识的时间和过程[4]。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多媒体与板书有机的结合,对重点问题讲解的时候除了利用多媒体外,最好在黑板上用画图和文字做进一步的阐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知识。此外,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时的一些“灵感”也可以通过板书展示出来,这样也可以防止老师按照PPT 上的内容照本宣科,提高教师的讲课激情。

2.2 通过问题导入式,增强与学生的互动 免疫学理论概念较多,学起来枯燥乏味,所以要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尝试在小班临床免疫课程授课时,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PBL)的教学法,先将病案和提出的问题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有关参考书找到答案,并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将小组讨论结果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在基础免疫学内容的讲授中,通过提出一些问题,给出一定的时间供学生自由讨论,然后通过带课老师引导,引出所学知识点。比如,讲抗原一章时,在介绍完抗原定义后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的抗原有哪些?这些抗原具有哪些共同的特性?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接种一种疫苗只能预防一种传染病?我们所了解的抗原在医学中有何实际意义。在讲授补体一章时,先观看补体发现的动画,然后提出问题:将细菌加入到新鲜血清中会溶解,说明什么?当把血清加热56℃30 min后,为什么又不能溶解细菌?并逐渐引导学生总结出补体的概念及理化性质。通过以上尝试,发现这种教学方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快,收到的效果好。

2.3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引入“类比法”、“比喻法” 免疫学的很多理论比较晦涩难懂,如果能恰当的利用“类比法”和“比喻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在讲授免疫三大功能时,将免疫防御功能比做“国防军”抵御“外敌”病原菌的入侵;免疫监视比做“警察”,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坏人——“非己”成分;免疫稳定功能比做“清洁队”,清除体内的“垃圾”——体内衰老、损伤及死亡的细胞。在讲解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时,将这种关系比喻为锁-钥关系,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一种抗原只能与其特异性的抗体相结合。在讲授抗体的功能区时,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说明,高举两臂形成一个“Y”字形,人的手臂相当于Fab 段,躯干相当于Fc 段,铰链区位于人的肩关节处,可以允许Fab 段发生构象变化,人的手相当于可变区,可以通过构象变化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学生普遍反映这些比喻形象、直观,便于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4 课后布置思考和分析题 除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紧跟教师思路外,课后的及时复习也非常必要。所以每堂课结束时除了对所讲内容做小结外,还可以适当的留些课后思考和分析题,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比如讲免疫组织和器官时,可以请同学们课后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什么是淋巴细胞再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此外,也可以提出一些扩展性问题让学生分析。例如,一个孩子如果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会对其有何影响?这样可以为后面免疫应答、免疫调节以及免疫相关疾病的学习打下基础。

2.5 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临床 医学免疫学的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免疫学的技术在临床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中广泛应用,我们学习理论知识最终也是要指导实践的。同时医学免疫学如何应用,如何指导临床实践也是学生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在讲授抗体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们介绍市售的单克隆药物,比如美罗华(利妥昔单抗)是全球第一个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单克隆抗体。介绍免疫预防的时候可以问学生们接种每种疫苗的方法及间隔时间是否一致,原因是什么?介绍超敏反应的时候可以问同学们打青霉素之前为什么要做皮试?是否有同学对花粉或鱼虾、牛奶等过敏,如何防治?临床输血前为什么要配血型?如果血型不匹配会造成什么后果?等等。通过将相关知识与临床结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免疫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升了理论认知。

3 小结

医学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并称为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驾马车,免疫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临床实践与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5]。但是医学免疫学也是公认的难学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那么如何提高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效果就是授课老师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所摸索出的一些经验和感触做了简单介绍和总结。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熊平源,王 强,郭凯文,等.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探讨.山西医科大学学报[J].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122-126.

[2]韦连登,黄衍强,黄小凤,等.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师授课质量的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6):864-865.

[3]徐 胜,韩超峰,刘星光,等.医学免疫学教学中提高学员兴趣的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5):458-461.

[4]田新利,王 锦,李 娜,等.提高医学免疫学理论课教学质量方法浅析[J].华西医学,2013,28(12):1939-1940.

[5]赵婷婷,邹丽云,王 莉,等.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医学免疫学的兴趣[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1):3330-3331.

猜你喜欢
免疫学抗原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为靶标的放射免疫治疗进展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