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交通圈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015-08-15 00:49徐宏平薄爱敬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原枢纽郑州

徐宏平,薄爱敬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在全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对中原的崛起也至关重要。而中原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更是尤为重要,以郑州为中心,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为纽带,中原城市群9 个城市已经形成了半小时和一小时交通圈,区域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但发达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圈尚未形成。必须构建既满足近期运输需求又符合城市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长期持续发展的中原城市群交通圈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一、我国交通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城市群交通面临的问题

1.交通网络不完善

目前,我国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虽然发展迅猛,但诸多交通运输方式缺乏考虑满足不同城市群所依托的区域间的交通运输方式适应城市群交通需求的需要,过多考虑的是点到点、区域和区域之间的连接,这样就造成不能满足现实的交通需求。

2.趋于偏低的运输服务水平

目前我国的运输服务和组织方式均是专门针对一种特定的环境而设的,主流的运输形式习惯于传统的长途运输。长途长距离运输的运输服务和组织方式只适应于长距离,而城市群交通圈的距离均是中途或短途,但中短途的运输方式和组织形式,难以满足专门服务于城市群城市之间的交通服务,呈现出较低的运输服务水平。

3.趋于尚未理顺的体制机制

从国家层面,无论是交通运输部、原铁道部,还是民用航空局和国家发改委等政府职能部门在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它们关注更多的是城际或者城市内的交通,而对迅速蓬勃发展的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带,缺乏新的认识和规划,滞后于发展需求,区域性的考虑显得很不够,运输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尚未理顺和形成。

(二)中原城市群交通存在的问题

1.中原城市群层面存在的问题

中原城市群的交通状况不容乐观,在基础设施总量、综合运输网络、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结构、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交通建设资金、交通建设债务、交通投融资体制、干线公路建管体制改革和农村公路养护体制、交通科技水平等方方面面存在诸多问题,急需加快解决的步伐。

2.河南省省辖市层面存在的问题

道路等基础设施不足,难以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环境污染严重;交通管理技术与管理政策落后等。

二、中原城市群交通圈面临的影响与要求

面对国家规划的中原经济区、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河南省肩负着把河南建设成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把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的重任。这也必将对中原城市群交通圈产生深刻的影响和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中原城市群交通圈的要求

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要求主要包括:围绕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形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布局的支撑引导作用,加快建设郑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改造提升一批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与郑州互动的枢纽体系。

以快速铁路通道、高速公路为依托,建设郑州至徐州、万州、济南、太原、合肥,商丘至合肥、杭州等一批快速铁路通道项目和高速公路互联互通项目。在此基础上构筑沿陇海、京广、济(南)郑(州)渝(重庆)、太(原)郑(州)合(肥)等发展轴的4 条重点开发地带,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型发展轴。强化凸显中原城市群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的核心纽带作用。

通过建设郑州到焦作、新郑机场、许昌、开封、新乡,平顶山到许昌、洛阳等一批城际铁路,形成城际快速交通网络,使中原城市群交通圈形成高效率、高品质的组合型城市地区,打造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区域。

(二)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对中原城市群交通圈的要求

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要求主要是加快建设粮食仓储物流设施。根据规划,将集中在2016~2020 年建设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包括仓储设施、公路、铁路、水路物流基础设施,支撑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流通需求。2020 年,核心区将建成仓容380 亿公斤的标准仓房,完成新乡、商丘、许昌、漯河、鹤壁、信阳、洛阳、南阳、驻马店等市县与铁路班列物流中心项目相配套的仓房、专用线、散粮接发设施等工程项目,完成95 个县散粮汽车运输物流节点建设工程,在周口、沈丘、淮滨、永城4 县(市)新建、改建跨省散粮内河码头泊位和相关设施。

(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对中原城市群交通圈的要求

建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是试验区的主要战略定位之一,为此需要构建设施先进、网络完善、支撑有力、运行高效的航空货运集疏系统。要提升郑州机场货运功能;拓展优化航线网络;发展壮大航空货运货代企业;完善陆路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以航空港为中心的连通外省的公路、铁路等陆路的综合交通网络,发展陆空联运体系,构建航空、公路、铁路高效衔接、互动发展的格局。

三、中原城市群交通圈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面对历史机遇,中原城市群交通圈应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总原则,重点加强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郑州陆港等枢纽建设,加强“米”字型快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等交通运输网络化、向心化建设。强化陆空衔接,发展多式联运,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打造国际货运集散中心和全国重要的客运中转换乘中心,初步形成以郑州枢纽为中心,地区性枢纽为节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实现将郑州建设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全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的目标,构建以郑州枢纽为中心、地区性枢纽为节点,联动运输、功能强大、集疏高效的现代综合枢纽格局。

在货运枢纽建设方面,加快构建郑州航空物流港,形成郑州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依托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北编组站、欧亚大陆桥和公路物流港,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毗邻地区规划建设综合性物流园区,提升口岸服务和沿海港口作业水平,打造东联西出的郑州内陆物流港。在客运枢纽建设方面,打造客运中转枢纽,依托郑州东站、郑州站和郑州新郑机场,构筑以郑州为中心的立体运营网络。

推进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发挥洛阳产业优势和交通优势,建成带动豫西、呼应郑州的省内副枢纽;发挥商丘、南阳、信阳、安阳等地铁路、高速公路的综合交通优势,立足门户特色和功能定位,与省内外城市融合发展,形成对接周边、服务郑州的地区性门户枢纽;加快许昌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形成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汇集南部客流的中转中心,与郑州东站形成空铁联运南北双枢纽。

建设城市之间便捷的快速交通体系,加强对外通道建设,强化与周边的河北、山西、安徽、山东、陕西、湖北省区的联系,增强城市群在省内的积聚作用和对外辐射作用。

(二)坚持民航优先发展

民航是河南省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优先发展部分,以郑州航空港经济区的国家战略为依据,强力推进郑州大型航空枢纽建设,建成国际货运集散中心和国内客运中转换乘中心,构建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中心,洛阳、南阳、商丘、明港、豫东北、鲁山等支线机场为辅助,“干支结合、货运优先、客货并举、突出中转”的民航机场体系。2015 年全省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5 个,旅客、货邮吞吐量达到1860 万人次和50.5 万吨,其中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达到1600万人次和50 万吨。

积极发展通用航空。抓住国家低空空域改革的机遇,发挥郑州、洛阳、安阳等地资源优势,以飞行员培训、航空运动、旅游、航测航拍等领域为重点,规划建设郑州上街、安阳通用航空产业园。支持具备条件的市、县(市)建设通用机场、临时起降点,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三)全面加快铁路建设

按照中原经济区“轴带发展”布局要求,围绕巩固提升铁路枢纽地位,以增加规模、完善路网、提高质量、提升能力为重点,强力推进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大能力货运铁路建设,构建覆盖全省、辐射周边、服务全国的铁路网,全面提升对全国铁路运输的服务保障能力。

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铁路网,将是以高铁、客运专线、城际轨道为代表的高效运输网,形成支撑中原经济区与周边经济区相连接的基本骨架。建成郑州至焦作、郑州至开封、郑州至机场、机场至许昌、郑开城际延长线和云台山支线城际铁路,运营里程达到260 公里以上。依托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加快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半小时左右通达开封、许昌、焦作等城市,1 小时左右通达其他中心城市的交通圈。在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中,先期已经规划了郑州-洛阳、郑州-开封、郑州-平顶山、郑州-新郑机场-许昌-漯河等多条城际铁路线,建成后将以郑州为中心半个小时内通达。在省外方面,将依托郑济铁路线,实现3 小时铁路客运交通圈的目标。

稳步推进货运干线铁路建设,到2015 年,完成复线电气化铁路改造870 公里,新增货运干线铁路通车里程390 公里,形成“三纵五横”大能力货运铁路网。积极发展支线和地方铁路,支持铁路专用线建设,完善战略装车点、煤炭储运点布局,进一步扩大铁路运输覆盖范围,提高运输效率和路网调度灵活性,形成服务优良、运转高效的铁路集疏运体系。

(四)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

以完善网络、内捷外畅、提升水平为重点,稳步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加强国防公路建设。坚持建、管、养、运并重,统筹区域、城乡公路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和战备保障能力,完善功能,优化结构。2015 年力争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600 公里左右。

(五)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围绕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着力推进物流通道和枢纽一体化发展,强化民航、铁路、公路、水运多式联运;提高交通运输装备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构建内联外通、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运输网络,为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运输保障;强化安全保障,提高应急能力,建设空投应急保障基地、国家级区域应急救援和路网协调中心,构建立足河南、覆盖周边、服务全国的应急指挥中心和战备保障基地。

推进绿色交通建设是河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后将重点加大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力度,加强交通建筑施工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合理规划使用通道、桥位资源,加强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的研发与推广应用,鼓励应用清洁环保交通技术和装备,加强环境保护,实施全程环境影响动态监测。

(六)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群交通圈的软环境

通过优化城市道路系统,加强机动车污染排放控制,扩展道路绿化建设,发展交通科技。研究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建立专门的停车管理职能机构,强制推行建筑配建车位向社会开放的政策,制定合理的停车收费办法,推行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减少车辆停放的占道时间,有序引导车辆停放到停车场内。制定、实施这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方法,从而提升中原城市群交通圈的软环境。

总之,中原城市群交通圈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河南省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对构建和谐河南具有深远的意义。

[1]董治,吴兵,王艳丽,等.中国城市群交通系统发展特征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1(2):23-24.

[2]任海林,代学瑞,魏琳,等.城市群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2(3):39-40.

[3]穆瑞杰,牛红霞.轨道交通与中原城市群结构优化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7):70-71.

[4]陈玉兴,赵玉凤.中原城市群交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0(3):17-18.

猜你喜欢
中原枢纽郑州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沁园春·赞中原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枢纽的力量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梦启郑州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